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冷兵器時的三座古城,多少人馬才能攻破?

2024-09-13心靈

在冷兵器時代,城池是抵禦外敵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廣闊的平原地帶。作為進攻方來說,攻擊線上的城池必須一座一座打下,否則可能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威脅。古代平原地帶的城池主要靠高大的城墻和寬闊的護城河,中國現存有不少古城墻,如安徽壽縣古城、山西大同古城、新疆交河故城等,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攻克這三座城?

【安徽壽縣古城】

安徽淮南壽縣古稱壽春,淮河主要支流穎河在其附近匯入淮河,這裏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於屯耕,其地利足以為戰守之資。

現存的壽縣古城,始建於北宋,自1068年(北宋熙寧元年;遼鹹雍四年;西夏乾道二年)至1220年(大金興定四年;南宋嘉定十三年;西夏光定十年),歷時150余年,幾經反復而建成。後又經明朝、清朝多次修葺和完善,終形成今日之規模。

壽縣古城略呈方形,棋盤式布局。城墻有四門,東門為賓陽門,南門為通淝門,西門為定湖門,北門為靖淮門,四門都有甕城,都保存至今。城墻周長7147米,高約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城內面積約3.65平方千米。

那麽冷兵器時代,需要多少人馬才能攻破壽春古城呢,這涉及到地理位置,有無山脈河流依靠,城池大小、城墻高度、守軍人數,攻守雙方的裝備等,憑一個人很難做出準確推斷。

可能 需要數萬到十萬 的兵力,壽春是由 甕城、城門、護城河、吊橋、角樓、城垛 等組成的 防禦體系

【山西大同古城】

壽縣古城在淮河以南,古代是南方,我們來看一座北方雄城-大同古城。

山西大同古稱平城、雲州、雲中,遼朝改稱大同,曾是北魏京都,遼金陪都,明清重鎮,處在內外長城之間,是北方的邊陲重地。

大同城墻歷史可追溯到北魏時期。現存的城墻建於明朝。

大同城墻略呈方形,東段長約1771.4米,南段長約1872.7米,西段長約1783米,北段長約1843.6米,周長約7270.7米,面積約3.28平方千米。

大同城墻高約14米,城墻上寬12米,下寬18米。城墻以外40米處,修有寬10米,深5米的護城河。

大同城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城墻高大,有護城河, 中原王朝抵禦遊牧民族的重要關口 東為太行山脈,西為呂梁山脈 ,是 天然屏障 ,有居高臨下的優勢。需要 十萬以上 的兵力,看來大同比壽春更難打。 需要 一些攻城的器械,比如 雲梯、投石機 ,影響守城的因素還有 守軍士氣、攻守戰術 等,這和壽縣古城不同。

【新疆交河故城】

前面兩座古城,都是中原農耕文明建設的,現在我們將視野移動到新疆,看看遊牧民族建立的古城

吐魯番盆地北側的博格達山,東西最長約300千米,南北最寬約50千米。博格達山最高峰海拔約5445米,南側高度急劇下降到海拔線以下,到處是懸崖峭壁。吐魯番盆地中間的艾丁湖面海拔-154米,是中國最低的窪地。

吐魯番市以西約13千米有個高台,呈柳葉形,地勢北高南低,海拔約在65米至120米,南北長約1650米,中間最寬約300米。一條大河從北往南,從高台兩側穿過再匯合,因此這裏稱為交河城。高台為石質結構,側面平均約30米高,而且非常陡峭,只有兩個狹窄但勉強能爬上去的入口。交河城這種地理結構,軍事上很難攻破。

交河故城在新疆,是遊牧民族建立的, 具體位置在 新疆吐魯番 ,歷史沿革為 西域三十六國之車師、高昌國 等,西漢與匈奴「 五爭車師 」這段歷史。可能 幾千到數萬 的兵力,這比壽春古城和大同古城要少,可能與這裏人口不多,地方不大有關。戰爭復雜,要考慮 地理、戰術、兵器、士氣 等因素。

【衛青霍去病用什麽地圖?】

古代缺少地圖制作條件,衛青霍去病北伐匈奴,不僅行軍距離超過一千公裏,還要穿越沙漠隔壁,霍去病封狼居胥,地圖是如何繪制的?

漢武帝 時代, 衛青、霍去病 用了 精靈、偵查 的手段,同時可能有簡單的地形圖,地圖示註了 山脈、河流、道路和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