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一年一度的全球領先科技展會「消費電子展」(CES)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4000余家參展商中,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而據媒體報道,盡管拿到了展會正式邀請函,中企員工仍毫無理由遭到美國大規模拒簽。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CES可謂觀察全球科技新產品的重要平台,甚至被業界形容為「科技春晚」。自1991年首次參展以來,中企就一直是參展主力。尤其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後,展會中相當部份的重要產品都為中企正選。在今年年初的展會上,中國產品品類齊全、套用場景豐富,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更是獨樹一幟,憑實力驚艷了海外市場。
一場國際性展會,也是行業交流平台,企業比試技術、拓展市場,消費者也有了更多優質選擇,無疑是多贏之舉。而眼下,美國試圖用一紙簽證把中企拒之門外,顯然釋放出了錯誤訊號。誠如觀察人士所言,今天的國際消費電子展沒有中國,就如同聊石油生產卻不見沙特。處處想要「去中國化」,那這場CES還能否保住「全球最大」的名頭,恐怕就要打個問號了。
當然,美國在CES上搞小動作已不是第一回了。由於其單方面制裁,華為、大疆以及一系列中國半導體企業在今年年初就未能參展。而如今這波無差別拒簽,力度更是前所未有。到目前為止,美國官方仍未就拒簽原因作出任何回應。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中國相關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出海節奏加速,其中相當一部份已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以智能電話為例,2023全年,全球智能電話出貨量為11.4億台,銷售榜前五名中有3個中國品牌。蘋果公司高管也直言,蘋果在全球最重要的200家供應商中,超80%都在中國設廠,「沒有中國的供應商,就沒有今天的蘋果」。面對消費電子領域的「中國時代」,美國一些政客顯然坐不住了,不斷加速美國在半導體、通訊器材等領域與中國「脫鉤斷鏈」。
然而,封鎖鎖不住中國科技創新,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頻頻擡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國際形勢,究竟要團結還是分裂,要合作還是對抗,中國已經給出了確定答案。今年以來,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等一系列國際盛會在中國舉辦。上月底舉行的第二屆鏈博會上,全球620多家企業、機構和國際組織參展,促成合作意向6700余項,涉及金額1520多億元。有國家越來越封閉,有國家越來越開放,也印證著產業實力與綜合國力正在發生逆轉。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有助於共同進步、共享成果,是世界之福。在深度全球化的世界,與其動輒打壓別國,不如反求諸己,否則羈絆的,只能是自己前進的腳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