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旺: 科學探索獎之潛龍勿用與馬太效應
一年一度的科學探索獎經過層層篩選、優中選優再選優終於公布了。選出的50位青年才俊個個鮮衣怒馬、履歷驚人。除了畢業於名校博士,在名校(名所、名企)工作,早早都晉升為教授(研究員),並且幾乎都有海歸背景,還具有幾下「五多」:論文多多、參照多多、專案多多、頭銜多多、獲獎多多。
如同前幾次的評獎,這次評獎也沒有出現任何例外,依然是」潛龍勿用」,沒有出現1個寂寂無名、極具冒險和探索精神上的潛力股。科學探索獎沒有成為鼓勵探索、發現新人的鼓勵探索獎,卻已經成為探索成就獎和探索貢獻獎。有眾多科學大師把關,評選過程相當公平,但卻也比較保守。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破四唯、破五唯,但是這是口頭上破,心中的五唯確實難破。各類專案評審和人才評選中,還是不自覺的采用五唯標準。因為這樣做,風險最低。選拔沒有名氣和沒有資歷的無名小輩,風險很大。
在科學探索獎的評選過程中,我相信肯定有一些專家提名了暫時沒有名氣、也沒有太多成果,但是很具創新精神的年輕人才。但是,經過層層篩選,他們不幸都被淘汰了。這也說明,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與西方的「馬太效應」類似: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科學探索獎的評選再次說明了發現潛在的明日科學之星,不拘一格選拔青年人才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馬說】中感嘆被埋沒的千裏馬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對於廣大落選科學探索獎的科研潛力股們,希望你們不要灰心,要堅定信心、繼續奮鬥。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探索,你們雖然沒有獲得科學探索獎,也可以在未來取得重要的科學發現。戰國時期著名儒學大師孟子告訴我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幸好,愛因斯坦沒有申請科研專案和人才頭銜,就率先開展相對論的研究。如果愛因斯坦等專案審批下來再開始研究,可能就沒有相對論了。因為如此創新的專案透過的概率幾乎為0. 幸好,袁隆平先生沒有申請人才頭銜就率先開展雜交水稻研究,否則中國的雜交水稻可能要推遲20年。幸好, 當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熊慶來 先生了解到華羅庚的 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把初中畢業的華羅庚先生破格提拔到清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否則我們又要少一個數學大師。
總之,廣大有創新思路的年輕人,要主動率先開展研究,沒有科學探索獎,沒有科研專案,沒有人才頭銜,你們依然要相信自己,積極開展科學探索。總有一天,你們的創新成果將對得起你們付出的辛苦努力,你們會"飛龍在天",實作你們的科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