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子,住的是樓房,玩的是手機,下課不許奔跑,活動被牢牢限制住,培訓班一個比一個多,他們在最該體會「生」的年紀,被迫成為了父母階級焦慮 的犧牲品,而對教育和人性半懂不懂的家長以為雞血是無限的,只要投入了就有回報,如果沒有,一定是學習時間不夠長,還要少玩一點。
他們可能並不雞娃,只是希望孩子好好讀書養活自己,但是競爭太激烈了,只能這樣去卷,卷到昏天黑地死不瞑目。
於是,孩子就必須在無休無止的學習和比較中長大,更要命的是,很可能這些家長條件還不差,對孩子也很好,要什麽給什麽,因為害怕成為網上批判的原生家庭 ,所以孩子的物質盡量滿足,生怕讓ta產生什麽童年陰影。
這一拉滿更完蛋,連欲望都被抹殺了。
一個孩子,從外圍感受不到碰撞和疼痛,從內在感受不到欲望和不滿,那麽我是不是可以認為,ta其實根本沒有與這個世界產生任何聯系?
當ta的「生」是薄弱的,那你又該如何讓ta認為「死」是沈重的呢?
靠教育嗎?每天洗腦「生命只有一次」嗎?
沒有用的,現在跟孩子說生命只有一次,他們只會說「還有這種好事?」
而且,由於互聯網太發達了,他們過早看見了大人的世界。
他們會發現,成人的世界是那樣不美好,不然這些人為什麽天天發瘋、吵架、陰陽怪氣,隨便什麽事都覺得天塌了,奔波很久也掙不到錢,理想根本不可能實作。
他們甚至沒有對未來的期待。
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讀書學習,得到了一份養不活自己的工作是為了什麽。
沒有實感,沒有期待,沒有過去,沒有未來。
死亡幾乎成為了一種必然。
所以,我一直不覺得現在自殺多,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或是壓力太大這類好像很明白的原因,這些理由看起來很說的通,但只是看起來說得通,事實上有無數漏洞被硬生生忽略了。
一直以來,國內關於理性的吹捧和對感性的打壓,讓我們總是隱隱約約對感性有一種偏見,認為感性就是情緒化、不成熟、哭哭啼啼,感性的人應該學著更加冷靜更加理性。
但其實,感性的背後象征著你同這個世界的關系。
人為什麽會有感受,為什麽會有感覺,就是因為這是來自世界的反饋,它能最快速地幫你判斷出,你是誰,在哪裏,在幹什麽,你周圍是誰,他們要去哪,你又要去哪。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實感很低。
實感是什麽,是你在同世界碰撞時,實實在在的感受。
你摔角會痛,從此知道走路要慢慢走,你不吃飯會餓,所以知道了三餐要按時吃,你闖禍被父母責怪了,所以你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你長大後看見心儀的ta,體會到了心動原來是這種感覺。
你奔跑了才知道累,玩耍過才知道爽,大笑過才知道肚子疼,有了朋友才知道分別會難過,看著喜歡的女孩和別人在一起會苦澀。
你生命的底色,是由你受過的傷、摔過的跤、笑過的狗、踢過的球、並肩過的夥伴構成的。
這些底色構成了「生」,有了「生」才會有死。
我小時候第一次知道什麽是死的時候很難過,那就意味著我有一天會再也見不到我媽媽了。
但是如果是再也見不到爸爸,那就無所謂,因為他沒有怎麽養過我,也沒有和我產生太多的情感連結 ,我對他僅僅是知道他是我爸爸,而我沒有太多感情。
生命中沒有和我產生強烈情感連結的人,ta的死對我來說同樣不重要。
那同樣的,如果我沒有同這個世界產生足夠強烈的連結,那麽我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很容易的。
【霸王別姬】裏的小賴子,挨過多少打都沒被嚇住過,只是逃出去看了一眼真正的角兒。回來再看到挨打就自殺了。
在他眼裏,角兒都是被打出來的。要成為那樣的人,得挨多少打啊?
他算不清,算不明,這樣的天天挨打,到不了成角那天,已經都被打死了。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了結了自己。
十三歲的女孩跳樓,無非就是用自己現在承受的痛苦去丈量未來要達到高度。發現這個痛苦實在是太苦太長了。
與其質疑孩子脆弱,為什麽不去了解刀子為什麽那麽鋒利?
你根本不理解「一個十三歲的女孩跳樓了」,短短一段話背後發生了什麽,你只是帶著大人的傲慢,忽視了孩子經歷的一切,隨意的給她貼上脆弱的標簽。
當一個孩子死去時,大人們總是像大人那樣思考和處理問題。
他們總是相互推卸責任,互相扯皮,一邊想著減輕事情的影響,一個邊想著減輕自己心裏的壓力。
卻沒有人真正想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裏究竟發生過什麽。
我不知道這個十三歲的女孩經歷過什麽,但是我想起另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從學校附近的 20 層公寓樓跳下身亡,並在墻上留下:「再見了」
她在本子裏寫道:「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應對的場合,國際公寓20樓,我知道我只會逃避,謝謝你們,路臟了,抱歉。」
你看,哪怕只是遺言,只要你看過孩子留下的短短一段話,你都能窺見一點那把刀子的鋒利程度。
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會說出:「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應對的場合。」這樣的話,僅僅這一段話,就能讓你看到她身體和靈魂上的遍體鱗傷。
一個孩子選擇死亡,不是一個獨立事件導致的結果。你說她是因為一次打罵,一次冤枉,一次考試沒考好而選擇輕生,那都是不對了,它們只不過是導火索,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在此之前,她必然有過無數次這樣的念頭。
如果有一個她能依靠的人,如果有一個願意傾聽她傾訴的人,如果有能告訴她「不是你的錯」「即使你犯錯了我也依然愛你的人。」那麽結果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陷入痛苦時,每一個人都會有求助的本能。
她一定有努力的求助過,可每一個人都沒有成為她的依靠,就這樣,代表希望的門一扇扇關閉,沒有人看到她的內心裏究竟發生了什麽。
大人們,只關心大人的事。只會傲慢的否認孩子的情緒,忽視孩子的求救。連家都不是能休息依靠的地方,連家長都是「發生了事情不敢讓對方知道」的人,那麽她還能去哪裏,還能去找誰呢?
是因為所有門都關閉了,所以她只能走窗啊。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 、送禮絕學和社會潛規則。累計為3000+人解答過人際、送禮、職場等難題。私人號:LSLS228228。添加即送:【職場升遷秘籍 +送禮絕學】【人性天書 72卷 】
歡迎大家關註我的公號 【 圍城生存法則 】 ,關註我,學會為人處事,看透人情世故 ,提前三十年改變命運 。點贊和關註讓你今年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