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AppGallery Awards 年度影響力套用與遊戲釋出,我們看到了鴻蒙套用生態的新趨勢

2024-12-17心靈

12月11日,華為終端雲服務公布數碼生活內容風向標「2024 年度先鋒榜」,其中「AppGallery Awards 年度影響力套用與遊戲」尤其值得關註——這是原生鴻蒙正式商用後推出的首個套用年度榜單。

這次的獲獎名單,從不同角度折射了鴻蒙原生套用在使用者體驗、視覺設計、創新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亮點與趨勢。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份榜單的組織形式:與其說這是一張榜單,不如說是一種對生活趨勢的回顧,一份展示 Apps 套用文化發展的「米其林指南」,是原生鴻蒙生態向我們遞出的一張新名片。

本次榜單揭曉了 18 款套用和遊戲,分屬不同領域。而串起這些套用的,是我們可知可感的六大生活新趨勢。

年度影響力背後,傳遞出三重價值

2024 AppGallery Awards 聚焦於我們身邊切實發生著的變化趨勢,以及它們對使用者日常生活及套用形態施加的影響。這些日常離不開的常用套用和趨勢相交織,又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呢?

先看看 MBTI 性格測試這一趨勢:

當內外向之分顯得過於古板,而星座又過於繁瑣時,基於 MBTI 身份認同的各種心理測試和互動故事,席卷了所有社交平台。一句「你是 E 人還是 I 人」成為了多少人的口頭禪,而 MBTI 這四個字母也隨之成為一種全新的社交貨幣。

在這裏,它全新定義了一種社交趨勢,讓頭部社交套用也找到了和使用者互動的新方式。而對此響應最為明顯的,自然就是小紅書、微博和知乎了。

因為 MBTI 熱潮,使用者找到了新的破冰方式和強大歸屬感。公眾人物的 MBTI 內容頻上熱搜,而各種超話和標簽也聚集了許多同頻的愛好者,令社區熱度水漲船高。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開發者和營運方沒有錯過這「潑天流量」:人格測試功能、基於 MBTI 內容最佳化的社交匹配機制和個人化內容推薦紛紛融入產品,無論是刷內容還是發內容,都產生了新的體驗。

MBTI,無愧於「年度第一社交趨勢」。而 AppGallery Awards 所做的,就是傳遞和推進這一趨勢,使它能被更多的開發者「看見」,啟用種種產品設計創意。

這就是 AppGallery Awards 的第一層價值,即看見趨勢。

在趨勢之上,還有一層思考:是什麽令趨勢成為趨勢?

觀察一下 AIGC 在當下成為熱潮的動力機制,答案自然明了:因為使用者工作中需要幫助記錄會議、整理資料和撰寫文件的「助理」,於是訊飛星火和 AI 寫作猿應運而生;因為生活中需要一個知識框架來接觸世界,故而多模態的通義大模型大受歡迎——趨勢的誕生,源於對使用者實際需求的呼應。

當需求和能夠滿足需求的產品同時存在,最後一步就是將兩者連結起來,而這正是 AppGallery Awards 的第二層價值:套用指南。

好的指南不能大而無當,而應該借由劃分主題和場景,在紛繁世界中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個有意義的功能與解題思路。考慮到訊飛星火、AI 寫作猿和通義對各種細分場景需求的適用性,有能力對應每個場景的協同需求,它們入選 AppGallery Awards 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而 AppGallery Awards 所傳遞出來的第三層重要價值,在於啟發探索。

比如,「曠野旅行」是榜單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個新趨勢,關於「人生是曠野還是軌域」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當我看到這個趨勢,以及下面飛豬、攜程、去哪兒這三個 App 時,我想這時候順勢訂一張假期的機票,未嘗也不是一種選擇。

這就是「啟發」的力量,也許是一個趨勢熱詞,也許是一份套用指南,又或者是一些未被挖掘的小功能、小技巧——這對套用數以萬計、功能浩如煙海的數碼生態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AppGallery Awards 是一次對全年度使用者需求趨勢的大總結,而 AppGallery 每天推播的新鮮主題,則為使用者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趨勢傳達與探討。正是在這些日常推薦主題中,使用者得以透過具體的套用體驗逐漸感受、了解到各種生活趨勢,進而成為趨勢的一部份;而他們在此被激發的新需求,也將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趨勢的開始。

可以預見,伴隨著原生鴻蒙生態的持續構建,未來還將有更多值得體驗的套用和遊戲加入進來,使用者將在 AppGallery 遇見更加廣闊的探索世界,也將會引發更多新的趨勢流行與影響。這也許就是 AppGallery 的價值所在吧。

原生鴻蒙套用生態,正在形成正迴圈

回到一個多世紀以前,米其林指南因其慎重而獨特的評審辦法,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餐飲暢銷書,而被米其林頒授星星的餐館,則成為了一張張城市名片。全世界各地的饕客,為此不遠萬裏,只為摘星。

指南、餐廳和食客,成為一種持續推動汽車旅遊文化發展的正迴圈,這跟今天的 AppGallery Awards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用這一眼光再次審視年度影響力套用與遊戲清單時,就能察覺到它是為了激勵和鼓勵鴻蒙原生套用開發者而篩選及設定的。AppGallery Awards 希望向開發者傳遞一種價值,那就是不止步於「Store」,而力求建設一個能將使用者和開發者連線在一起的開放「Gallery」空間。

這裏不能忘記一個事實:眼前的原生鴻蒙系統,距離其正式釋出不過 50 天,即使從 2023 年首次公布算起,滿打滿算也不過 16 個月時間。在極短的時間內構建出一個覆蓋上萬款主流產品及元服務的套用生態,這個「年度獎項」的評選,本身就是原生鴻蒙生態生機盎然的絕佳註腳。

每天,AppGallery 的專業編輯團隊都會聚焦探索不同的主題故事,並透過一張張專題卡片呈現,可能是單個套用的深度使用剖析,也可能是多個套用組合帶來的場景構建。當一個個「故事」將數碼生活的趨勢串聯呈現為有意義的敘事時,開發者與使用者的需求也就被巧妙地鏈在一起。

以這份剛釋出的 2024 AppGallery Awards 為例,就采用了一段藝術畫廊的動畫短片來開啟這張卡片,每一個 app 都是一幅藝術作品,蓋上了官方認證的紅色印章,而隨著一枚枚印章的增長,原生鴻蒙的精品內容生態,也得以草長鶯飛。

這就是 AppGallery 背後的設計邏輯——透過豐富的視覺瀏覽體驗,以主題策展的推薦方式來連線開發者與使用者,並以媒體化的運作邏輯來驅動整個套用生態的發展。

原生鴻蒙系統開放公測至今,雖然體驗時間不長,但 AppGallery 已經有不少專題讓人印象深刻。

比方說,「旅行」套用似乎是一個成熟標準化的紅海市場,遵循一貫思路,難以設計出有突破點的產品。但 AppGallery 就嘗試將「城市騎行」作為切入點,透過一份善用小紅書、騎行導航、墨跡天氣、運動健康等一系列套用的騎行指南,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其背後不急不躁、不疾不徐的生活主張。

顯然,這不是一個唯「下載」「付費」馬首是瞻的地方,而是吸引使用者駐足的一個個故事,而開發者也就得到了一個全新的契機,去思考主題背後潛藏的機會。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在香港中環落成的蘇富比旗艦藝廊,這是一個珍品薈萃的展示空間,卻在香港最旺的商業區對所有公眾開放。

看似反常之舉,實則是提升拍賣行競爭力的核心。傳統的拍賣模式通常一年只有春秋兩季,而藝廊的設立,可以使得拍賣行全年都有主題活動,而來看展的人多了,藝術品成交的機會也會直線上升。這也是為什麽國際大拍賣行,都要自己圈地辦展的原因。

AppGallery 的改版煥新也是如此,人自古以來是故事動物,一個不斷能夠提供主題故事的場所,就是供求雙方的連結器。

熱門與小眾並存,是展覽的常態,而這也是華為 AppGallery 的日常。站在科技與藝術的交匯點上,無論是大而全的頭部套用,或是小而美的精品套用,都有同樣的機會被納入每日主題故事,獲得豐富的流量支持。

追求生態平衡、多元性以及使用者與開發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我想這就是未來原生鴻蒙 AppGallery 最獨特的競爭力。

不只是 Store,更是 Gallery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那就是以事物內在的品質和特性為其命名。

西晉【古今註】記錄過一則傳說:

秦始皇有七名馬,一曰追風,二曰逐兔,三曰躡影,四曰追電,五曰飛翮,六曰銅雀,七曰晨鳧。

七個名字,全然不提「馬」,卻比其他任何名稱都更能出形容疾馳駿馬的英氣。

華為以 AppGallery 為套用市場命名,也有著同樣的立意。

在這裏,「Store」的功能內容固然重要,但華為更看重的,是超越功能的文化內核。

當下時間節點上,原生鴻蒙生態的飛速發展正在快速改變流動應用業態。從今年5月底的 OpenHarmony 大會到 12 月初,不到 7 個月時間裏,原生鴻蒙套用與元服務的數量已從 4000 款覆寫為了 15000 款以上,鴻蒙開發者也正以每月超 10 萬人的速度增長。

這就將一些新的問題拋給了使用者和開發者:在如此多的套用和遊戲面前,使用者如何找到自己所需?無數套用之中,開發者又如何確保自己的套用被使用者所看見?

華為給出的答案,是前進一步,用 AppGallery 公開的、文化的語言構建出一種「社區生態」,更好地服務於使用者需求。

於是,全新問世的 AppGallery 重新強調了「不只是 Store,更是 Gallery」的本質,以常態化的豐富視覺體驗和媒體化主題策展聚集「觀眾」。當人與人、人與套用在這個沈浸式公開空間中有意義地接觸,靈感、創意和需求的連線也就水到渠成。反過來,社區的成長,又會吸引更多人和品牌進駐。AppGallery、開發者與使用者,成為一種持續推動套用生態蓬勃發展的正迴圈。

一年前,華為在上海前灘太古裏開設旗艦店,以開放包容的空間,打造了一座鬧市中的「會客廳」;一年後,煥新上線的 AppGallery,則為開發者和使用者搭建了一座數碼生活畫廊。

發生在兩個世界的兩件事情,傳遞的卻是同樣的價值觀——那就是對連線、溝通與共享的重視,以及對使用者體驗和服務的追求。(文章來源:公眾號-愛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