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開年中國經濟一線觀察|打出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組合拳」——開年中國經濟一線觀察之二

2025-01-12心靈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打出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組合拳」——開年中國經濟一線觀察之二
申鋮、王雨蕭、李昱佑
新年伊始,從中央到地方,一季度政府債券發行安排密集對外釋出;大江南北,一批重大專案在政府債券資金支持下集中簽約、加快推進……
近年來中國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25年政策取向還將「更加積極」。新華社記者近日深入多地調研觀察到,財政政策「組合拳」力度加大,投放更加精準,更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有效助力新一年經濟高質素發展實作良好開局。
更有力度,為穩增長提供更多支撐
起重機械林立,運輸車輛往來穿梭,焊接聲、切割聲相互交織……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新橋智能制造產業園及基礎設施配套專案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一派火熱的忙碌景象。
專案負責人介紹,這一專案獲得了36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據悉,2024年安徽省發行了1303億元用於專案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支持保障1243個專案,有效帶動專案總投資超1.5萬億元。
就在不久前,專項債管理機制迎來新變革。國辦印發【關於最佳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提出了包括實行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開展專項債券專案「自審自發」試點等舉措。
「2025年,我們將積極利用安徽省納入專項債券專案‘自審自發’試點省份的政策機遇,科學謀劃儲備一批新的重大專案。」安徽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用好「正面」「負面」兩張清單,更好發揮專項債券投資效益;
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近期將再下達一批專案清單,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將器材更新支持範圍擴大至電子資訊、安全生產等,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元旦剛過,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相關部門已明確多項具體舉措。
在湖北省黃石市,得益於「兩新」政策支持,當地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專案正在抓緊推進。
「在5685萬元來自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資金支持下,專案穩步實施,不僅有效擴大投資,還惠及民生。」黃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副局長程超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專案已基本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2025年約1000億元專案清單也已提前下達。
「財政政策‘組合拳’將在2025年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逆周期調節,支持擴大國內需求,將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更多支撐。
更有精度,助力經濟向「新」發展
向「新」發力,離不開財政助力。不久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2025年,財政政策要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廣東惠州東江實驗室,一塊「黑材料」引起記者註意。用手電筒照射表面,光線仿佛被吸走般不見蹤影。「這是我們研制的核孔膜超黑材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東江實驗室副研究員陳永輝說。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實驗室建設,2020年至2022年,惠州市財政累計投入建設經費12億元;2024年至2026年,省市財政還將繼續保持有力資金投入。
政府投資基金是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支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近期,【雲南省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產業高質素發展實施方案】印發,力爭5年內帶動社會資本投資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在深圳,龍崗區引導基金充分發揮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作用,共參投子基金30只,子基金總規模427億元,累計投資企業超1200家。
「我們還將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科技創新種子基金,持續加強與創投機構合作,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深圳市龍崗區財政局局長汪明說。
就在本周,國辦印發的【關於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素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外釋出。
多位專家表示,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出台促進政府投資基金發展的重要檔,將推動最佳化產業投資類基金功能,鼓勵發展創業投資類基金,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創新的活力,蘊藏在一個個經營主體之中,要進一步為其減負加力。
機器人大顯身手,AGV小車穿行其中……在位於山東威海的天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動重卡曲軸生產線開足馬力。「2024年,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項稅收優惠1億多元。」公司財務負責人扈萍說,政策「減包袱」,讓企業更好投入創新研發。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中國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22979億元,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註入新動能。
財政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稅費優惠政策……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多地透過強化資金統籌、持續增加投入、加強政策創新,正有力促進經濟向「新」力持續釋放。
更有溫度,「民生含量」不斷提高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盡管財政收入增速承壓,但從中央到地方,財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不斷提高,在教育、就業、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投入力度更大、標準更高。
位於川西高原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往年一到冬天當地學校面臨的供暖難、洗澡難等問題,在今冬得到有效解決。
「2024年,阿壩州投入近8億元,新改建學校93所,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特別是海拔2500米以上的所有學校都實作了供暖。」阿壩州副州長依當措介紹,當地還投入近7000萬元,設立了農牧民家庭和困難職工優秀學生激勵幫扶基金,確保當地孩子不因家庭困難而上不了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推進文旅區中小學開工,實作4所幼稚園開園;新增10家養老助餐點、3000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2700套、竣工2560套……北京市通州區兩會明確了新一年「民生清單」。
「2025年,通州區將把民生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計劃安排‘保基本、保民生、保重點’專案支出占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9%,比上年增長2.4%,以更優供給、更實保障增進民生福祉。」通州區財政局副局長張敏說。
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支持教育強國建設,健全人口發展支持政策體系,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織密紮牢社會保障網……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了2025年財政發力保民生的著力點。
財政資金取之於民,必須用之於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國計民生關鍵處,「國家賬本」將成為百姓的「幸福清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