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果青藏高原突然變成青藏平原了,會怎樣?

2020-11-07心靈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人口1300萬,是亞洲九大河流的源頭,為超過15億人口提供淡水、食物和其他生態系服務,被譽為地球第三極和亞洲水塔。然而,在該地區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研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精細的空間尺度。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我們開發了1公裏分辨率的人類活動強度指數(HAI) 和生態環境質素指數 (EOI),並提出了一個四象限圖的方法來探索它們之間的動態,解決潛在的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路徑。 我們發現,從2000年到2020年,OTP上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趨於和諧。拉薩市區外、橫斷山脈以南和新建道路沿線是主要的沖突區域,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之間減少了8%。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系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人類的足跡遍布全球,地球進入了人類世 (Kareiva等人,2007;Steffen等人2007)。然而,地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隨著人們對氣候變遷和環境危機認識的不斷深入,人與自然的矛盾被認為是阻礙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Anderson等人,2019年,Dorninger等人,2017年) 在生物圈完整性和氮磷迴圈方面,人類活動已經超越了地球的極限,生活在一個安全和公正的空間中的挑戰仍然是巨大的 (ONeillet al.,2018)。 因此,認識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演變之間的關系,對於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此外,平衡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是許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核心。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冰川和多年凍土分布廣泛的青藏高原,是亞洲九大河流的源頭,為超過15億人提供淡水、食物和其他生態系服務,被稱為地球第三極和亞洲水塔(Yaoetal,2012)(如圖一所示)。它在全球藝稗岸矮候調節和生物多樣性維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Li等人,2020) 。然而,由於其高海拔、低溫和幹燥的環境,QTP的生態系對人類活動極為敏感和脆弱 (Han等人,2022;Liu,Milne,等人,2018)。 從1980年到2020年,人口增長了1.56倍城市建築面積增長了近3倍,公路裏程增長了4倍多 (張等人,2019年) 過度放牧等劇烈的人類活動給當地草原生態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比氣候變遷的影響要大得多 (Wei等,2022) 。人類活動的加劇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作構成了巨大的威脅(Yangetal,2022)因此,在QTP上闡明人與自然的關系對地方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

關鍵詞:

青藏高原,生態系,環境質素,植被覆蓋,第三極

研究結論:

結果表明,從2000年到2020年,OTP上的HAL和EOl都有所增加。高汙染區主要分布在西寧、拉薩、海東、日喀則等大城市和交通走廊沿線。西寧和拉薩兩個大都市的人類活動發生了顯著變化。EQI在空間上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小。大多數城鎮都位於高鋁、高EQI地區。高HA 1、低EQ 1區域面積最小,但人地沖突風險最高,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南部、雅魯藏布江南部、戈壁綠洲和西部交通幹線。
在2000-2020年期間,OTP上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趨於協調。但它具有空間異質性,協調演化與沖突演化的面積比為5:1。沖突地區主要位於拉薩市區外橫斷山脈以南和一些新建公路沿線。後十年的重大沖突地區比前十年少8%。拉薩市的沖突地區比西寧市大。盡管在過去的20年裏,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人類活動不斷升級,但那裏的環境質素也有所提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數據介紹:

青藏高原在全球氣候調節和生物多樣性維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者選取植被覆蓋度、生物豐度、凈初級生產力、土壤鹽漬化、土壤侵蝕、水源涵養、空氣質素7類數據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質素的代表性指標,在對原始柵格數據進行異常值檢驗、投影轉換、重采樣等預處理後,將所有數據分值標準化為1-100,對各個圖層進行加權求和,得到青藏高原1-km分辨率生態環境質素變化數據集(2000-2020)。數據集內容包括:(1)2000、2010、2020年的生態環境質素(EQI)數據;(2)2000-2020年生態環境質素變化數據。數據集儲存為.tif格式,由4個檔組成,數據量為84 MB(壓縮為1個檔,27.6 MB)。請登入:https//http://www. dilitanxianjia.com/1262 0/ 檢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