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據【日經亞洲】4月21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項估計顯示,印度的名義本地生產總值(GDP)可能會在2025年超過日本,從而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這比此前的預測提前了一年。
IMF在其4月份的最新報告中,略微修正了以本幣計算的兩國GDP預測,到2025年,印度的名義GDP可能達到4.3398萬億美元,而日本的名義GDP為4.3103萬億美元。報道稱,日元貶值似乎降低了以美元計算的日本經濟,加速了該國排名的下滑。2023年,日本的GDP被德國超越,如果再被印度超越,全球排名將跌至第五位。
名義GDP是按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名義GDP包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在內,體現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活動水平。相較實際GDP,名義GDP更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
印度加爾各答一處立交橋建設工地 資料圖
據報道,自2023年年初以來,由於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印度央行)的幹預,盧比兌美元基本保持不變,目前的匯率約為1美元兌換83盧比。
IMF在其去年12月份關於印度的報告中曾指出,印度政府對貨幣市場的幹預可能超出了所需的水平。印度央行則反駁稱,IMF僅僅根據短期匯率趨勢做出了錯誤的分析。
截至2014年,印度的名義GDP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位。IMF預計,到2027年,印度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22年,印度國內汽車銷量超過了日本,成為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市場。
去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出席印度獨立日慶祝儀式並行表講話時,向印度民眾保證,未來五年,印度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地時間4月14日,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在新德裏總部公布了名為「莫迪的承諾」的競選宣言。在宣言釋出會上, 莫迪提出要在2047年使該國成為「已開發國家」的願景 。他同時承諾增加社會支出、發展基礎設施、將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等。
【日經亞洲】稱,雖然印度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遭受了經濟衰退,但近年來在人口增長的推動下實作了高增長。印度央行預計,2024財年實際GDP將增長7%。然而,盡管印度的中產階級正在擴大,但名義人均GDP目前僅在2000美元左右,這一水平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剛剛接近於孟加拉國的水平。
當地時間2024年2月26日,印度加爾各答,民眾在路邊攤購買服裝。圖自IC Photo
而對於日本而言,在新興國家的追趕下,其「經濟大國」的地位也受到挑戰。近期,日元匯率在紐約外匯市場上遭遇大幅貶值,1美元一度兌換154.33日元,重新整理近年低點。同期,日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也創下新低,100日元兌換人民幣降至4.7元。這一匯率變動,對旅遊、購物和投資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
日本工商會(TCCI)會長小林健(Ken Kobayashi)表示,日本金融當局應考慮與其他國家進行協調匯市幹預,以支持日元。據報道,小林健表示,由於日元兌美元匯率接近34年來的最低點,日本中小企業正遭受進口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困擾。
雖然日元貶值幫助了海外銷售占比較高的行業(3月份出口增長7.3%就證明了這一點),但以內需為導向的企業卻舉步維艱。一些無法轉嫁成本上漲的中小企業也無法應對日元貶值的影響。根據東京商工研究所的調查,自2022年7月以來,與日元疲軟有關的企業連續20個月倒閉。例如,迅銷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柳井正在本月表示,日元疲軟「不僅對我們公司不利,對日本也不利」。
日本【每日新聞】1月23日曾報道指出,日本的經濟困境不僅僅是因為受到日元貶值影響,隨著人口減少,經濟增長率下降,這是日本正面臨的結構性問題。據美國高盛公司預測,到2075年,日本將跌至世界第12位元,對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尼日利亞等國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