古代,有一個富翁,生前將錢借給窮人,又將借條燒掉,但臨終前卻告訴兒子:「借條放在錦盒裏」,兒子開啟盒子一看,幡然醒悟,此後竟比父親還富有!
在古代有一個商人,名叫宋寶平,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農民,家裏不算十分富裕,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可從他出生後,父母不但不思考著如何發家致富,給還是嬰兒的他好的生活條件,反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送他去私塾讀書,希望他長大後能夠帶領全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宋寶平從小就被父母灌輸著掙錢最重要的理念,這已經成為了他一個重要的行為準則。
好在他從小頭腦就聰明,小小年紀就已經可以從同學們的手裏賺錢了,他的賺錢理念和我們現在的「跑腿」服務很是類似。
他幫助村裏私塾的同窗做各種事情,然後從中收取服務費,根據要做的事情難度不同,收取的錢財也不盡相同,憑借著「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宋寶平每個月也能夠有不少收入。
隨著他漸漸地長大,開始嘗試著學做生意,憑借聰明的頭腦和獨一份的經營理念以及誠信為本的原則,他在生意場上混得如魚得水,腰包逐漸地鼓了起來,在中年的時候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商。
大家知道宋寶平這個人是最講誠信的,都喜歡和他合作,宋寶平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在家鄉的威望也越來越高,可謂是人生贏家了。
他最煩心的事情就是兒子宋小成的事情了,年輕的時候他只顧著賺錢了,忽略了兒子的教育問題,讓兒子變成了一個只認錢不認人的紈絝性格。
宋小成對家裏的生意提不起絲毫的興趣,最大的興趣就是吃喝玩樂,和一群好友喝花酒,有時候宋寶平都會懷疑這是不是自己的兒子,怎麽就絲毫沒有遺傳到自己對金錢的喜愛呢。
眼見兒子還是「爛泥扶不上墻」,宋寶平在臨終前給兒子設下了一個考驗,他給了兒子一個錦盒,告訴他家裏的大部份錢都被借了出去,盒子裏面是借條,借款到期時間是半年後。
宋小成一聽傻眼了,自己本來是一個吃喝不愁的「富二代」,咋就變得一無所有了,還沒等他去詢問,父親就已經去世了,他也逐漸地忘記了這件事情,繼續過著奢靡的生活。
直到那天管家告訴他,府裏的錢財已經是所剩無幾了,馬上連日常生活都無法維持了,讓他看著辦,宋小成也六神無主了,他只知道花錢,哪裏知道沒錢了去哪裏找錢。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父親留下的錦盒,裏面都是借條,想著自己一個一個地去要不就有錢了,說幹就幹,他當即拿著錦盒去找人要錢,可第一戶人家卻死活都不承認曾經借過錢,不認賬了。
宋小成十分地氣憤,當即就開啟錦盒想要拿出借條當證據,可錦盒裏面的內容讓他傻眼了,只見錦盒裏只有一片灰燼,他覺得他爹在玩自己,把借條給燒了幹什麽呢,這下還咋把錢給要回來。
眼看借錢的那些人都沒有還錢的意思,還把他趕了出去,宋小成也無可奈何,眼看妻子和孩子吃不上飯都已經面黃肌瘦的了,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他就想著去找自己以前一起吃喝玩樂的朋友借點,可他們看到他落魄的樣子紛紛都遠離了他,往日的好兄弟成了一個笑話。
他幡然醒悟,原來爹留下的錦盒是要告訴自己,一個人靠誰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過上好的生活。
他向嶽父家借了一些錢,憑借自己的雙手開始做一些小本生意,漸漸地有了一些起色,讓妻子和孩子過上了吃飽穿暖的生活,他的生意也逐漸地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個小富商。
這個時候當年的管家前來找他,告訴了他其實錦盒只是宋寶平設下的一個考驗,考驗宋小成能不能面對困境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也考驗他是否能夠有資格繼承家產。
事實證明宋小成做到了,所以管家也就把家產都還給了他,並告訴了當年的真相,還給了他一張宋寶平留下的字條,當宋小成看到紙條上的內容時,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只見上面寫著:
孩子,你那麽地聰明,一定知道爹想要表達的意思了,爹要想要告訴你的是凡事都要靠自己,靠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可取的,你的爺爺奶奶想要靠我過上好日子,可還沒等到過上好日子就去世了,一輩子貧苦,我希望你吸取教訓,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闖出一片天來。
宋小成看到父親的字條後,更加堅定了要把家裏生意做大做強的決心,對於借給農戶們的錢是否要收回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先是去田地裏考察了農戶們的收成,收成好的話就一個個地收回應得的前,收成不好的話就免了,當年的收成正好不太好,他也就免去了農戶們借的錢,贏得了他們的感激。
此後宋小成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不僅在家鄉當地有很多店鋪,很多周邊的城鎮都有他的投資,他擁有的財富比父親宋寶平當年還要多,回想起父親的良苦用心他真的還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