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人工智能考問人之為人

2024-09-14心靈
人工智能考問人之為人
半月談評論員 潘曄
人工智能時代來了。過去、現在、未來, AI快速改變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快!有多快?AI以湧現之力掀起浪潮,叠代、突破、顛覆,一浪高過一浪!
從「圖靈測試」到「深藍」系統勝利,再到GPT系列模型從1、2、3、3.5直抵ChatGPT系列……AI透過模仿、對齊,學習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有分析稱,最接近「人」的AI大模型,智商將達到145,碾壓多數人。
這樣的變革,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突破,還有對未來的焦慮——演算法歧視、私密外泄、虛假資訊泛濫以及失業憂慮等。而這樣的湧現,遠沒有達到終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當人工智能無限接近乃至超過人,人會不會被替代?人類未來的出路在哪兒?
劍橋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劉煜炎,近期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條影片:「我可能要面臨失業了。從教40年,今天感覺到我的工作、我的未來,被人工智能嚴重挑戰了。」
劉煜炎說,作為老師,他一直用科學家的方法教授並培養學生思考,但沒有想到ChatGPT的出現,讓他憂心忡忡。人工智能分分鐘就掌握了他經過40多年才練就的「功力」。這意味著,家長將無需再找一對一老師或是培訓機構,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勝任,而且能教各個科目。那麽,真實世界裏的老師要去哪裏找工作?他擔心會面臨失業。
同樣,近期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蘿蔔快跑」試執行,也引發廣泛關註。有輿論稱,伴隨無人駕駛的大面積普及,未來網約車、出租車可能多數是無人駕駛,相關人員面臨就業挑戰。
可以看到,隨著「百模大戰」(各類「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在套用領域競相發展的態勢)如火如荼,各類AI套用將在真實商業場景中加速落地。
卷技術、卷資金、卷市場、卷人才……不難想象,在這樣的趨勢下,科技突飛猛進,AI將在競爭格局下「卷」出新高度。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智能感知表現突出:用「腦電」技術感知人的意圖,輔助人類做康復訓練;國產機器人「青龍」增添了手指「觸覺」,可以像真人一樣抓取食物;利用AI語音聲庫,讓世界首位中文虛擬歌手洛天依擁有堪比歌手的音色,讓AI聽起來不再是AI……人工智能在套用領域的各個賽道,想象空間愈發廣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釋出的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
從國內發展看,科技革命之光已經照進現實。AI套用不再局限於聊天、畫畫、寫作,而是立足更復雜的生活與工作場景: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上路,自動送貨機器人整裝待發,家庭服務機器人不再是夢……似乎所有工具性的勞動都有可能被AI取代。
當人工智能被「卷」得越來越像「人」,越來越多的人自我調侃被「卷」成「工具人」。雞娃卷、職場卷,花式卷、卷中卷……小時候讀書卷,長大了找工作卷,婚後再努力雞娃繼續卷……這些被吐槽的現象,像是陷入永遠無限迴圈的莫比烏斯環。
有人說「卷」無處不在——從小到大,從白天睜開眼睛到晚上閉眼休息,一直都在卷。作為一個有生命的人,自己每天卻像工具一樣在學習、幹活、賺錢,機械性地重復,沒有自己的生活,更談不上有自己的熱愛。
一旦被「卷」成「工具人」,意味著996、007,意味著從年頭忙到年尾,即便自己學習、工作的時間增加、效率提升,但所獲得的成績排名、薪金薪金還停留在之前水平,甚至倒退、縮水。
有一個對「卷」更直接的表達:努力似乎正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更讓一些人焦慮的是,相較於被「卷」出來的「工具人」,AI正在成為把人的智力、能力都放大的「超級人」,而且可以沒日沒夜地幹活,以白加黑、7乘24、全年無休的勁頭飛速成長。
如此看來,對於工具性事務,「工具人」一定不及「超級人」。
那麽,回到之前的問題:AI會不會對人構成威脅?AI到底會不會替代人?專家的答案是:不會,至少目前不會。
AI是人造的,是完全按照人的意圖被制造出來的。 AI發展有其邊界,AI再發展也只能展現各種智能,而難以形成真正的生命。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完全取決於人自身的認知與創新能力,以及人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協作形成的合力。
我們不停地給AI餵數據、圖片、影片,AI成為我們的知識庫、幫手、助理。利用AI的「超級能力」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我們可以從工具性、機械性事務中解脫出來,騰出精力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AI終歸是為人類福祉服務的,而不是背道而馳。 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像人,人自己是不是應該更像人,而不是更像工具或AI?比如,機器人固然能作出像模像樣的一般性詩作,在詞匯、格律、技法等淺層次似乎可以無限接近人,但基於人類本質力量的想象力、情感力、思悟力以及創作個性、風格等深層次東西,則是AI不那麽容易企及的,而這些恰恰最能體現出古往今來一個真正詩人孜孜開掘並創造性表達的精神維度。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每個人都活得像AI一樣,投餵、訓練AI的素材也會越來越少,AI會停止進步、叠代,直至消亡。
AI本質上還是一種工具,人更像人,AI才能發展。 對極致規模化、機械性的追求,加快了人的生命節奏。在浩浩湯湯的變革中,人難免感到惶恐、迷茫。工業革命雖然造就了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卻帶來一個相對浮躁的精神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被加速的人、被掏空的人、被自我丟棄的人……
AI再發達,也是要達成人和人、人和物的高效協同。人工智能的核心還是「人」。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不應取代人而應解放人,讓我們活得更像人本身,更能激發出人之為人的本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