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之後車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黑桐數據risksdig :智能化之後,車企及行業發生了什麽根本性變化?
痛快舒暢: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三點。一是數據,二是演算法,三是算力。
不論是智能汽車,還是未來的人形機器人,其實在底層邏輯上都可以歸結為這三點。對於所有的主機廠而言,包括對於所有的從業者而言,對大家的能力將會進行徹底顛覆,將從以前傳統的制造、外包,變成全鏈條的數碼資產營運者和管理者,再到未來整個能源形式的經營者、算力的經營者,對所有的主機廠而言是最大的挑戰,這也是未來行業格局變化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時代。
黑桐數據risksdig: 新能源車智能化之後,可能會帶動企業技術的進一步叠代,驅動技術飛輪在未來更快地發展,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說又面臨著新的機會。在此情況下,如何看未來新能源車在智能化下的商業化問題?
一線指戰員: 當前在汽車智能駕駛發展的過程中,有足夠的動力和資源投入到基礎科學的研究、數學的研究、基礎生物學的研究等方面,才有可能在演算法層面取得突破。在演算法層面取得了突破,AI才能沿著現有的路徑再上一個台階,走到下一個更高的層面。
智能汽車目前已經實作了AI最大套用場景的正向商業閉環,它可以像滾雪球一樣,既發展,又壯大,同時促進AI本質的提高。
黑桐數據risksdig: 中國智能化汽車的智駕發展如何?
痛快舒暢: 從存量角度來說,大概在3%~5%的存量滲透率,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從技術路徑來看,智駕在本質上目前沒有代差,只有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可能是投入起點所帶來的,也有可能是數據量級所帶來的。短期來看,大家的時間差基本就在12個月左右。
黑桐數據risksdig: 作為投資者,特別是投資中國新能源車的智能化,一定非常關心未來這些企業的智能化水平,頭部企業會趨同?還是差異化會越來越大?
痛快舒暢: 在頭部聚集效應下,頭部智駕不論是技術方面,還是公司實力,也是聚集的狀態。從算力來看,理想也好,特斯拉也好,投資算力和演算法的門檻,每年研發投入在100億人民幣。未來這個投資量級,隨著算力的增加會越來越大,而100億只是個門檻。
大公司和小公司面對同一個問題時思考框架也會不同。大企業的思考,首先第一點,堅決不能「卡脖子」,這說的是兩個層面的事,一是軟件堅決不能「卡脖子」,二是硬件不能「卡脖子」。其次是軟件方面,需要有統一的框架。
智能汽車的未來是大而美、大而強
黑桐數據risksdig: 消費者買車時是否需要把自動駕駛或高階智能駕駛作為核心的考量因素?
痛快舒暢: 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維度來說。第一是FSD的選裝率,目前來看,FSD全球選裝率不到10%。再加上本身的銷量承壓,可以看到目前智駕對於消費者選車的過程到底占了多少權重。
第二,根據2023年國慶日各大造車新勢力公布的智駕裏程占國慶日總體出行裏程的比例,也對比了2024年10月的數據,可以看到這個數據在一年的時間裏沒有明顯的變化。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首先,真正好的、有演算法的公司,未來是非常有潛力的。其次,智駕比例占比不高,跟智駕相關的,比如傳感器,不論是激光雷達還是網絡攝影機,在未來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黑桐數據risksdig: 在未來高階智駕價格越來越低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本就內卷的中國競爭情況?
一線指戰員: 目前在國內車企,都是作為核心主流戰略方向處理,智駕未來或會加劇頭部品牌的聚集度。其一,智駕本來的投入巨大,不管是對演算法的研究,還是對算力的投資。
其二,頭部車企對演算法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的人力資源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小公司跟大公司不管是人力資源還是資金投入水平都不在一個層次。智駕有句話叫「越用越好用」,在此情況下會驅動使用者對頭部品牌產生更高的黏性。
隨著未來智駕的進一步發展,智駕可能會訓練得非常成熟,可靠性非常高,當智駕對消費者有個人化的適應度時,那就會驅動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黑桐數據risksdig: 明年國內新能源車的增長空間大概有多大?
痛快舒暢: 首先,今年1-10月,純電增長20%,插混增長80%,增程增長106%,整個市場增長在40%。
其次,從明年或未來兩年發展趨勢來看,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消費相對保守,二是對純電有顧慮,三是更願意去買路面上看得到的品牌。
基於以上三個特征可以判斷,目前插混和增程將是替代燃油車最好的產品,純電其次。具體來說,第一,明年依舊是增程和插混的大年。第二,從不同價位滲透率來看,目前只有兩個價位段的滲透率整體突破了50%,一個是20~25萬,一個是30~40萬。隨著合資A級燃油車價格到10萬以下,未來10萬以下和15~20萬的價位段的增長空間還是非常明顯的。
第三,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最高省份都在沿海區域,包括大灣區區域,反倒是北方,當全國滲透率達到50%的時候,北方的滲透率只有30%~40%,跟全國相比差了10個百分點,這部份的北方市場將是2025年和2026年最大的增量。除了北方市場之外,中部市場也將是未來新能源主要的增量。
總結而言,增量就是插混和增程;增量就是北方的城市;增量就是20萬以下的市場,將會是2025年、2026年中國新能源市場最大的增量區間。
黑桐數據risksdig: 如何看待頭部車企間的競爭?
一線指戰員: 如果用一個簡單的詞形容未來,那就是「大而美」。
未來的智駕,要求企業具有很強的能力,這就會迫使企業延展自己的業務範圍。舉個例子,深圳最強的企業,也是中國最強的科技企業——華為。
最開始華為只是程控交換機的經銷商,開始做程控交換機,做光傳輸網絡,一步步拓展到行動通訊、數碼通訊,到後來因為被美國制裁,必須補短板,一塊塊攻關核心的科技領域,這就是一個企業能力圈的延展。此外,中國最強的、最有戰鬥力的、最能硬剛外企的企業都在大灣區,並不只是華為一家,還包括比亞迪等企業。所以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大而美、大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