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青島的魅力讓我對這裏充滿信心」

2024-10-22心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青島美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柯敏·豪老師介紹學校情況。本版圖片均為魏 堯攝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辦事人員在為企業服務。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陽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實驗室器材。
青島明德雙語學校副校長(中)孔繁奇在介紹學校教育理念。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山東青島已累計13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重力的中國城市」前十榜單。作為一座沿海開放城市,青島始終處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大量外國專家被這座城市吸引,定居、工作於此,為這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
前不久,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指導、青島市科學技術局主辦的「2024走進魅力青島」調研活動在青島舉行。本報記者實地走訪,看外國專家如何融入這座城市,愛上這座城市,投入這座城市火熱的生產、生活中。
「在這裏工作非常有成就感」
美國人克里斯還記得,最開始選擇來中國的時候,母親跟他說,「你可能待不到三個月」。沒想到,這一待已經是九年多了。
如今,作為青島明德雙語學校的一名外教,讓他感觸最深的事情之一是:「中國人、美國人其實是非常相似的,不同之處是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我很喜歡去了解這些歷史。每次回到美國,我都要跟大家講述這裏的生活是什麽樣子,我有多愛這樣的生活方式。」
克里斯坦言,第一次接到來青島的邀請時,他甚至還要專門開啟地圖。但當他乘高鐵前來,看到美麗的城市和剛剛起步不久的學校,便被吸引住了。「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分子,跟大家從最基礎開始,把這件事情幹起來。」
來青島工作,對於很多外國專家來說,是一個充滿驚喜的過程。
在海信集團,來自日本的視像科技畫質設計專家藤根俊之告訴本報記者,今年2月,他在日本經人介紹,來到了海信。作為一名已經從事電視畫質設計工作20多年的專業技術人員,他感覺這家中國公司要做的東西和自己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很有吸重力。
來自南韓的冰箱制冷系統設計專家嚴蒼元告訴記者,他是在南韓一家很大的招聘網站上看到的相關資訊,一開始他還感到有些猶豫,但此前有朋友已經來到中國工作,給他介紹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狀況,他才下定了決心。
「在來海信工作之前,我還沒有在海外居住和工作的經歷,但無論是青島還是海信,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嚴蒼元告訴記者。在海信,公司會提供充足的人員、器材支持,讓他進行深入研究,然後和專案組一起改善。「在這裏工作非常有成就感。」
海信集團創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微告訴記者,在海信,人才引進從來都是「一把手」工程。自2010年以來,海信開啟了在全世界攬才的新模式,集團領導班子帶隊赴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召開人才懇談會,接觸並招聘產業領軍人才。他舉例說,海信光芯片領域的八位國家級人才工程專家和兩位省級人才工程專家,全部來自海外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和以才引才政策。
劉微說,海信還非常重視以才引才,發揮人才的「朋友圈」作用。創新人才辨識的路徑,拓寬人才來源的渠道。
嚴蒼元也認為,外籍專家的口口相傳,會吸引更多人來到青島。他以自己為例,如今每次回到南韓見到以前的同事們,都會忍不住誇海信的各個方面,所以那些專家們都認為這是一家非常好的企業。
這些年來,青島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前來定居,當地也為外籍子女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切實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我們希望培養出具有勇氣的全球公民,幫助建設一個和平的世界。」青島美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柯敏·豪老師告訴記者。這位來自南非開普敦的老師,是美亞來自31個不同國家的教師隊伍的一分子。他們用各自獨特的文化視角和教學風格,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多樣性的學習環境。
校園裏,從一樓的彩色教室到三樓的寬敞走廊,角角落落都充滿了學生的歡聲笑語。
培植吸引全球人才的土壤
陽光灑在大廳裏,照著墻上掛著的時鐘,北京、伊斯蘭堡、明斯克、莫斯科、杜尚別、塔什幹……這裏是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2020年12月,在科學技術部、外交部等多個部委支持下,在青島正式成立。
展台上,是在這個中心支持下完成的各領域合作成果。從航海模擬器,到創傷救急止血顆粒等醫療用品,到可以改善土壤環境的多種產品,品類十分豐富。
墻上,掛著「科技」「文化」「經貿」三個詞。中心主任趙中元告訴記者,這正是中心工作的三個方向,自成立以來,這裏始終致力於做各行各業開展國際合作的橋梁和紐帶。「企業不需要再自己組建專業的團隊,透過嫁接平台的功能,利用我們當地的協同中心就可以實作快速的國際合作。」
來自上合國家的人才,在中心幫助下,與青島開展越來越多的互動。比如,中心協助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惠覓宙院士團隊,與青島企業海氏海諾合作「透明質酸片段B-HA外用產品和註射液」產業化專案,已經落地開工。
更多的合作正在全面鋪開。截至2024年上半年,與俄羅斯工程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莫斯科國立大學、烏茲別克國家科學院、烏茲別克國立大學、哈薩克國家科學院、吉爾吉斯國家科學院等30余家海外高校、院所、機構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心著手建立的全球人才庫與技術庫,主動搜尋並甄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技術人才。趙中元告訴記者,透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雲超市,已經儲備297名海內外有效專家名單,儲備10491項有效尖端技術。
在30公裏之外,青島農業大學在招攬外國人才方面,已經進行了諸多探索。
「與‘北上廣深’對比,青島有什麽優勢呢?外國人才憑什麽來我們這兒?」青島農業大學副校長孫慶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告訴記者,學校引進外國人才,不僅僅依賴於豐厚的待遇,更註重以學科建設為核心,透過構建人才支撐平台、實施精準引育策略以及最佳化服務體系,打造出一片人才薈萃的沃土。
比如,青島農業大學的草學學科是山東省唯一的草學學科,青島農業大學也憑借著草學、馬業科學等特色學科建設的優勢,吸引外國人才,如今已匯聚25位外籍專家在校。
來自英國皇家農業大學的教授尼古拉·戴安娜·坎農,是兩校聯合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協調者之一。她告訴記者,「我喜歡沿著青島的海岸線漫步,遊覽這座城市的各個景點,了解這裏的人們。這座城市本身也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青島的魅力讓我對這裏充滿信心,我期待看到更多的國際合作專案在這裏蓬勃發展。」
與青島一起向未來
對於許多外國專家來說,青島的發展水平、中國同事的水平時常讓他們感到驚訝。
青島松下電子部品(保稅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新關亙去年才來中國工作,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對中國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認為這裏的人才質素非常高。
新關亙介紹,公司有7位來自日本的專家,他們會在青島工作三至五年時間。他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松下一直以管理著稱,但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也要不斷革新,比如,他很希望能將在中國市場上得到驗證的新經驗反饋給位於日本的總部,提出新的建議。「在中國這麽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變化都比日本要來得更快,我們希望能夠適應這種變化,讓我們的理念追得上中國的發展速度。」
在來青島之前,青島松下電子部品(保稅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石上武士在多個城市工作過。
「我感覺到中國同事都非常有幹勁,很積極向上、很熱情地在工作,很多工作推進起來非常順暢。」石上武士告訴記者,他感覺青島為代表的海外工廠的技術能力已經不亞於日本本土。
對石上武士來說,感受很深的是青島的營商環境特別好,不同的政府部門都會主動到企業來問詢,是否有什麽困難,政府能提供什麽樣的幫助等。
與中國同行,幫助青島變得更好,成為諸多外國專家的共同心聲。
來自塞爾維亞的籃球老師菲利普,已經在中國教學好幾年了。他告訴記者,在教學中他發現孩子們最大的問題是對手機的過度沈迷,不少孩子用手機替代了當面聊天,很多孩子都戴著眼鏡。「我希望用體育來幫助孩子們形成良好的習慣,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多運動、多社交。」
來自南非的老師馬可告訴記者,此前,他在讀博士期間的課題就是研究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是如何崛起的。
「光在這個區域周圍就有六所大學,還有我們這樣的國際學校,這是多麽優質的教育集中地。」馬可感慨,僅僅明德學校所在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教育資源就超過了很多城市,而他在看到這裏的發展藍圖和未來前景後,真的希望投身其中。
「我們要與青島一起向前。」馬可說。(本報記者 劉少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22日 第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