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科創板八條,將開啟新「風口」

2024-06-22財經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董少鵬】

近日,中國證監會釋出「科創板八條」(即【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在發行承銷制度、股債綠色通道、並購重組途徑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安排,為優質科創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開啟「風口」。在經濟增長面臨困難,亟待優質龍頭企業拉動創新增長的當下,科創板可以大有作為。

科創板作為註冊制改革「試驗田」和「硬科技」企業的聚集地,承擔著為科創企業擴大市場規模、促進研發和生產升級的重任,是高水平自立自強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但科創板制度體系建設並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提升和淬煉。

科創板的起點是包容性強、「硬科技」鮮明、少歷史包袱。透過制度創新,為全市場推行註冊制改革積累了經驗。科創板設立5年來,已擁有570余家上市公司,其中,54家上市時未盈利,8家實行特殊股權架構,7家紅籌企業,20家使用第五套上市標準企業。目前,這54家企業經營情況總體良好,2023年財報更新後有48家企業實作收入過億元,19家企業收入超過10億元,14家企業實作盈利。

這些成績值得肯定。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科創板制度創新的優勢,以及在全市場改革等方面起到拉動作用,科創板依然有很大空間。同時,資本市場的特有利益博弈規律也必然在科創板反映出來,財務造假甚至欺詐上市的案例也有發生。為此,中國需要一方面要在全市場增強守法意識,完善執法機制;另一方面要在基礎制度上補短堵漏,與時俱進。

圖片來源:財聯社

在證監會新釋出的「科創板八條」中,第一、七、八條屬於「總括性」的要求。其中第一條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要求對上市企業定位更準、更實,為的是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實作創新資本與優質科創企業的更好對接。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研發和商業化不確定的特點,但一旦成熟商業化又會爆發出紅利乘數效應。為此,必須加強稽核人員的專業性,也要發揮好市場和社會面的評價功能,構建科學辨識、評價機制。

而第七條強調發行上市、持續監管、退市等全鏈條監管,第八條強調營造良好市場生態。這既是完善科創板基礎制度所需,也是全市場建設所必須遵循的。可以說,這三條是管總的,要貫穿市場建設的每個環節。

第二條至第六條則針對性提出了完善科創板機制的舉措。針對發行價偏高、超募,短線炒作較為嚴重的問題,提出了最佳化新股發行定價機制的方案:一是實行新股定價高價剔除比例,即按照3%比例剔除高報價;二是增加網下投資者持有科創板股票市值要求;三是對持有未盈利企業公開發行股票釘選期限更長、比例更高的投資者,配售更多的股票;四是限制頻繁高報價機構。

針對再融資通道寬嚴不對稱問題,此輪改革一方面強調嚴把再融資稽核關,提高稽核效率;另一方面則明確進一步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探索建立「輕資產、高研發投入」專案的認定標準。其中的一大亮點是推行再融資儲架發行試點。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實行「一次核準註冊,多次擇機發行」,可以讓投融資雙方更加市場化選擇融資視窗,防止過度融資和資本低成本沈澱,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

2019年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圖片來源:ICphoto)

針對部份上市公司資產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此輪改革明確將更大力度支持並購重組。上市公司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透過資本交易、股權交易淘汰落後產能、聚集先進產能,以「不斷生長」的狀態示人。場外一些優質專案、優質企業,透過並購重組進入上市公司,其實也是一種「上市」。現階段,中國股市長期存在的新股「堰塞湖」現象,這是上市成本過低、上市套現收益過大的反映,應當透過資本交易、股權交易、市場監督的方式加以疏導。此次「科創板八條」強調並購重組功能,給予政策支持,有望形成重要的機制引領作用。

關於股權激勵制度,此輪改革主要是針對科創板公司的特性,提升激勵的力度,並在減持視窗期、減持期限等方面更加適應具體情況,將激勵與防範短期炒作統一起來。總的來說探索的余地還很大,需要積累案例。

關於交易機制改革,此輪改革主要是針對流動性不足問題最佳化做市商機制,針對交易需求擴張最佳化盤後交易機制。同時完善科創板ETF產品體系,滿足投資者組合投資的需求。

這些改革舉措聚焦定價機制更準、更實,科創內容辨識、評價機制更有效、更市場化,監管機制更包容、更有效率,這有助於優質科創企業聚集、創新資本聚集,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吸重力、競爭力。在此,我也希望科創企業、投資機構準確把握科創板變革的機遇,抓住這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