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魔都,正以市民運動會引領全民健身,成就一個更健康有活力的大上海。
主筆|姜浩峰
「本屆上海市市民運動會打破了體育與其他領域的界限!」這是一位來自央媒的記者脫口而出的點評,之後在報道中其也如此寫道。
12月10日,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閉幕式在洛克公園運動娛樂中心舉行。回顧從4月至12月,持續半年之久的賽事,「全民參與、全民運動、全民健康、全民歡樂」並非虛言。9100余場賽事,吸引了上海各區、市級機關、企業集團、駐滬部隊、高校等126支代表團積極參賽,總參賽人次超1100萬!
上海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彬在閉幕式講話時指出:「2024年,市民運動會的舞台上,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角落都在上演精彩,全民健身熱潮為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12月10日,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閉幕式在洛克公園運動娛樂中心舉行。
儂來賽,我來賽
徐彬局長告訴【新民周刊】記者:「今年夏天的巴黎奧運會讓人心潮澎湃,來自上海的40名奧運選手勇奪6金4銀3銅,取得上海奧運參賽歷史最好成績,彰顯了新時代的中國力量。我感覺,本屆市民運動會的參與者,都在屬於上海市民的‘奧運會’中,與奧運參賽選手同樣在對標先進,用更好的自己去弘揚、演繹著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到‘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中,共同為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綜合軟實力匯聚能量。」
如今的上海,市民群眾對參與體育運動的需求變得更多樣化,參與人數更多。參與運動者來自社會各界各行各業,大家的需求不盡相同。因此,2024年,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的比賽才幾乎貫穿全年,競賽板塊包括比賽類專案多達65項,展演類專案達到15項、達標類專案亦有2項。
在政府、社會、市場「三輪驅動」這一上海體育改革引領下,本屆市民運動會所有賽事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企業、社會組織承辦賽事活動,共吸引408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競標,最終255家單位成為市民運動會合作夥伴,從中湧現了一批有專業辦賽資質和能力的市場主體。透過激發市場潛力,本屆市民運動會透過4000萬元引導資金,吸引了社會辦賽資金超2.2億元,有力推動了上海全民健身與相關產業發展。
從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的整個辦賽過程看,賽事組織越來越專業。上海市體育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活動板塊包括市級品牌活動40個、區級品牌活動16個。自上而下建立總決賽、選拔賽、基層競賽三個層級的競賽體系。」
比賽本身的魅力,又與奧運會、全運會,或者一些職業體育比賽有同有異。
於開幕式後舉行的「2024中國座標·上海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即有1.1萬名選手參加。當然,萬余名選手並不是在爭奪一個冠軍——比賽路線分為標準路線、親子路線和分賽場專線,標準路線參賽隊伍隨機編組,分賽場專線和親子路線在報名階段即可進行選擇。換言之,人人都來賽,也是人人可以選擇賽道的比賽。
5月12日,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開幕,2024年中國座標·上海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在上海體育場火熱開賽。
「參加這項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體育大學2023級研究生李簡說,「跑著跑著,我們一路穿梭於徐匯區的幾個標誌性地點,每一站都充滿了新的發現和挑戰。在南站消防救援站,我能較近距離地感受到消防員所富有的專業精神;跑到九點水美術館的樹屋館,看到的則是藝術與自然的完美融合,給繁忙的比賽帶來了一絲寧靜;One ITC國貿匯與M+黑石展示的現代化景象,讓我們感受到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繁榮與活力;而最後的上海市中醫文獻館,讓我們對中國的傳統醫學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與李簡富有雅興的參與比賽不同,同樣參賽的該校2023級本科生劉沫含則又是一番別樣感受:「透過這次城市定向賽,我不僅享受到了挑戰帶來的成就感,也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樂趣。」
本屆市民運動會定向專案除了定向運動外,還有無線電測向運動。10月19日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舉行的定向專案總決賽,就包括定向中距離個人賽、接力賽,無線電測專案80米波段及2米波段的競賽專案,共設10個競賽組別,各組別路線最長距離5公裏,最短距離2.8公裏。該項賽事還是「我要上全運」系列選拔賽之一,為上海隊參加2025年大灣區全運會進行定向專案運動員選拔,力爭在全運會上充分展現上海市群眾體育專案的發展成果。
5月12日,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開幕,2024年中國座標·上海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在上海體育場火熱開賽。
與無線電測向運動相比,足球無論是職業化水平,還是群眾基礎,在上海來說,都是比較好的。從上海市民運動會所見,足球專案深受群眾喜愛,更表露出賽事規模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的面貌。10月20日下午於江灣體育場舉行的楊浦足球超級聯賽八人制足球賽頒獎儀式上,就可見一斑。從青少年U7組、U8組,到高校男子組、高校女子組,還有八人制優勝組、八人制冠軍組、老年組——共七大組別,年齡跨度從8歲至70歲,吸引了44支球隊、2000名運動員的積極參與。甚至還迎來大牌贊助商參與,為參賽者提供駐場吃喝住行體驗。「我挺激動的。這是不一樣的體驗,感覺體驗、領悟了到底什麽是全民足球!」作為頒獎嘉賓,中國女足前主教練水慶霞如此說道。
回看2024年上海的整個市民運動會賽事期間,從開幕式上青少年熟練地展示乒乓技巧、玩轉滾軸溜冰橄欖球、操作無人機足球、演示民間體育專案,到第一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華東區)比賽中的「舞龍舞獅」,還有來自全市24支社區廣場舞隊伍共計454名選手參加的廣場舞比賽……內容之豐富,涵蓋面之廣,比之前三屆來說,是更進一步的。
市民的「奧運會」
徐彬局長將上海市市民運動會稱為「市民的‘奧運會’」。
回想參加過首屆市運會的過程,曾經的參與者每每記住這是全國首創的一種賽事,記住了一曲【快樂健身歌】,還有「老百姓自己的奧運會」。經歷了四屆市民運動會,「市民的‘奧運會’」之說,越來越得到市民群眾的認可。
地球人都知道,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屆。現在,越來越多的上海人也知道,阿拉上海市民的「奧運會」,從2012年開始,也以每四年舉行一屆的舉辦方式,形成了慣例。
籃球運動深受市民喜愛。
「這活力如潮湧,一直到如今!」回顧首屆市民運動會,主持閉幕式的奧運冠軍徐莉佳還記得,當時有3500名市民組成一幅活力十足的運動畫卷。徐莉佳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工間操、健身操等等表演,展現出世博會剛結束不久的上海的一種生機勃勃。當時我感覺,上海市民運動會一定能一屆一屆辦下去。因為上海這座城市太具有活力了,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希望透過運動來展現自己。有了全市性規模的市民運動會,對推廣全民健身運動,達成更多人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必然是有幫助的。」徐莉佳一直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市民運動會中,由此變得每天更多參與積極的運動。「透過比賽,確實會收獲更多的樂趣。由這樂趣,也就會更有可能積極投入體育鍛煉、比賽準備之類。」徐莉佳說。
果然如徐莉佳所說,2012年、2016年、2020年,直至今年,上海市民運動會都如期舉行。上海市第一屆市民運動會,統計數據表明有631萬多人參與,從第二屆開始,參與人次超千萬。
作為一名基層體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金鼎學校體育教師袁振傑則告訴記者,回顧首屆市民運動會,諸如基礎大項田徑、遊泳、簡單易行的雙繩運動,到中青年熱衷的球類專案報名者眾、較為火爆。「當時我們知道上海市民運動會是全國首創,挺激動的,畢竟能讓平日參加體育運動的學子們擁有更多比賽機會!」袁振傑說。比起十多年前來,本屆市民運動會上海市民能夠參與的體育運動專案大大增加。以原本基礎資源稟賦並不突出的金鼎學校來說,如今在冰壺、跆拳道等專案上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從專業體育、職業體育、校園體育、全民健身條塊分割,到逐步打通,市民運動會功莫大焉。
上海市滑板選拔賽吸引了眾多選手參加。
回看的話,首屆市民運動會,還是一種「小體育」的辦賽模式,亦即大體上還是由體育部門、體育系統等來辦賽。具體來說,第一屆市民運動會由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體育總會聯合主辦。
上海市第二屆市民運動會,則開啟了一扇門,從「小體育」轉變為「大體育」的「開門辦賽」模式。這也成為第二屆市民運動會最大看點。2016年初,第二屆市民運動會招標推介,一下子就吸引了上千家國內外體育產業公司、社會組織、體育場館、健身俱樂部積極參與。大家紛紛表達辦賽願望,反響強烈。「社會、企業作用的發揮,比政府自己辦賽要靈活得多,有趣得多,對體育愛好者需求把握更準確。可以說,體育招標對於釋放全社會參與體育的活力有著革命性意義。而體育主管部門在其中就是搭好台,定好規則,歡迎各路英豪來打擂台。」當時上海市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說,「長期以來一講體育事業,大家想到的是這是政府的事、體育部門的事,辦來辦去,只能是封閉的,弄不大,弄不好,弄不活。我們感覺體育事業發展要推開來,必須是政府、社會、企業‘三輪發展、三輪驅動’。政府起主導作用,出規劃、出標準、出規範,培育市場,引導社會,朝著共同目標推進。與此同時,社會、市場的作用更大,能量更強。所以在賽事安排整合中,突出三輪驅動,讓全社會動起來,才可能讓全上海人民動起來。」
2020年第三屆市民運動會,大力發展線上運動。組委會推出「冠軍Jiao你做運動」系列和「民星Jiao你做運動」系列,全力打造「愛申活暖心春」健身指導系列和「我愛我家健康屋」動作影片,相關內容被學習強國App、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轉載播出,在人民日報、上海釋出微訊號上均收獲點選量超過10萬。而當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賽場景也不少。比如射箭專案系列賽與漢服文化相結合,將「禮、樂、書、數、禦、射」六藝融入其中,選手們身著漢服,在運動健身的同時,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民體育健身周針對農事活動中經常運用的活動內容和技巧進行合理挖掘,設定多項具有趣味性的賽事內容,讓更多的市民了解農事活動專案,體現「農事、農趣、農味、農樂」,傳承弘揚農耕文化。
而本屆「市民的奧運會」,開幕式就展現出範圍更廣的全民健身專案和運動嘉年華的熱鬧景象。比起上海市首屆市民運動會從6月開幕到11月結束來,如今的市民運動會大抵保持了貫穿多月舉行的傳統,只不過周期進一步拉長——從4月到11月底基本完賽,到12月10日舉行閉幕式。其中原因在於比賽專案更豐富,參賽者更多、積極性更高。
更健康有活力的大上海
小小銀球在乒乓桌上跳躍,他們不是為了戰勝對手,而是為了強大自己。2024年12月20日,首屆上海市帕金森乒乓球錦標賽在靜安區體育館開幕,這是國內首個專為帕金森病患者設計的乒乓球錦標賽。
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一次生命力量的展現。來自上海及周邊地區乃至香港的近50名帕金森患者參加了比賽。
比賽中,帕友們將體育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握著球拍的手瞬間不再顫抖,每球必爭、每分必得,他們的每一次奮力擊球,都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比賽間隙,大家以球會友、真誠交流,分享與帕金森的鬥爭經驗。陪伴參賽者的家人們自發組成拉拉隊,為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而感動。場邊,龍華醫院的醫療專家現場接受問診,為帕友提供針灸治療,鼓勵帕友積極投身乒乓球運動。
「打乒乓球,會上癮。」盡管講話慢條斯理,但來到乒乓球台邊上,陳燕的步伐瞬間靈活了起來。
32歲就確診患上帕金森的她,因為乒乓球運動,將藥量減到了最低。現場,她和各地帕友分享著自己的「戰帕」經驗。
陳燕來自香港帕金森癥會俊健帕乒隊,上月上海公布了報名資訊後,經醫療專家介紹並牽線搭橋,陳燕和夥伴們第一時間報了名,興高采烈來到了上海。兩年前才開始學打乒乓球的她,發現打球的效果比吃藥的效果還好。這是她和夥伴們第一次參加針對帕金森患者的乒乓球比賽,她表示,目的是重在參與,希望透過乒乓球運動,和大家一起積極「戰帕」。
王勵勤、樊振東與「帕友」代表劉聖萍、李學海互動交流。
滬上「乒乓戰帕」的發起人,是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徐寅生。他一直在積極地為帕金森患者發聲,希望透過體醫融合的途徑,幫助帕金森患者。這一年來,上海市乒協不遺余力地普及推廣乒乓改善帕金森病癥的知識和方法,在帕金森病患者群體中引起熱烈反響,也有越來越多的熱心企業、愛心人士響應號召,加入了「乒乓戰帕」的行列。
不過,不少帕友還是在打球過程中,遇到了比顫抖更難以逾越的障礙。帕友李學海說,自己曾去社區打乒乓球,卻遭遇了歧視,「有人說,‘你走路歪歪扭扭,還要來打球’。帕金森的殺傷力極大,會讓人悲傷不止,讓人不願走出家門,不願面對外界。社會需要營造更友好的氛圍,讓帕友走出來,去運動」。
很快,上海市乒乓球協會帕友之家在黃浦區體育館、好望角醫院和周家橋街道開啟,帕金森病患者在專業乒乓球教練的指導下,有了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提高了生活質素,帕友之間互相支持,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也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全球有約450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中國占220萬。該病癥的臨床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異常等。目前,運動幹預已成為國際學術界關註的帕金森病治療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乒乓球運動能有效鍛煉帕金森患者的心肺系統,提高眼手協調性和反應能力,以及身體四肢的平衡能力,是改善帕金森病癥的康復手段之一。乒乓球運動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是一種極佳的「運動處方」。
2019年,由帕金森病患者發起,國際乒聯組織的帕金森世界錦標賽在紐約誕生,這是一項帕金森乒乓球愛好者參與的國際賽事。如今,首屆上海市帕金森乒乓球錦標賽應運而生,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帕金森病患者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乒乓球舞台。讓乒乓球這項運動更關註身邊的「慢行者」,攜手體醫結合,以乒乓賦能,防「帕」戰「帕」。
據悉,上海市乒協將把這項賽事納入全年群眾乒乓球賽事體系,未來將其打造成一項傳統賽事。「針對帕金森人群專門組織的乒乓球活動,我們覺得,真正落實了我們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也能關註到特殊人群。」中國乒協全民健身部部長袁華認為,「上海市乒協舉辦了這項賽事,將起到一個示範作用,能夠在今後的全民健身工作中,進行全國推廣。」
正如徐彬所言,四年一屆的市民運動會,為市民提供了展示自我、崇尚健康的平台。今年的賽事,諸如「開門辦賽更有力」「文體商旅展聯動更緊密」「數碼化轉型更高效」都堪稱亮點。
以數碼化轉型為例,本屆市民運動會組委會進一步提升官方網站、小程式、賽事管理等資訊化平台的服務能階,整合賽事填報、賽事報名、新聞宣傳和資訊釋出等功能,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報名參賽、資訊咨詢、成績查詢等服務。市民運動會官網同步推進賽事規範化管理,提供賽事申報服務,報名數據、比賽結果與賽事後台即時對接,確保了數據采集的及時性和真實性,進一步提升了賽事管理效率和選手體驗。
上海市民運動會讓粽子球這項充滿活力的海派運動在社區內生根發芽。
從賽事方面看,由全國首創的市民運動會,到大力推廣城市業余聯賽,再到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的打造——上海已經連續多年將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點、市民多功能運動場等社區體育設施納入為民辦實事專案,在市民滿意度測評中多次位列前茅。目前已經基本做到體育設施社區全覆蓋。「十四五」時期,上海將持續做好健身設施補短板工作,進一步打造高品質的「15分鐘體育生活圈」,基本形成「處處可健身」的社區環境。
運動城市,美好生活。記者尋訪發現,在近年來上海圍繞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過程中,上海探索利用各類閑置用地、建築屋頂、高架橋等城市「金角銀邊」,支持各區以及社會力量因地制宜建設各類體育設施,取得積極成效。上海廣泛開展的社區體育服務配送,為社區居民提供健身技能培訓、科學健身講座的,基本做到各社區全覆蓋。面向老年人的社區多功能健身場所,為老人提供體質測試、基礎健康檢測、慢性病運動幹預,運動康復訓練、健康知識普及和休閑社交等「一站式」運動康養服務。而更多無人值守球場可以讓市民透過掃二維碼的方式自行進入球場活動——全民健身插上了數碼化的翅膀。甚至普通市民也能如專業運動員一般享受到運動肢體軌跡電子抓取,與標準化動作進行比對,讓在家練習有了針對性更強的指導。魅力魔都,正以市民運動會引領全民健身,成就一個更健康有活力的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