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專訪霍尼韋爾余鋒:樂於看到中國有優秀且規範的競爭對手|達沃斯論壇

2024-06-27財經
本報記者 孫麗朝 大連報道

「航空、自動化、能源轉型等中國未來重點發展的領域,正是霍尼韋爾擅長的領域,中國市場發展空間和機會非常廣闊,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Honeywell)中國總裁余鋒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這家擁有超百年歷史、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業,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市場的深度參與者。中國第一架國產大飛機C919的輔助動力系統等四套技術方案和配套服務來自霍尼韋爾。

隨著中國市場需求變化和全球供應鏈重塑,霍尼韋爾將如何把握中國市場新機會?供應鏈轉移是否會影響中國的產業地位?跨國企業如何應對中國高端裝備自主化?針對這些問題,在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

機會大於挑戰

【中國經營報】 :中國是霍尼韋爾除美國以外的最重要市場之一,能否介紹一下霍尼韋爾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情況以及未來投資計劃?你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在霍尼韋爾全球業務布局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余鋒 :霍尼韋爾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近90年的歷史,1935年,霍尼韋爾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個經銷機構。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時,應中國政府之邀從十大領域推薦精英企業來華推動兩國雙向交流,霍尼韋爾就是受邀企業之一。2003年,霍尼韋爾將亞太總部和區域研發中心放在了上海張江。

到目前為止,霍尼韋爾在中國已經有50多個法人實體,超過20個工廠。霍尼韋爾在華有超25%的員工是研發人員,這25%還不包括工藝工程師、質素工程師等技術人員。

現在霍尼韋爾中國的研發團隊主要在上海,制造主要在江蘇,如蘇州、南京。天津、西安、廣州等地也是我們的主要基地,這些基地集制造和研發於一體,以便能夠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中國多年來都是霍尼韋爾最看重的市場之一,而且中國未來重點發展的領域,正是霍尼韋爾擅長的領域,無論是航空領域、自動化領域,還是能源轉型、綠色低碳領域,中國的市場空間和機會非常廣闊,我們對中國的市場非常有信心。

【中國經營報】 :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最佳化外商投資環境,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之一,霍尼韋爾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變化,對於中國提升營商環境有什麽建議?

余鋒 :中國市場一直在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從初期的引進技術、產品、器材,到現在中國市場和企業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原來的極度短缺經濟到現在的物質極大豐富。與此同時,我們又發現新的需求,比如中國提出了新質生產力和高質素發展。

無論是新質生產力還是高質素發展,都包含幾個核心要素:

第一,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物質和文化需求,這就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註重核心競爭力和新技術。

第二,創新除了想法還需要帶來經濟效益,作為企業需要創造利潤,所以我認為新質生產力和高質素發展要求企業不斷透過創新技術創造利潤,這對包括霍尼韋爾在內的廣大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隨著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能源轉型等技術創新領域創造了大量的機會。

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機會大於挑戰,挑戰肯定是存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同時機會也是很多的。希望霍尼韋爾能發揮我們的特長,抓住中國市場的新機遇,貢獻我們的力量。

從營商環境來看,在擔任霍尼韋爾中國總裁的過程中,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政府機構和主管部門。中國在法治化、國際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與十年前比,都有很大進步。

低附加值產業向海外轉移是必然趨勢

【中國經營報】 :受地緣政治影響,許多跨國企業都在進行供應鏈重塑,有企業提出了「中國+1」, 遷出部份產能到其他市場,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你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和變化?

余鋒 :經過過去4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制造工廠,按照聯合國制定的工業門類,從數量、規模、品種上,中國的門類都是最健全的。中國的供應鏈不僅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

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的消費和制造都在升級,大量低附加值的加工、裝配等工作,在中國會逐漸減少,從最早的沿海往內陸轉移,現在一部份會往海外轉移,這是必然趨勢。

所以我認為,第一,政府首先是要考慮應該如何服務好仍在中國境內的企業,讓他們安心,讓眾多紮根中國的企業看到中國市場是有前景的。企業除了社會責任,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有經濟效益,只要能讓企業的投資和經營獲得回報,就能留住企業紮根中國。

第二,現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政府應該引導企業做好走出去的各方面工作,減少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踩坑和走彎路。中國企業家在過去幾十年辛辛苦苦賺的錢,如果在海外打水漂了,最後受影響的還是中國老百姓。

第三,當前市場上仍有部份中國制造的整機產品,其零部件是從海外進口,在供應鏈重塑過程中,能不能將這些進口的零部件加快國產化?部份進口零部件沒有國產化主因不是技術,而是考慮到經濟效益和交貨周期,比如國內企業自己生產投入產出比較低,所以選擇進口。對於這類情況,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國產化生產步伐,讓產業鏈有出去的,有進來的。

【中國經營報】 :有人說霍尼韋爾的發展史,也是一個收購、並購史。霍尼韋爾對於國際並購的原則是什麽?在滿足什麽條件下才會實施並購?

余鋒 :並購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考慮公司戰略,公司今天在什麽位置,3年、5年、10年之後往哪個方向走,圍繞這個未來目標,我們還缺什麽?有些技術和產品我們短時間內無法提供,但客戶很需要,而且與我們的戰略完全吻合,那就應該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收購目標。

收購公司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如果這家企業被收購之後,銷售收入和利潤反而下滑了,這會對股東權益造成極大傷害。收購的關鍵是在完成收購後,如何讓公司銷售規模更大、利潤率更高。

文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部份收購的失敗案例中,主要是文化相容出了問題。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點,好的壞的都有,兩家公司一合並就可能出現問題,一定要事先做好整合戰略和具體行動方案。

政府和企業家不要只看到快錢

【中國經營報】 :近年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力推進裝備自主化,你如何看待中國高端裝備產業自主化戰略?在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中,裝備自主化戰略是否會給雙方的合作帶來一些困擾,霍尼韋爾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余鋒 :中國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霍尼韋爾作為參與者,我們非常高興看到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如果在一個市場裏,競爭對手都很弱、競爭機制又不規範,這是不利於我們發展的。所以我們尊重優秀、有實力的競爭者和規範的競爭環境。

其次,客戶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自己繼續努力,包括技術不斷突破,產品成本進一步降低,產品質素不斷提高。霍尼韋爾擅長的不是一項技術,也不是兩三個產品和業務,我們擅長的是整合。所以怎麽能夠根據不同客戶,如醫療行業客戶、交通行業客戶、儲能行業客戶的需求,集合公司四大業務集團、30多個不同業務,幾千個產品組合來滿足垂直行業客戶的需求,這是我們應該加大力度做的。

【中國經營報】 :中國怎樣才能培育出類似霍尼韋爾這樣全球性的高科技企業?近年來,中國在套用技術研發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但是在基礎工業體系和技術水平的進展上表現得相對遲緩,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要進一步提升基礎工業水平,你認為有哪些方面應該完善?

余鋒 :一方面要發揮中國特長推動發展重點工業領域,將產學研相結合,互相支持。另一方面要有耐心,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卓有成效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我們需要再耐心一點,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家,都要靜下心,不要只看到快錢。

在中國有個現象,很多行業三年前是藍海,三年後就變成了紅海,藍海變紅海是各行各業的必然規律,但中國這個變化太快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一窩蜂地紮進去,看到一家企業賺錢了,大家就都紛紛入局,最後卷價格,誰都賺不到錢。企業應該有差異化的策略,要有一定的耐心,在做大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的是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