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好多人對心理咨詢誤解還蠻大的,我來講一下我遇到的。
一、咨詢技術
心理咨詢就是跟人聊天,很簡單。這是錯的,隔壁馬大姐也會跟人聊天,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挺有用,但實際上只是一時半會兒的用處。心理咨詢是 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而要手把手教會你釣魚必然需要技術和時間,釣魚如此,過好人生、處理好十幾年的原生家庭復雜問題,更是費勁費神。
咨詢師需要知道在什麽時候說什麽話,在什麽時候不說話。 時機稍微錯一點,話的內容錯一點,說話的姿態語氣錯一點,那話說的就是欠缺效果或完全無效的。
這是為什麽咨詢師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督導,在心理咨詢上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做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依然要學習,因為人這東西真的太復雜了,對話溝通中有無數種可能。
心理咨詢師在和來訪「聊天」的時候,不是想說啥就說啥、不想說啥就不說的,那是只有個「體驗自我」,心理咨詢師需要分出個 觀察自我 ,「 均勻懸浮註意 」什麽的,需要時刻感受對方的感受,觀察對方的反應,體會對方說的話背後的含義,也感受自己的感受,觀察自己的反應,用巧妙的方式表達一些內容,啟發來訪。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不學咨詢,說話的時候知道觀察體會、控制自己的語言反應,這有什麽難的。——咨詢師也不止這些,還得 同時很真誠、無我 ,非常真誠,真誠地體會對方的感情,進入對方的世界,但同時又不會被過深地卷入。同時也坦誠地面對自己,感受自己身體最直覺的反應,就像回到兒童時期。只停留在大腦理性層面的對話是不行的,來訪都是很敏銳的,能在意識層面或潛意識層面感知到你是不是虛偽的,虛偽的語言是無效的。這需要達到一種特別的境界,需要克服很多的障礙。這就是為什麽咨詢師還要持續做自我體驗,面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
我的老師(資深心理咨詢師)跟我們說: 你們要時刻註意房間裏有幾個人 。你以為房間裏只有兩個人在對話,但實際經常是有6個人在對話——你以為的我、我以為的你、你希望我看到的你、我希望你看到的我、真實的我、真實的你。而心理咨詢最成功的結果是,最後只剩下後面那兩個人對話,真實的你和我,坦誠相見,看見彼此。
這個工作有多高強度、多難,難到有的咨詢師做完一天的咨詢,也不過就跟六七個人「聊聊天」,就筋疲力盡不願意動腦子了,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害怕和咨詢師做朋友、做戀人會被「看穿心思」,但實際上根本不用擔心的原因之一,因為咨詢師根本不想跟你動腦子哈哈。
我的另一個老師(資深心理咨詢師),說,建議一個咨詢師接的來訪絕對不要超過20個(相當於每周如果只星期一到五工作,那平均每天只和4個人「聊天」),她認為這才是對來訪和對自己負責的。我認同她。我認為每天接7-8個來訪的,都要小心點是不是有不負責的嫌疑。因為到後面簡直動不了腦子了,藍都用完了,成了普通的馬大姐。
二、咨詢時間
我跟咨詢師聊了五六次都沒改變,這個咨詢師太菜了。不排除新手咨詢師必然是比較難以出成果的,但如果你沒有因為經濟受限而去尋找新手咨詢師,找的確實是靠譜資深的咨詢師,也請你給TA一些信任和時間(你也可以試試 直接跟TA提出你的質疑想法 ,而不是什麽都沒說就憤而離開,那是一種acting out,會很遺憾的)。
成長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事情,是一輩子的活,想要五六次甚至一兩次就見效,那 你真的太看輕你的人生和十幾二十幾年的過往了 。從娘胎裏就受影響到幼兒兒童青少年……長期形成的東西,怎麽可能一朝就改。這也是為什麽「 我們懂得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
講道理、給建議,誰都會,你爸媽都會,但為啥沒用甚至有反效果,因為一是,如前所述方法不對,二就是,沒在當下去切實地、長期地實踐練習。
咨詢師雖然貌似是個「聊天」的活,但實際上改變不是靠咨詢師精妙和日復一日的「嘴炮」,而是當下,當下你和咨詢師的關系。 移情和反移情 。以前你舊有的關系讓你形成了古板的、不適應的關系模式、認知圖式,讓你在失敗和負情緒中打圈圈,現在就是把你拉出來,和一個健康的人來一段深度的健康的關系, 緩慢重塑你的模式 。
所以說其實,你和一個健康的人相愛其實也能起到心理咨詢的效果,化解你的結,但是事情機率有點低、有點困難,而且對方只是健康,並不專業,如果你有很多困難的問題,TA沒法都幫你消化。所以如果你遇到了,請你珍惜,如果你沒遇到,還是去咨詢。
不論如何,你可以知道,這個事必然是很漫長的,而且是點點滴滴如涓涓細流日益沖刷去改變的,你很難看到突飛猛進的改變。
不過,心理咨詢裏也有那種突然轉變的時刻,可能因為一句很不起眼的話,你突然靈光一現,解了一個心結。但要知道,其實這種 突然的轉變背後,也是咨詢師已經為你鋪墊了很多啟示的結果 。還有的時候,突然的轉變也需要 漫長的實踐 來強化它,否則它可能轉瞬即逝,又回到過去。
還有的時候,你可能會說:我就想解決我現在最困擾的事!趕緊告訴我我到底該不該離婚?到底該考公還是考研?到底怎麽和女朋友說話她才愛聽?到底怎麽做能讓今天晚上就不失眠?給我些指點和建議,別老就光讓我自己跟你講原生家庭的故事!
給你這些建議並不困難,你的朋友和廣大網友就可以做到。但是咨詢師的工作內容通常不是這樣的 ,如前所述咨詢是授之以漁的過程。
TA不會擔起你自己本來應該擔負的責任,替你做選擇 ,告訴你「你就應該趕緊去離婚,甩掉這個渣男」,然後未來你又會跑來問「我該不該和這個有孩離異男交往?」咨詢師再指點你「有孩離異男都是有毛病的,建議你趕緊換一個」,若幹年後你又會找來問「我應不應該再生個二胎?」咨詢師又安排你「我覺得你該生一個,幫你一胎分擔點未來贍養你的工作」……如此沒完沒了,難道人能一輩子去咨詢他人嗎,到死都咨詢「你看看,我應該買這兒的墓地還是哪兒的?我把財產怎麽劃分比較好?感覺都很糾結!」那這輩子過得多沒意思啊,連點進步都沒有。
如果你總能找到幫你分擔決策的人,還能勉強聊以慰藉,如果某天你突然找不到了,或者你對某個選擇後悔莫及,而對某人深惡痛絕,會不會很悲哀呢。
所以,咨詢師就是為了這個時候來工作的,讓你 能夠切實地成長起來 ,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很多問題、渡過很多困難,讓你在不論什麽境況下都能過得平靜安穩或多姿多彩,以不變應萬變。
雖然咨詢會耗時很長,咨詢師在裏面很辛苦但也能收入很多錢,但咨詢師都是很樂意看到長期工作的來訪和TA告別(不是中斷脫落,而是完整完結一段關系),雖然會有些傷感,但這說明「 來訪不再需要我了 」,TA成長了,可以自己過好人生。
三、咨詢義務
咨詢師是服務我的,我是顧客上帝,我想要什麽TA就得為我做什麽,讓我時刻感到舒服愉快。咨詢是 合作關系 ,而不是單方面的服務關系。你們像生意合夥人,為了做好你們的生意,你肯定不能都指望咨詢師單方面努力,自己也必須努力做一些事去改變。
當然,你花錢去找咨詢就說明你在努力了,這很好。但是有的來訪可能努力和決心還不夠。
成長必然經歷陣痛 ,想要時刻舒服愉快,那是很難成長的。
我之前做免費EAP電話咨詢的時候,有人找我說:我就是心情不好,你只需要給我講個笑話,逗我開心開心。我很想回他:你可以去聽聽郭德綱。
各司其職。如果你只想要快樂,或暫時先不打算徹底去解決問題、自我成長,那建議先不要做咨詢,或至少不要抱著快樂並快速解決當下問題的期待去做。
四、咨詢費用
咨詢費用都很昂貴,都是騙錢的吧。如前所述,咨詢是很有技巧的工作,咨詢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精力去學習、督導、個人體驗,才能保證給到你比較好的效果。似乎很多新手咨詢師在剛開始3年內,都是入不敷出的,後面才勉強能維持,再資深的咨詢師會找更昂貴的督導、學習機構和個人體驗師,所以收入依然不會很高很高,咨詢費不開到幾百一千,怎麽混得下去呢。
所以勸只想掙錢的人不要入這行業。
然後如果實在沒有經濟條件的,那只能找公益機構或便宜的新手咨詢師,那就更需要你 放低期待 ,並且自己多一些努力學習,同時也信任你的菜鳥咨詢師能慢慢成長起來(不過也真的需要時間)。
五、咨詢體驗
可是我就是遇到很多非常扯淡的心理咨詢師,我覺得心理咨詢師都是如此。哪個行業都存在新手和敗類,或一些根本就不是這個行業的、但假裝成這個行業的高手。以後我會寫文章幫助大家區分。
如果你只和很多 公益機構 或類似的咨詢師打交道,包括但不限於 各類免費自殺幹預熱線、其他公益咨詢(不點名了)、不成熟的EAP服務、學校心理咨詢服務等 ,你就會遇到這種情況。講實話,大多非常專業正統的咨詢師不會去做這類工作(註意是「大多」「非常專業」,不排除裏面有很專業優秀的咨詢師),我的意思是說,你可以直接想明白這個道理——做免費公益的,報酬少得可憐,必然多半是新手咨詢師,必須透過這個渠道去積累經驗。
比如我了解的某看起來很專業正統的公益咨詢機構,完全公益,非常好,但是來訪們稱呼的尊敬的「老師」們,有很多都只是
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或者是半道入行的/很不正統的新手咨詢師
,說的話讓你感到離譜、感覺沒法共情到位、感覺沒什麽幫助···都太正常了。
*說一下EAP的事,EAP服務的咨詢師比公益的較為專業,但具體還是要看,看公司願意花多少錢或者懂不懂這個門道,有的EAP服務的咨詢師也比較新手,幾乎沒門檻,有的則會較為專業。
*而關於學校心理咨詢服務,也是一樣,看學校懂不懂、學校層次等,有的會有很專業的咨詢師和一整套系統,有的則稍微比較水,有的甚至淪為輔助監管學生精神風貌的職位。
言歸正傳,這不是責怪這些公益機構或咨詢師們,我只能說,這是個必然的事,再正常不過,而來訪們並不太清楚這件事, 抱有了不太合理的期待,並把這些咨詢師當成是全體咨詢師的代表, 這是無法代表的。
說句很直白可能有點難聽但絕對沒毛病的話: 一分錢一分貨。 如果你沒花任何錢還希望獲得優秀的服務,唔……也不是他們不想給你提供,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決定意識。公益在現在非常難做,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如何能招到優秀的咨詢師,讓他們撇下上千塊一次的咨詢,從督導體驗和學習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和你免費聊天呢。
而這也體現了我在第一點說的——咨詢是件很需要技術水平的事。所以新手咨詢師們和你聊天會讓你覺得離譜,要知道他們其實還比馬大姐好一點呢。可想而知,咨詢真的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那麽簡單。
說這些也不是說,不要去找那些公益的人,都快去做大幾百塊的咨詢,不是的。確實有很多朋友經濟條件十分有限,還有的時候是突然有自殺沖動,約咨詢來不及,只能去找24小時公益熱線。
就是希望大家在這種時候,不要有偏見,還是一定要求助公益或低價咨詢,但同時呢, 不要抱過高的期待和要求 ,對方可能只是個入不敷出、做了一天工作積累了一些情緒、但還在努力堅持助人的菜鳥咨詢師,主要將之當做個傾訴的樹洞或暫時的支持會比較好。真的想要解決問題,需要你長期自行學習、該就醫的就醫、有點小錢的去做專業咨詢等等。
因為我看到有的人因為對咨詢師有各種誤解,哪怕是免費的也根本不去求助,或者一兩次以後覺得很辣雞,就不再碰這塊了,也是很遺憾的。建議這類人請多嘗試不同的機構,或者換不同的咨詢師,因為偏公益的確實魚龍混雜。請多給我們也多給自己一些機會(當然,高收費的裏面也魚龍混雜,後續我會寫教你區分的文章)。
*除了公益和低價的,還有一些,比如市面常見的 婚姻咨詢、戀愛挽回 之類的,大多數跟心理咨詢沒有半毛錢關系(也有一些心理咨詢會做婚姻咨詢,但不會以那種很有噱頭的方式出現)。這些人就我了解,大多沒有心理學背景,並且所做的工作與其說是心理咨詢、婚戀咨詢,不如說是 銷售, 但這些人偏偏還很得人心,因為會授之以魚,直接給到你挽回方案,手把手教你怎麽回資訊、怎麽打扮,聽起來很有用很高效對吧,但正如我所說,快速的都是有副作用的,你總有指導師沒能及時出現的時候,這時候你怎麽做?如果你以別人安排的形象而非你自己真實的樣子去相處,雖然一時能獲得青睞,但日久見人心,對方總會見到真實的你,那時候你該怎麽辦?……
我說這些,動了別人的芝士,可能會有風險,但我還是要明白地告訴你們。你可以去這些地方咨詢,也會有即時性的效果,但希望你不要把他們和專業的心理咨詢混為一談。
六、心理醫生
心理咨詢師就是心理醫生。很多人真的就分不清這兩個,這區別可大了。
首先,心理醫生主要是指精神科醫生,在各大醫院精神科裏出沒,主要工作是問診掛號的病人,評估了解大概癥狀後給你開藥。
而心理咨詢師是「話療」的,在各種心理咨詢機構、工作室出沒,會跟你預約固定的時間,聊很多以前的事,或者聽你抱怨並共情你、安慰你,會讓你稍微舒服一些。
我推薦很多人去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好多人跟我說「我去過,那個醫生兩三句就把我打發走了,特別冷漠」。唔……人家確實只負責開藥。希望大家也 不要對醫院裏的心理工作者有不實際的期待 ,病人太多了都排號等著的,當然沒工夫沒心思安慰人,你去了主要是爭取把自己的癥狀表現都趕緊說明白,醫生好對癥下藥。需要獲得一些心靈慰藉,要出門左轉去醫院外面找咨詢師喲。
七、其他說明
咨詢的流派 有很多,也不是所有都念叨原生家庭,或磨磨唧唧做一兩年也做不好的,有的流派是致力於 盡快見效的 ,比如短焦之類的,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但 快就有快的副作用,治標不治本 ,短焦不太會涉及移情啊、關系什麽的,有點單薄和遺憾,對於比較輕癥的問題還行,根深蒂固的重癥那種,好的了一時半會兒,後面可能還會復發。 成長是急不來的,快的可以解你燃眉之急,但後面還是要用別的方法、別的代價去慢慢成長。
感慨一下,其實我也覺得,也許以前古老的精分和心理動力學之類比較長程的咨詢流派,可能會漸漸式微,因為現在的時代就追求快、效率、顯而易見的成果。
長程的流派是致力於實打實的改變和成長,就像你十年磨一劍,專精、匠人。現在誰還幹這事兒啊,都要又快又直白啊,蜻蜓點水。
私以為精分目前只有「貴族」適合做,有錢有閑有心思去真的自我提升的人,大多人的精神追求和錢包(主要是錢包)都到不了這個層次,所以短焦之類的應該會成為主流吧。
我自己是學心理動力學的,對別的了解不太多,說錯了請指出糾正。我以後可能會傾向於學短程的治療,也推薦大多新手咨詢師不要老盯著傳統的長程了。隨著做短程的增加,也許來訪們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也會有所化解,我們也能幫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