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話,從1994年開始就一直不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地級市,到現在建立也才短短的二十多年。
作為一個臨海人,我從小覺得自己是台州人的,因為我出生在台州醫院;看電影去的是台州電影院,台州影劇院;家裏的老人去的是台州老年大學;學棋是在台州少兒棋校;高中讀的是台州中學。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吧,我出生的地方就是台州了,我是台州人。
直到吧,我初中的時候,我發現台州市政府已經搬走了十幾年了,臨海經濟停滯不前,很多人市政府人員從臨海撤出,搬到台州人,成為新台州人,初中有一個就是新台州人,和我說臨海怎麽怎麽差,那時的學生的優越感真的是很奇妙。我自己說自己家鄉差可以,別人就不行。那會就對新台州人-椒江人很有偏見, 從那會起,我就自稱臨海人,不是台州人。 和別人介紹時,我就會說,我來自浙江臨海。
高中的時候,在台州中學,在一堂課上,說到椒江一中改名台州一中,我的老師義憤填膺,說到當時市政府搬遷的來龍去脈,當時是如何黑箱操作,究竟有什麽利益鏈。今年,當時的這個始作俑者被抓進去了,黃巖和臨海,還有很多人放鞭炮慶祝。
台州市政府搬遷這件事,的確撕裂了台州人的感情,黃巖從市降為區後,人大會議罷會兩年,直到現在也耿耿於懷,台州市政府想把「台州詞調」申遺,黃巖不同意,非要改為「黃巖詞調」。更別說直接受傷的臨海了,市政府搬走後,經濟轉移後一直沒緩過來。另外在文化上,作為兩千年的台州府,椒江也要極力去臨海話,宣傳海洋文化。對於台州文化的根源,臨海和天台,極力抹殺,台州市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就算放在十年前,買台州境內的汽車票時,有臨海椒江路橋溫嶺一連串地名,就是沒有台州這個地方。黃巖火車站,路橋機場,說好的三區合並行展,在那會看來就是個笑話。
後來讀大學了,我開始做一些保護台州本土文化的工作,我的本意是撥亂反正。後來接觸到台州各個地方的前輩。其實,台州九個縣市區,無論是語言,文化,還是習俗,都是很接近的。我想啊,自稱台州人是不是也未嘗不可啊。而且,和其他縣市區的朋友,台州人這個標簽,也可以更容易拉近我們的距離。 後來啊,我覺得自己既是臨海人,也是台州人。
你看啊,兜兜轉轉我又回來了。這種認同上錯亂,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今天台州市政府要打造,「台州名片」--山海水城,制造之都,和合聖地,大聲喊出我是台州人的口號,強化台州人的概念。
雖然市鎮府搬遷的傷痕已經慢慢淡下去了,臨海也從陣痛中走出,開始分家過日子了。我也不排斥我是台州人這一個標簽了,但是對於台州,我還是感情復雜的吧。你看,連本地人對台州都這麽糾結,更別說外地人了。
不過我還是希望台州好,臨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