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從穩健醫療到全棉時代,李建全做對了什麽?

2024-06-22財經

導語: 在穩健醫療與全棉時代背後,是其創始人李建全的不斷超越。

金梅 |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1

自找和不得不承受的「苦」

1957年,李建全出生在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團陂鎮的一個小村莊,在填飽肚子都困難的年代,父母還是從牙縫中擠出錢送他去讀書。

他說父親是一個「鬥笠」般的人,天塌下來也能樂呵呵地頂著,想辦法讓家人過得更好。雖然自己都吃不飽,但母親對借東西、乞討的人,卻從不吝嗇,她貧苦的生命閃耀著光輝。

因此,在學校只能吃白米飯充饑的李建全,也積極豁達。他說最喜歡在別人結婚時幫忙擡轎子,因為那樣可以吃到他最喜歡的魚丸。

1976年,很多農村小學辦起了中學班,但老師從哪裏來?這些小學老師在教室裏不敢出聲,沒讀過初中的李建全卻大膽舉起了手。

「沒有我吃不了的苦」,他借來教科書開始熬夜自學,一年之內,他高壓學完了3年的課程,且一個人身兼數理化三門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面對這次逆天改命的機會,李建全卻犯了難。

彼時他接手的這波孩子,還有一年就要中考了,對於窮人家的孩子,成績就是命。如果他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備戰高考,這些孩子的成績就沒有保證了。最終,他選擇了難度更小的中專。

白天講課,晚上熬夜備課、改作業,等備戰自己考試的時候往往都是深夜了。李建全感慨:「我這一輩子都是睡覺少,老得快,與那個時候是有關系的。」

1978年,李建全考取了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今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他的31名初中生28名考取高中,升學率排團陂片區第二名。在自我和他人之間,他總算是做到了兩全,跟兒時的「苦」終於可以揮手告別了。

3年畢業後,李建全被分配到了湖北省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端上了「鐵飯碗」。作為中國第一批從事外貿出口的人,跟外國人接觸才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他只能讓對方「說慢點,我先記下來」。

但面對壓力,李建全卻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他每天早晨背60個單詞,每天讀英文原著,短時間就啃下兩本大學英語書。維生素、抗生素、黃連素等專業術語,阿姆斯特丹、漢堡等歐美主要港口,甚至每一類產品的到岸價格,李建全做到了爛熟於心。

他逼自己用英文打字機發函文,「錯一個字母就要重來」,不知道打錯了多少張紙的他,在無數個深夜慢慢走向了曙光。

他結婚用時半天,做手術也就請三天假,每天都是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的人,沒有休過一天年假……就這樣跟自己較勁,跟自己死磕的人,很難不成功。

廣交會上,別人還在拿著價格本翻找,他已跟外商侃侃而談,談判室外總有歐美客戶排隊等候。

作為談判能手,1982年,李建全進入新成立的醫療耗材科,擔任科長。能帶好畢業班的李建全,同樣用4年時間,把公司「最小科室」做成了「最大科室」。

然而,他等來的不是肯定和褒獎,而是排擠打壓,他甚至被調離了醫用敷料科。

如果回看生命,這個令人心寒的挫折,卻是李建全生命中「用心良苦」的禮物。

1989年,曾經把出口業務交給外貿公司的工廠開始自營出口,改革開放暗流湧動。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摔掉鐵飯碗絕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工作不順心、成長無門的李建全,卻被命運推了一把,他交上一紙辭呈,直奔廣東珠海。

2

下海「討苦吃」

從曾經的幹部到跑斷腿找工作,他終於在廣州一家做國際貿易的私企安頓下來。李建全說這是他人生最壓抑的一段時期。工作近兩年,老板沒有跟他說過一句話。

1990年,老板終於說話了,卻是宣布公司要倒閉了,大家各奔前程吧。

34歲的李建全,在遍地年輕人的廣東就是個燙手山芋。除了自己當老板,他幾乎別無選擇。

曾經出國看到醫用敷料的廣闊前景,給了他信心。為了做出口貿易,他借用珠海一個國營紡織廠和香港朋友的名義,成立合資公司——珠海穩健公司,寓意「穩穩當當做事,健健康康做人」,從醫用敷料出口做起。

1991年,一台打字機,一間辦公室,兩三個人,李建全開始為國際知名醫療器械廠商提供代加工服務。

最初,他只是從廠家進貨賣到國外。但產品質素參差不齊,動不動就要被索賠,在客戶面前慚愧得擡不起頭的日子,李建全不想再過了。中國的醫用敷料被稱為「rubbish(垃圾)」,這樣的貶低讓李建全既憤怒又羞愧。

1992年,他建起了一個30多人的小廠。

甭管賺不賺錢,先要不打絲毫折扣地保證質素,這是他建廠的目的,也成了他獲得顧客信任的基石。1996年,他主動引進iso質素認證技術。2001年,穩健醫療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企業,為他2003年在非典中轉內銷和立功奠定了基礎。

因為出口貨物大都從深圳港走,2001年,李建全決定將企業遷到深圳。這次搬遷讓他靠近了華為、富士康,「見賢思齊」的李建全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認知變化:「看到89年成立的華為,我很慚愧」。

在巨大的創新氛圍之中,穩健醫療也開始謀變。

掌握著話語權的國外品牌,年年逼著他們降價,不降價就不買。李建全忍不住自問:為什麽我們要跟他做OEM?

處在「微笑曲線」利潤最微薄的制造端,他忍不住向曲線的另兩端張望:研發和品牌。

李建全開始跟自己較勁。

3

跟自己較勁

李建全喜歡跑馬拉松,從幾公裏到半馬,這是一個與自己較勁的遊戲。

跑步時他不聽音樂,劃過耳際的風聲、堅實地踏出的腳步、一路變換的風景,還有對自我紀錄的重新整理,讓他異常興奮,這是一個不斷提升信心和力量的過程,也是一個考驗戰略定力的過程。

人生的馬拉松,這一局他要挑戰的是微笑曲線的兩端。

2003年,非典的到來讓國內口罩和醫用敷料告急,穩健醫療借勢推出「Winner」自有品牌醫用敷料,投向國內市場,開始了品牌化運作。

挑戰微笑曲線另一端的機緣,來自一次手術。

他接受疝氣手術後,每逢陰雨天傷口就隱隱作痛。經了解,這跟醫用紗布掉紗頭或絨毛脫落引發的感染有關,發現了這個痛點的他決定「跑起來」。

2003年,他開始搞研發。

一個雙肩包、一雙腿,輕裝上陣、單槍匹馬的他走過法國、意大利、德國,尋找不落紗頭和絨毛紗布的技術解決方案。

兩天兩夜往返中國和這些國家,對他來說習以為常。在德國工廠他曾經待了18個小時,逼著他們做了21次試驗,最終找到了「全棉水刺無紡布」方案。他迅速在歐、美、日等幾十個國家完成了專利註冊。

接下來就是量產的問題。

2003年,李建全開始在歐洲尋找生產器材。恰巧一位意大利供應商也是馬拉松愛好者,跟李建全跑了兩次比賽,他決定180萬的器材108萬賣給李建全,他說:「跑馬拉松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我願意與你合作。」

就這樣,歷經3年,把中國的、國外的器材自己組裝起來,2156次實驗,消耗537噸棉花,2005年「全棉水刺無紡布」終於量產成功了,不但不脫毛,還能將紡紗織布的時間從最初1-2個月縮短至2-3天。

本以為前方就是一馬平川,誰料前方的路卻幾乎被堵死。

無紡布不是紗布,它不符合紗布的醫療標準,所以沒辦法賣!數億元研發資金已經投入,湖北黃岡的「全棉水刺無紡布」馬上下線,怎麽辦?

這場馬拉松要「撞墻」了?

要跑完全程,就要在「心理撞墻」時安撫好自己, 保持平常心,努力了就好。 他開始不停地為自家全棉無紡布找出路,一次飛機上過敏性鼻炎的他用自己家的產品擦鼻涕,輕柔綿軟的膚感讓他突然有了新靈感。

先求完成,再求完美。 既然醫療敷料比較難,為什麽不先走更簡單的大眾消費市場?無論哪條路,跑通才是第一要務。

就這樣全棉時代誕生了,醫用耗材和C端消費業務之間的窗戶紙被捅破了。在遭遇不連續性的關鍵關口,它用自我破壞的方式尋找新生。

4

不連續性的自我破壞:全棉時代

這時,李建全已經52歲了,他依然堅持跑步,堅持每天100個引體向上、100個掌上壓。相比之下,更難的是他要「跑」的新業務。

雖然之前有穩健品牌,但全棉時代卻是一個不連續的、自我破壞式的「重新歸零」。穩健有成熟的市場、成熟的產品、成熟的渠道,全棉時代卻是一片荒地。

首先,要找到PMF(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他們決定從母嬰市場入手,從棉柔巾做起,最大化積蓄品牌勢能,然後慢慢到紗布的毛巾、浴巾、嬰兒被。與人類共處了7000年的棉花,想要贏得使用者的心並不難。

但在一片沒有路的荊棘之地奔跑,必須 有穿越「欺騙性失望區」的耐心和勇氣。

其次,全面建立To C的組織和能力,包括渠道、銷售團隊、庫存管理等等。

想要跑贏比賽, 最佳的速度既不是快也不是慢, 但最佳速度到底是什麽?

2009年,全棉時代一口氣開23家,第二年一口氣關了8家,虧了3000多萬。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4年共開了90多家店,關了20多家,虧損了2個多億。

2012年,全棉時代搭建了自營B2C網站,試水電商,結果慘不忍睹,一年才賣970萬元,虧損2300萬元。

幸運的是,全棉時代終於試出了最佳速度。

2013年起,全棉時代5年蟬聯天貓雙十一母嬰用品行業第一,線上銷售走通了。透過對店鋪進行本地化管理,對中頻、高頻、低頻消費進行不同促銷,推動門店坪效最大化。門店評審、供應配送規律總結,一系列的試錯調整之後,全棉時代在第5年——2014年8月開始盈利。

這幾年是穩健非常難熬的日子。

2010年,穩健醫療曾在納斯達克上市,表現很一般,2012年退市了。全棉時代的苦熬,團隊的分歧不少,但李建全知道要跑就必須戰略堅定、力排眾議,「不求一時之快,重在堅持、看準目標,堅持到底」。

2011年,穩健公司起草的「全棉水刺無紡布」國家標準終於釋出,醫用敷料的這條路算走通了。

10余年摸爬滾打,全棉時代最終突破轉型困境,在全國擁有200多家門店,年營收達30億。習慣了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跑,李建全一直堅持「行銷不能太多,會失去科技創新的動力」,想要跑得遠自身實力才是王道。

正因如此,直到今天李建全的工作應酬幾乎是零,「吃飯就是食堂的工作餐」,還是死磕自己更讓他覺得踏實。

5

昇華

到此為止,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都不過是商業社會的驚濤駭浪中,一個略有知名度的小故事。但2019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穩健開始變得與眾不同。

「做了30年口罩,我從沒想到口罩的市場會這麽大!」這是李建全的感慨。

不知為何,口罩的需求如洪水般撲來,原料的價格也一路飛升。2020年1月20日,本來等著生產完新年備用物資就放假的員工們,卻突然從工廠的廣播裏聽到了李建全幾乎哽咽,卻鏗鏘有力的聲音。

「不要放假!」「我們不帶頭,還有誰去做這個貢獻?」……湖北省是穩健醫療的主要生產基地,那些拿命在前線救死扶傷的醫生,正在等他們的防護器材。

吃完年夜飯,揮淚告別家人,公共交通已經停止的武漢,穩健的員工跨越大橋,徒步5小時回歸「戰場」,從這裏走出了武漢最緊要關頭70%的口罩和70%的防護服。

「21號原料價格已經炒得很高了」,李建全作為行業會長做了一個決定:「穩健產品不漲價!」要把聲音喊出去,要給同行帶好頭。

醫療物資的緊缺和原材料的價格漲了幾十倍,但穩健的終端價格一直沒有漲價。「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我」,穩健的爆紅讓李建全的財富在1年裏增長了10倍。

2022年上半年末,「winner穩健醫療」醫用敷料已銷售至全球110余個國家,進入國內4000多家醫院和近14萬家藥店。穩健醫療收入從2013年的12.72億元(其中全棉時代1.4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13.51億元(全棉時代40.55億元)。

雖然如今,疫情過去,穩健的業績有所回落,但它的品牌被更多人熟知也是個不爭的事實。靠著李建全的韌勁,一路奔跑的穩健,雖然也走過彎路,但心裏裝著別人,能踏踏實實戰勝自己的企業,不一定跑得快,一定能跑得遠。

穩健的身上帶著濃烈的李建全的個人銘印,從一個醫用敷料業行業龍頭到未來世界領域中的佼佼,李建全要教會穩健跑馬拉松,更要學會放手讓穩健超越李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