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來試試,但答案估計會讓99%的人感到不舒服,不過誰讓這裏是知乎呢,希望大家理性探討,理性面對。
國家對房屋的定位已經很清楚了——是用來住的。而目前非剛需用房的存量已然成為了不可忽視的數碼,特別是在非一線城市,一家有兩套或多套住房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家庭單元的不斷整合,房屋的稀缺度也將不斷稀釋。當然有房的越來越有房,沒房的依然沒有的現象能否解決需要多方面社會發展因素,不屬於此問答範疇,但人少了,房多了的社會狀況將在未來某一天成為必然。關於時間,不一定,可能十年,可能十年,或者更短,反正遠低於大家說的三十年,依據是中國人口峰值到來的時間,大家可自行百度。
回到怎麽拆,拆的動的問題。我們普遍對多出來,沒有用,占地方的東西統稱為「垃圾」,當然房子不是垃圾,多出來的才是 。那哪些房子會是多出來的?趨利避害,多方權衡,首先淘汰的應該是高層,然後是小高層、多層、疊拼……垃圾怎麽處理?當然是「棄」。你可能會問花錢買的怎麽能舍得棄了?答案是若不棄,將承擔的費用可能是無底洞。後期產生的物業、維修、房屋稅(起征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是大頭)等,再加上用也用不上,租也租不了,大家若都是這情況,估計還會演變出賣也賣不掉,賣不掉就繼續產生大量費用。
所以,總言之,結局可能就是非剛需房,我們得敲鑼打鼓,端茶遞煙的請拆遷隊來幫咱拆了,然後天沒亮就在不動產中心排隊登出產權證,出了門,長出一口氣「無房一身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