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超發 、房價泡沫、產業升級乏力、債務危機、中等收入陷阱 ......近年來,外界流行著對中國經濟的各種擔憂。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副所長張斌指出,這些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有警示價值,但對於宏觀經濟研究者來說不能想當然地信以為真,一定要闖進去仔細看看才行。
近日,張斌在其新作【從制造到服務】一書中,用部份章節回應了上述熱點問題,並得出了一些異於主流觀點的結論,為讀者帶來全新的思考路徑。
張斌 著
中信出版社 2021年3月
他在為該書撰寫的前言中指出,中國經濟大約在2012年前後告別了工業化的高峰期,並進入從制造到服務的經濟結構轉型期,而消費升級是推動這種轉型的源動力。
從制造到服務的轉型並不意味著工業部門的重要性下降。相反,憑借巨大的規模優勢,中國甚至有成為全球制造業數量和質素雙料冠軍的潛力。要使這種潛力化為現實,最大的制約來源於社會治理發育滯後和各種不當的市場管制,而非企業家們抱怨的勞動、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
對於大城市房價過高問題,張斌認為,這主要體現為郊區房價過高而非中心城區。大城市郊區的房價遠遠超出了中等收入群體 負擔能力,給新進入者帶來了過高的門檻,讓很多人喪失了進入大城市改變命運的機會。
造成房價過高的主要原因,在於住房土地供給政策扭曲、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滯後、居民部門養老保險類的金融投資工具匱乏,而不是過多的貨幣。
他還提到,從制造到服務的經濟結構轉型改變了中國經濟波動特征,中國宏觀經濟波動從工業化高峰期的「易熱難冷」轉向了「易冷難熱」。
2012年以後,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難題是經濟偏冷。結構轉型期對傳統觀念和傳統經濟都有巨大的淘汰壓力,讓整個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處於脆弱階段。此時,穩定總需求至關重要。
以下是原文內容,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
結構轉型期的宏觀經濟學
文 | 張斌
電影阿甘正傳 裏面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麽。
做研究也是這樣,你跟著邏輯和數據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道會走到哪裏,也不知道會得到什麽結果。
在邏輯和數據的不斷敲打下,你看到的經常不是你預先想象的世界,不是別人描述的世界,而是至少對個人而言的未知世界。
做研究是高風險活動,好在還算有趣,是成年版的探險遊戲。
在熱心朋友的督促下,我把最近十年來宏觀經濟研究的探險歷程梳理成了這本小冊子。
聚焦經濟結構轉型、主流認知一定正確嗎?
貫穿整本書的主線索是經濟結構轉型。
什麽是經濟結構轉型呢?
小說和電影裏面,成為英雄都需要變身。電影【哪咤】裏面先是從魔丸變身成兒時哪咤;然後遇到挫折,不斷醒悟,再次變身成為戰天鬥地的哪咤。
成為高收入經濟體 也需要變身,不是一次變身,是兩次變身。第一次變身是從農業經濟變身成為工業經濟,這是 第一次經濟結構轉型 ;第二次變身是從工業經濟變身成為到服務業經濟,這是 第二次經濟結構轉型 。就像英雄的變身會讓劇情逆轉一樣,經濟的每一次變身也都會讓宏觀經濟執行發生顛覆性變化。
我們這本小冊子主要關註的是第二次變身,是中國剛剛告別工業經濟高峰期,開始經歷挫折並向服務業經濟邁進這個特定時期的宏觀經濟變身。小冊子的前面部份關註這個過程中的長期增長問題,中間部份是中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問題,後面部份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