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我只說一句話:沒有經過專門的統計方法而進行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只能叫做簡單的重復;而簡單的重復進行再多次,也無法具備統計學意義,更無法指導方案高效地進行叠代更新。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幾千年下來農民都在重復的種水稻,100年前相比3000年前的種水稻技術,肯定是有進步的。但是這個進步在100年內的水稻育種成果面前,不值一提。
真正的育種優選,比起技術手段本身,基於統計學意義的指導思想才是根本,才能系統的把重復行為變成有序的、高效的叠代手段。
至於為啥自發的重復並不能高效進步,其實很簡單,沒有人有意識地記錄數據,數據也沒有傳承,地理位置相隔導致沒有溝通,沒有明確的共同目的……以至於時間規模下,每個人的努力和嘗試都是離散的。
簡單說: 同樣種豌豆,孟德爾種豌豆種8年,跟一個普通農夫種豌豆種8年,能獲得的經驗和數據,根本就差了幾個數量級。
所以單純的時間尺度不能用來證明科學發展的有效性,現代醫學也就小幾百年時間,但其發展速度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再往後幾百年,我相信那時的醫學已經早不是現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