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回避機制這個東西,大部份人都有。它僅僅指代一種我們遇到壓力或傷害時的應對方式。大家不要把回避機制狹隘地歸類為回避型特有的產物。回避型比起我們普通人,只是多了那麽一點不同罷了。
相比於普通人只有在面對重大壓力時才會開啟回避機制,回避型則更容易因為一丁點的小事,心裏一不爽一別扭,就會隨意地開啟回避機制去封閉自己。因為對他們而言,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回避一切讓自己有壓力的人和事。
那為什麽明明我們都有回避機制,唯獨回避型的回避機制,常常被人拿出來抨擊,遺臭萬年呢?
原因有兩點。
一點是回避型相較於普通人,他們開啟回避機制的速度更快,頻率更高,可在任意場合任意情境發生;另一點是普通人有回避機制,是用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後繼續迎接困難,解決問題的,而回避型的回避機制,就是單純用來逃避問題。
先說說第一點。回避型開啟回避機制的頻率和速度,遠高於普通人。
在我們普遍認知中,回避機制只和負面事件掛鉤。比如我不開心了,我被傷害了,我才會開啟回避機制。 但回避型不是,他們開啟回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