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字節跳動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2021-07-04財經

中國的很多互聯網巨頭的崛起,都是因為創始人早期有國外留學經歷,見識到了國外互聯網一些套用的崛起,回國後照著國外的互聯網模式直接復制。所以多少帶點「借鑒」國外成熟路線的基因。

如百度「借鑒」谷歌,淘寶「借鑒」ebay,qq「借鑒」icq等等……

但抖音不同,它雖然也有「借鑒」的味道。但是卻「借鑒」於其他產品的初創期,而且真正把短影片發揚光大,甚至走出國門,反向輸出世界。

抖音的成功固然有踩中了人工智能和流動互聯網雙重時代浪潮的因素,但總體來說,能從眾多同類APP以及大廠圍堵中拼殺出一條路,必然有很多學習之處。

更重要的是,創始人張一鳴也是互聯網巨頭中為數不多的出身草莽的互聯網英雄之一。

這本書裏詳細介紹了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雖然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字節也用了一些不是那麽光明正大的推廣手段(比如透過各級經銷商或者線下手機店的店長去預裝今日頭條軟件,據統計,字節透過預裝應用程式的方式就積累了數千萬使用者)。但從張一鳴的做事邏輯以及字節的崛起之路中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為什麽是張一鳴?

一)獨特的決策邏輯

張一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獨特的做事和決策邏輯。

首先,他的決策非常理性。會基於一組給定的條件,讓復雜的決策過程變得簡單。比如,在選擇大學時,他就確定了四條原則:一,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男女比例比理工類院校更均衡,找起女朋友來更容易,事實上他大學確實達到了這個目標)。二,必須臨海。第三,要遠離家鄉。第四則是冬天會下雪。最終確定了南開大學。

再比如,他畢業買房的方法也與眾不同。他開發了一個檢索軟件,收集所有關於北京住房市場的線上數據,並將其存入數據庫。在生成了多個Excel電子試算表之後,他仔細分析了這些數碼,對所有選項進行了排序,最後得出了他的最佳答案。他把結果交給一個房地產中介,簡潔地告訴中介:「給我在這個小區裏找一套房子。」最終,他選擇的小區是周邊地區房價漲幅最大的。

二)做長期正確的事

抖音的發展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期的數據表現其實並不好,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看數據,創始人做出放棄這個專案的決策也是合理的。

但張一鳴有足夠的定力堅持下來了,他的堅持理由是:「邏輯上正確的事一定是對的。別人已經驗證過(這條路)可行,我們數據差是我們自己沒做好。」

接下來就是總結經驗:市場細分比想象的還要小?他們是否誤判了人們的需求?或者,他們只是欠缺執行力?也許字節跳動沒有合適的公司基因,做不出年輕人喜歡的套用?在最初的幾個月裏,這些都是合理的懷疑。

在不斷總結復盤過程中,抖音最終走出臨界點,獲得爆發式增長。

書中還提到一個特別的細節:自從字節跳動創立的那一天,張一鳴一直懷揣的「走向全球」的夢想就是這家企業的一部份,在為此做準備的過程中,他堅持學了幾年英語,可以在工作中熟練地用英語交流。一般人很難有這麽長遠的眼光去做長期規劃。

二、字節快速崛起的秘密

分析字節的成功,一方面有天時的因素,彼時手機和4g網絡剛剛普及,使用者在手機上的時間暴漲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也有地利的因素,因為短影片使用者互動比較多,能搜集到更多隱形的推薦數據,更符合字節個人化推薦的基本盤。

相比之下,長影片提供的數據就少得多,人們看一集45分鐘的電視劇,都不用碰一次螢幕。但是,抖音並不是首先入局的,甚至在抖音入局之前,當時短影片領域已經是紅海市場了。

當然,除了這些客觀因素,我認為字節做對了這幾點:

一)敏銳地把握到了未來資訊與人連線的趨勢

在今日頭條、抖音等產品出現之前,都是資訊去找人的。例如,人們知道自己想看什麽影片,就會上YouTube搜尋這些影片。但抖音和字節要做的是:人們即便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麽,YouTube也能滿足其需要,這其實就是推薦系統本質要完成的事情。

但字節的本質就是創新人和內容連線的模式,借用張一鳴對今日頭條的描述:「就像朱克伯格創辦臉書網連線了人和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創辦優步連線了人和車,今日頭條是讓資訊和人實作更廣泛和高效率的匹配。」對於傳統使用者主動搜尋的推薦模式來說,相當於馬車遇到了汽車,弓箭遇到了火槍,長期來看總會被顛覆。

二)構建了一套敏捷叠代體系

提起敏捷叠代、ABTest,在現在的互聯網領域當然並不陌生。但是在2011年左右卻並沒有多少互聯網企業重視,

但張一鳴從創業之初就打造了一套快速試錯的體系,而且是在做APP級的ABTest比如在為99房開發房產咨詢APP的時候,已經開始采用前後中端分離的做法:上層多埠套用,中層面向上層做過濾分發,底層通用服務。這樣做的好處是,透過能夠抽離出所有APP的公共能力,極大縮小開發一款APP的工作量,他可以快速鋪開大量的APP,驗證哪個名字、風格的APP更受歡迎。

而且當時APP應用程式包很大。相比之下,字節跳動因為把數據都部署到伺服器上,透過遠端呼叫伺服器數據的方式提供服務,這樣既可以保證程式安裝包非常小,又可以保證應用程式的內容不斷更新。

三)先模仿,再創新

在前期大量鋪APP的時候,為了想出名字,字節團隊重點研究新浪微博上排名靠前的賬號,他們發現通常使用直白語言的網名效果最好。像搞笑囧途,內涵段子,「好看圖片」「今晚必看影片」「真實美女」等簡明的描述性標題已經被大量博主驗證過能吸引巨大流量。所以可以看到,早起字節的產品都是類似這樣的名字。

這種模仿極大提高了為APP起名的效率。抖音的發展也是同理。2013年1月的一款名叫Vine的6秒迴圈短影片應用程式,一經上線就大受歡迎。2014年4月,來自安徽的朱駿,基於Vine上傳到github上的源碼釋出http:// Musical.ly ,在美國爆火。抖音緊隨其後,三管齊下,它的策略包括:西瓜影片模仿全球線上影片領頭羊YouTube,火山小影片對標當時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短影片市場領導者的快手。抖音開始模仿布http:// Musical.ly ,最後誕生了抖音這款明星產品。

四)實踐與試錯中不斷前進

在剛開始開發抖音的時候,其實團隊對抖音的前景並不樂觀。首先,http:// Musical.ly 本身就未能成功打入中國市場,而在國際市場上也處於增長停滯狀態。

在美國,http:// Musical.ly 很受青少年的青睞,但中國的青少年卻沒有那麽多空閑時間,他們有很多作業,課後還要參加補習班。另一方面,之前國內也有類似的先例:在國內爆火的對口型短影片套用小咖秀在2015年上線之際曾大受歡迎,但人氣很快下滑,結果只是曇花一現。如果只是從理論上分析,抖音根本沒有做的必要。但是實踐證明了,這種理論是錯誤的。

五)全方位發力

很多產品並不是說一句簡單的A抄襲了B就能概括掉的,尤其是在國內競爭的這種產品,A既然能最終幹掉B,那就肯定有自己獨特之處。字節最終的脫穎而出,在於其全方位的發力。

1、抖音的發展。

其實抖音的前台界面特別簡單,甚至完全照抄了http:// Musical.ly 。雖然它的核心是在演算法,但其成功和前期的營運脫不開關系。純技術的思維,很難孵化出這麽大體量的產品。

作者在書中總結得很到位:抖音的成功,前期靠內容營運、中期伴隨著美顏濾鏡等產品最佳化、後期加入了個人化推薦引擎技術,達到了產品、技術、營運的完美配合。

首先,在抖音推廣前期,它的定位就非常明確,打造自己的潮流人設,尋找藝術學院的學生,他的營運就比http:// Musical.ly 好了很多。而且團隊早期采取了和小米類似的社區營運策略,營運團隊每天與為數不多的熱門創作者單獨聊天,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感覺自己參與了平台的成長,塑造了平台的方向。甚至熱門創作者會被邀請到字節跳動的食堂,邊享用免費的食物邊聊。

此外,字節也要求管理團隊的所有成員制作抖音影片,必須獲得一定數量的贊,否則就要受罰,比如做掌上壓。這鼓勵管理層還需要從創作者的角度去理解短影片。

這點我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平常工作內容中60%的工作是產品經理。發現很多時候產品真就得自己用,不然很難發掘產品的問題。

另外,在發展中期,為了大振幅降低大家制作影片的門檻,字節敏捷抓住了使用者生產影片門檻較高的痛點,專門開發了剪映這款影片剪輯工具,降低影片制作門檻。剪映這款影片剪輯軟件上手極其簡單,對於初學者來說根本不用去安裝臃腫復雜的Pr軟件。但你第一印象很難把剪映和抖音聯系在一起。

2、今日頭條的發展

今日頭條的快速擴張,和其註重細節有很大的關系。由於了解人們在上下班途中網絡不好,該套用具有預先載入文章的功能,在必要時還可以顯示較低清晰度的圖片。

而且今日頭條也抓住了一波微博數據的紅利,在今日頭條剛成立的那幾年,新浪微博提供登入今日頭條的賬號介面,在使用者用微博登入頭條的幾秒內,字節就會在後台分析出他們的微博興趣和閱讀偏好,並利用這些分析進行個人化推薦。後來,新浪微博才意識到字節跳動是他們的競爭對手,關閉了讓競爭對手存取其數據的介面。在數據還不是那麽受重視的時候,抖音透過這種技術無疑相當於從微博那裏薅來了一筆巨大的使用者數據財富。

所以說,任何一件事的成功,其實並不是某一個因素單一作用的結果,一定是諸多顯性或者隱形因素疊加的結果。

當然,國內的「失敗者」http:// Musical.ly 的營運理念也有其獨特之處。創始人朱駿對他營運的理念是:讓一小部份人富裕起來。他提出的概念是:http:// Musical.ly 就像一片新發現的大陸,需要吸引新移民前來,就像以前的美洲殖民地。人很少,這片新大陸的本地生產總值也很小。平均分配財富,只會導致每個人都過著悲慘的生活,無法吸引更多的移民。所以他的解決的辦法是將大部份本地生產總值分配給一小群先來的人(用流量扶植大V或早期使用者),一旦這些人富裕起來,訊息就會傳開,引發一場淘金熱,其他人會跟隨第一批移民的腳步,渴望在這個新世界試試運氣。發展到中期,再由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向市場驅動的分散經濟轉變,培育出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大明星可以繼續保持富有,但要有辦法讓有才華但鮮為人知的新創作者被人看到並得到獎勵。

基於這種理念,http:// Musical.ly 的內容營運團隊揮動「看不見的手」,為Baby Ariel等特定個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使他們一夜之間爆紅於網絡。這群人成為真正的名人,部份原因在於他們有創意、肯堅持和付出了努力,但更大部份原因是平台流量向他們傾斜,讓他們受益。

感覺和國家的發展非常相似,果然萬物原理都是相通的。目前很多內容性質的互聯網平台其實也都在采取這種策略。

最後,整本書讀完,還有一個巨大的感受是:互聯網紅利野蠻生長期真的已經過去了,過去做一個爆款app,然後被收購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現在新聞裏越來越聽不到這類聲音了。

時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