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台北時間9月7日11時11分將迎來白露節氣,標誌著仲秋的開始,節氣意義上的「秋高氣爽」依序而至,但在大江南北,氣象學意義上的「秋高氣爽」卻有些參差不齊。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因秋氣漸深,溫差較大,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水珠而得名。此時節,已經隨處可見晨光下散落在草葉上的晶瑩露珠。
為什麽形容露水是「白」的呢?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解釋說,古人多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稱之為「白露」。
白露來了,天氣開始轉涼。「在北方,陽光變得柔和,秋風帶來陣陣舒爽的清涼;在南方,艷陽的熱辣會逐漸減少,晨曦日暮中已能感受到絲絲愜意的涼爽。」王來華說。
白露,亦如它的名字,充滿了無盡的浪漫與詩意,很容易勾起文人墨客們的浪漫情愫。如李白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秦觀的「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仲殊的「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這些詩詞婉麗清雋,耐人尋味。
白露,又是思鄉情起的時刻。晨霜入目,雁鳴聲聲,引發了杜甫強烈的思鄉之情,他懷揣著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與牽掛,寫下了【月夜憶舍弟】,其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是成為傳世名句。
王來華表示,白露、秋分前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今年的中秋節恰在白露節氣內。顆顆露珠,晶瑩飽滿,亦如那珠圓玉潤的中秋明月。「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並賦予其無限的詩意與韻味。
白露增秋色,田野繡斑斕。此時節,累累碩果醉枝頭,紅色的棗子、紫色的葡萄、淺黃的梨子……摘一個放入嘴中,咬上一口,齒頰留香,這是秋天的味道,也是收獲的滋味。
統籌:劉心惠、邵香雲
記者:周潤健
海報制作:馮娟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天津分社聯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