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梅長蘇在【大明王朝 1566】中能活幾集?

2023-05-19心靈

皇宮

嘉靖:朕聽說江南有個什麽 文人 ,叫 梅長蘇 ,自稱是 麒麟之才 。還弄出一個 江左盟 來,屢次與朝廷作對。江南有傳言: 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 這天下是我太祖、成祖一刀一槍從馬上得來,現在居然要讓人家說了算。真若是這樣的,幹脆朕這個天子也不要做了。

呂芳、徐階沈默。

嚴嵩:皇上是蒼生之主。普天之下,億兆百姓,莫不是皇帝的子民。現在江南出現 梅長蘇 這樣的叛逆,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是臣之罪,是嚴世蕃之罪,臣請讓胡宗憲剿除 江左盟 ,活捉匪首,敬獻皇上。

嘉靖準奏。

裕王府

高拱:嚴嵩如此顛倒黑白,徐閣老就連一句話都不敢說嗎? 梅長蘇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你們做得了這個官,我第一個辭官不做

徐階:該辭官的當然是我。

張居正: 要立刻給趙貞吉、譚綸去信,要他們力保梅長蘇。

徐階: 趙貞吉、譚綸他們要是連梅長蘇都不保,就連人都不要做了。

司禮監

陳洪:老祖宗(呂芳)自請去為陛下修吉壤,現在我掌管司禮監。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有人拿了梅長蘇的好處。 吃外食,就是不忠。你們有誰拿了梅長蘇的好處,都給咱家站出來。

黃錦等太監站出來被下獄,石公公等人一言不發。

江南

胡宗憲奉命剿除江左盟。

鄭泌昌:小閣老來信了,讓咱們立刻捉拿梅長蘇後,直接處死,不必踐送京師。

馬寧遠: 殺死梅長蘇!這麽大的事情,胡部堂知道嗎?

鄭泌昌:還不知道,不過小閣老的意思,就是嚴閣老的意思。胡部堂不也是嚴閣老的學生嗎?

馬寧遠:……

鄭泌昌:對了,楊公公為什麽沒來?

何茂才: 今天織造局傳話,說楊公公突然瘋了。

江左盟

胡宗憲:你現在走還來的及。 我本是你父親的門人,因為你的父親被嚴黨殺害,不得已我才投身嚴黨。我可以做名臣,也可以做小人,但是殺死少主,我就連人都不算了。

梅長蘇: 我本就是無名無姓之人,茍活於世上,就是要讓死在嚴黨之下的冤魂得以昭雪,我綢繆十年,成功就在今日,請胡部堂放心。

海上

井上十三郎: 梅長蘇是我弟弟的救命恩人,我們有恩必報,一定要為恩人報仇。

江左盟被剿除,梅長蘇被送往京師。

皇宮

嘉靖: 朕聽說胡宗憲旬月之間便剿除江左盟,說明嚴閣老用人還是得力的,梅長蘇今日也要押來,此賊如何處置,叫你們來議一下。

眾臣不語。

陳洪走下金階,對嚴嵩說:「嚴閣老,陛下問您話呢?」

嚴嵩冷汗涔涔,口不能答。

陳洪心有疑惑,又對徐階說到:「 徐閣老,皇帝問梅長蘇的事情呢。 嚴閣老身體有恙,就請你回答一下吧。」

徐階: 陛下,臣有肺腑之言,泣血上奏。陛下凡禦極以來,百姓安樂,國家富足。偏有奸臣佞子如嚴嵩、嚴世蕃等,欺瞞陛下,蹂躪百官,殘害百姓,禍害忠良。梅長蘇者,江南名士,忠貞秉節之人。所創江左盟,原為排解君憂。孰料嚴嵩、世蕃竟公然誣告,以致江南離亂,國士囹圄。臣請立刻誅殺嚴黨之徒,釋放梅長蘇,以示陛下公正之禮。

陳洪大驚。

高拱、張居正、李春芳、陳以勤等眾臣: 附議!

嘉靖怒不可遏:叫朱七來!叫朱七來!把這些人都拿了,關到詔獄裏去。

朱七: 今日是朝會,來的都是我大明社稷的股肱之臣。他們說的若對,陛下接納之;若不對,陛下勸導之。請不要以兵刑相加!

陳洪:朱七,你想造反不成?

朱七: 國家大事,盡壞在你們這些馬屁鬼的手裏

朱七奮起,拿起金錘,追上陳洪,當廷錘殺陳洪。

嘉靖:朕若執意不肯呢?

張居正: 臣昨日接到兵部急報:西南土司之亂越演越烈,東南沿海的倭寇又大舉進犯,還有東北、西北均有戰事。國亂如此,皆因朝中有嚴黨為亂,我大明諸王均稱:願秉太祖遺命,奉天靖難

皇帝默然,獨自走到殿外,看見梅長蘇在眾太監的擁護下進宮,遂單獨召見梅長蘇。

徐階等恐有變。

裕王: 皇帝現在已經威脅不到小蘇了。

殿內

嘉靖:現在朕垂暮宮中,已經無奈他何。朕只想知道,朕難道真的錯了嗎?

梅長蘇呈上一份奏疏,上言: 為直言天下第一事, 以正君道、 明臣職, 求萬世治安事......

嘉靖大驚:你究竟是什麽人?

梅長蘇:我就是 梅•麒麟才子·江左盟盟主·裕王的幕後操盤手·清流黨派名譽領袖·朝廷最大功臣之子·大明東南實際話事人·大明百官的土地爺兼財神爺·錦衣衛十三太保的最好兄弟·周雲逸的最大後台·倭寇井上十四郎的救命恩人·戚繼光軍隊第一軍師·大明男神榜GOAT·張三豐血經的擁有者·大內及江南織造局太監真正的老祖宗·蕓娘的白月光·飛遠真君、忠孝帝君、萬壽帝君的終結者·長蘇。

嘉靖召集眾臣 :朕這麽多錯處,你們之前為什麽不說呢?

於是,嚴嵩致仕,嚴世蕃流放,嚴黨眾臣伏誅。徐階為首輔、高拱、張居正、趙貞吉入閣輔政。胡宗憲功成身退。呂芳、楊金水去南京。馬寧遠刺殺梅長蘇失敗,與鄭泌昌、何茂才被倭寇所殺。

是日夜,帝崩於宮中。梅長蘇聞訊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

裕王登基,命史官隱去梅長蘇之事,故於史無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