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全國最魔幻景區,看不清也看不懂

2024-11-20心靈

無論去國內哪個地方旅遊,只要是溶洞景區,都好像復制貼上。

翻看旅遊攻略的時候,五彩斑斕的洞穴圖片,別說想要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實在都稱不上視覺友好。

無論是鼎鼎大名的5A級景區,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溶洞,不僅擁有著極其相似的外形,還會默契十足地紛紛打上了五顏六色的燈光,顏色一個比一個艷俗和超飽和,仿佛是同一個流水線上出產的標準化產品。

五顏六色的溶洞景區。(圖/unsplash)

除了自然形成的鐘乳石樣子不太一樣,其他景致幾乎就是「千洞一面」。 國內被「糟蹋」得最嚴重的自然景區,相信溶洞說第二,沒人會去爭第一。

溶洞景區,

千篇一律的艷俗模樣

遊覽溶洞景區,從驚艷到驚嚇,大概只需要一次。

走進任何一個溶洞,都仿佛有一種走進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歌舞廳的錯覺。只要是能被看得見的顏色,都可以往洞裏塞——紅燈的紅,就如同1000盞路燈在交通崗閃爍的亮度;紫光的紫,就好像1000台驗鈔機在同時工作的色調。

為了凸顯溶洞的「非同凡響」,一些景區「貼心」配有煙霧效果,裝扮成龍宮、月宮,或是隨便什麽神話故事中不知所謂的宮,有的還會cos亂七八糟的妖怪洞穴。

恍惚之間,還以為誤入了【西遊記】分散在全國的片場。

(圖/【西遊記】)

在這樣的溶洞裏面遊覽,就如同看著一部片頭經過精心設計,實際內容卻空洞無物的網劇。盡管在第一眼望上去的時候,會有強烈的視覺刺激感,但多待一會,就再也提不起任何觀看的欲望。

遊客進入溶洞裏面,面對著一群「濃妝艷抹」的鐘乳石,完全就不知道自己到底來看的是個啥。

景觀的命名更是千篇一律。 「魚躍龍門」「猴子偷桃」「龍宮瓊樓」「擎天一柱」等等類似的名字,一抓就是一大把。講解員的解說詞,大部份還停留在「這裏像孫悟空,那裏像豬八戒」的地步,似乎一旦離開了【西遊記】,就再也沒有了創作的思路源泉。

不要想著多看幾個溶洞,就有機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因為景區的營運者們好像都抱著一個宗旨:如果不能亮瞎人眼,就對不起自己所收取的大幾十元門票費用。

大紅大綠的溶洞景觀。(圖/圖蟲創意)


在溶洞裏,即使有如同打翻了調色盤般的燈光秀作為氛圍點綴,也絕對和出片沒有半毛錢關系。無論是他拍還是自拍,洞內的燈光都映襯得每個人仿佛仙俠劇裏的群演小妖,對於想要精裝修朋友圈的人來說,絕對算得上是慘烈打擊。

大部份遊客走到半路,便已興致大減,只剩下想要趕緊逃離的念頭。可是,一旦進入溶洞,自然也就沒有了半途而廢的選項。即便再怎麽嫌棄,也只能硬著頭皮等到出口。

進了大部份的溶洞景區,也就只有統一坐船出去這一條路。(圖/圖蟲創意)


事實證明,一堆顏色雜亂堆砌造出來的,根本不是絕美的宮殿。一股腦地往洞裏打上高強度和過飽和的燈光,用光陸怪離的方式暴擊眼球,實在過於粗暴、浮誇。

其實,遊客們花錢只是想來看溶洞本來的形態,而不是後天的人工彩光堆砌。

真正的溶洞景色,

無需絢麗燈光

明明這些溶洞,只需要簡單照亮,都是精品。

喀斯特溶洞本應是乳白色的,是一種極美的自然景觀,由獨特的石柱、石筍、石幔等組成,擁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喀斯特溶洞原本的樣子。(圖/unsplash)


然而,國內大部份溶洞景區,都喜歡用統一的燈光效果,讓一個又一個充滿奇異景象的地下世界,就這麽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樣。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就直截了當地指出過,五顏六色的燈光在溶洞景區的使用,不僅會對溶洞內的生態系產生影響,造成光汙染,改變自然光的周期和光照強度,還容易破壞溶洞中藻類甚至其他植物的生長環境,對溶洞的生態直接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溶洞的美,從來不會因為它的「黑」而被掩蓋,而只會是不夠黑。

參觀意大利弗拉薩西洞穴的遊客。(圖/圖蟲創意)


直到去年底乘著中老高鐵開通的東風,去了一趟老撾的戶外天堂萬榮,我才發現,原來溶洞的真實面孔是那麽令人震撼,探洞還能夠有如此「接地氣」的玩法。

進入原始的洞穴之前,每個人都先要躺坐在輪胎上,輪流拽著繩子透過一段幽暗彎曲的地下河,再來到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入口,涉水進洞。全程除了頭頂上的探照燈,周圍就再也沒有任何的外界照明。

在老撾參加洞穴漂流。(圖/余泓陶)

驚喜正來自於這種對於黑暗的探索。頭上探照燈所發出的微弱白光,到處照射著不規則的鐘乳石組合,有如瀑布飛瀉的震撼,又如頂天立地的氣勢,還有栩栩如生的各種奇特造型。這才是溶洞卸下「胭脂水粉」後,最真實的素顏面孔。

斯洛文尼亞的 波斯托伊納溶洞 ,是歐洲最大的喀斯特溶洞,也是全世界唯一有雙向行駛小火車的地下溶洞。它僅利用白色和黃色的暖色燈光,就讓人能輕易看清楚喀斯特溶洞本來的樣貌。

波斯托伊納溶洞。(圖/視覺中國)

黑暗的環境是用來隱藏美,燈光只需要用來發掘它的美。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在柔和的光照映襯下,充分展現了溶洞本身的質感與色彩,顯得精美絕倫。燈帶路在崖壁間亮起,逐漸伸向遠方。伴隨著清澈不斷的滴水聲,地下暗河的水面上,還對映出鐘乳石的清晰倒影。

真實的風景,才是大自然最原始也最震撼人心的面目。

旅遊的真諦,

本應是各有千秋

溶洞是大自然幾十萬年以來的鬼斧神工,每處溶洞都有獨特之處,如今卻被各種過度使用的燈光「折磨」得不堪入目,只留下了圖片裏的艷麗印象。

只能說,遊客們看到的不是溶洞景觀本身,而是一場場復制貼上般的地下燈光秀。 這不僅是遊人的損失,更是自然資源的浪費。

其實,旅行的內容、遊客選擇目的地的訴求以及不同景區之間的內容本質,三者的邏輯都應該是各有特色且各自不同,追求差異化發展,而非千篇一律的復制與過度商業化。

一到夜幕降臨,古鎮裏就充滿了五顏六色的燈光。(圖/視覺中國)


但不論是溶洞還是古鎮,只要是需要燈光照明的地方,一些景區就喜歡配上五顏六色的彩燈,主打的就是一個輪流轟炸遊客的視覺神經。

對於想要探索國內大美河山的人來說,有許多極致的風景值得一一打卡。但可惜的是, 除了在景觀營造與維護上不用心,一些景區在遊客服務上,也暫時無法與優美的景色相匹配。

即使遊人們做足了功課,成功避開各種低質的人工景點和同質化的古鎮,越修越遠的景區大門、越來越普遍的景區交通車等,依舊層出不窮、避無可避。

除了從一個大門載客前往另一個大門的交通車,景區內還有區間車等著遊客。(圖/小紅書截圖)

明明車能開到門口,卻硬生生地被要求停在幾公裏之外的停車場,只能步行或選擇付費乘坐觀光車;天然湖泊也被拉上了鐵絲網圈起來,不掏錢就堅決不得入內;就連想在國道旁邊短暫休憩,都會被圍墻阻擋,被迫接受防止蹭風景的「霸淩行為」……

雖然景區想要賺錢的想法不寒磣,但這種路徑依賴所造成的惡性迴圈,只會勸退遊客。即便有些地方本來很美,但只要去過一次,也就夠了。

編輯 曾寶氣

校對 遇見

營運 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