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為什麽政治經濟學在高校地位沒有「西方經濟學」重要?

2019-01-29財經

「所以,大地主掌權的時候,流行的經濟學就是重農主義,產品的價值都來自土地。」

重農學派(重農主義)認為政府只應該對地租征稅,和地主利益是沖突的。

回答者學過經濟學說史嗎?

——奎奈的一攬子觀點和方案,到你這裏就只剩下對地租征稅了。

放開谷物輸出、保護農業、推廣大農場經營、免除租地農場主子弟服役、限制隨緣增加土地稅、工業勞動不增加財富、出口農產品比出口工業品利益大得多、工業勞動和農業爭奪勞動力、政府的目的在於土地收入的維持和增加、土地所有者從土地上取得的盈利或收入是國家真正的財富、免除租稅包征人征收的稅收……

在【經濟表】之中奎奈從來沒說過只對地租征稅,比如他提出對工商業由行會征稅,商人和手工業者按地位征稅,對煙草等殖民地商品在產地或者入境的時候征稅,必要的話保留人頭稅,不能按照土地估價征收土地稅……

不知道你從那得出來的只對地租征稅結論。

你是否只看經濟學說史,不看原著?

*****************************************************

有本書

這種歷史觀就在於: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產過程,並把與該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然後必須在國家生活的範圍內描述市民社會的活動,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來闡明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意識形態,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並在這個基礎上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這樣做當然就能夠完整地描述全部過程(因而也就能夠描述這個過程的各個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了。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範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東西,由此還可得出下述結論: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也不是可以透過把它們消融在‘自我意識’中或化為‘幽靈’、‘怪影’、‘怪想’等等來消滅的,而只有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由產生的現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消滅;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哲學和任何其他理論的動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這種觀點表明:歷史並不是作為‘產生於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識’中,歷史的每一階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數量的生產力總和,人和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在歷史上形成的關系,都遇到有前一代傳給後一代的大量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盡管一方面這些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另一方面,它們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由此可見,這種觀點表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每個個人和每一代當作現成的東西承受下來的生產力、資金和社會交往形式的總和,是哲學家們想象為‘實體’和‘人的本質’的東西的現實基礎,是他們神化了的並與之作鬥爭的東西的現實基礎,這種基礎盡管遭到以‘自我意識’和‘唯一者’的身份出現的哲學家們的反抗,但它對人們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和影響卻絲毫也不因此而有所削弱。各代所面臨的生活條件還決定著這樣一些情況:歷史上周期性地重演著的革命震蕩是否強大到足以摧毀現存一切的基礎:如果還沒有具備這些實行全面變革的物質因素,就是說,一方面還沒有一定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不僅反抗舊社會的某種個別方面,而且反抗舊的‘生活生產’本身、反抗舊社會所依據的‘總和活動’的革命群眾,那麽,正如共產主義的歷史所證明的,盡管這種變革的思想已經表述過千百次,但這一點對於實際發展沒有任何意義。

簡而言之,有某種經濟基礎和社會關系,就有與之對應的上層建築,其中包括意識形態。

「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

通俗地說,統治階級壟斷社會資源,對統治階級有利的思想,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關於教育的意義,不展開講了,可以去看這篇文章。

關於經濟學,看後面的引文:

盧瑟經濟學(1.1)——開始的話(經濟與信仰):(經濟學的階級性)

「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1]——馬克思

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學應該超越政治。這是騙人的。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學應該是統一的,不同歷史時期,應該有統一的經濟學。這個更騙人。

每個階級都有每個階級的經濟學。哪個階級掌權,哪個階級的經濟學就流行。至於怎麽流行,現在暫時不談。

我們所能確定的是,人類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生產,利用生產工具,獲得一定產品,然後這些產品在全社會分配,用於消費或投資。至於這些產品為什麽這樣生產,這樣分配是否合理,這就需要有人來解釋。

當某人餓得要死,旁人撐得要吐的時候,怎麽能讓快餓死的人安心呢?這時就需要有一個權威的力量告訴他,你餓死是上天的安排,是因為你自身的原因(比如不敬神之類)沒有獲得上天的賜福。那個撐得要吐的人由於種種善行,獲得上天的垂青。或者,地上的財富,不如天上的財富,他雖然現在為富不仁、窮奢極侈,但是進不了天國,只能下地獄,你雖然餓得快死,但是只要老老實實,將來就能進天國得永生之類。總之,你不應該嫉妒撐得要吐的人,不應怨恨社會,不應考慮現有的分配方式,不應該有任何「非分」的想法,而應該不斷按照上天的意誌自我躬身自省,爭取早日獲得上天的賜福。否則,餓死活該。

這就是宗教的作用。

問題是,有人不信宗教,隨著教育的普及和宗教改革運動,越來越多的人不那麽好欺騙了。這時就需要一個新的權威理論出現,這個權威理論要能讓餓得要死的窮鬼們自慚形穢,安心當牛做馬,能讓撐得要吐的老爺們心安理得,隨時教育窮鬼。這種權威理論就是經濟學。

所以,禦用經濟學是一種統治工具。

同樣一門宗教,大家都承認上帝的存在。但是,都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解釋。高級僧侶、祭司是上帝的代言人,君王的權力來自上天,這是一種解釋。每個人只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就都有權解釋宗教,這也是一種解釋。兩者都認同上帝的存在,卻對解釋權有不同的闡釋。上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釋。如果高級僧侶、祭司是上帝的代言人,那麽他們就是上帝。如果每個人都有權解釋,那麽人人都是上帝。

怎麽能把思想統一起來呢,就需要宗教裁判所。所以,最終的解釋權,還是要和暴力結合,盡管許多時候鐵腕隱藏在天鵝絨的手套裏。退一步,哪個群體擁有的物質資源多,哪個群體就能在更廣的範圍內用更大的力度傳播自己的思想。所以,思想的傳播離不開暴力和財富的支持。換一個角度,看哪種價值論流行,什麽分配理論流行,就知道大約是哪個階級在掌權。

回到經濟學。經濟理論數不清,經濟學家車載鬥量,各種論文多如牛毛,讓人眼花繚亂。實際上,用階級利益一劃線,立即一目了然:符合地主階級利益的經濟學、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學、符合金融資本家(也就是食利者)利益的經濟學、符合官僚利益的經濟學,等等。

經濟學中,價值的概念如同物理中的力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力的存在才能解釋物體運動,價值存在才能解釋一切經濟行為。大家都承認價值的存在,對價值的解釋五花八門。不同階級掌權,對經濟的解釋就完全不同。

曾經有一個金融學碩士向我抱怨,經濟學中價值的概念太復雜,只能死記硬背。我說,你換個方式去看,其實就很簡單了。

爭論價值產生過程的根本目的,在於做出對本階級有利的對社會分配結果的解釋。

本階級控制的生產要素(或者經濟行為)創造大部份甚至全部價值,本階級就有資格在社會總產品分配中獲得最大甚至全部的份額。如果其他階級控制的要素不創造價值,那麽其他階級就是寄生蟲、遊惰階級。如果其他階級控制的要素創造的價值有限,那麽其他階級在社會總產品分配中的總額自然就有限——自然餓死活該。

所以,大地主掌權的時候,流行的經濟學就是重農主義,產品的價值都來自土地。中國沒有重農主義,中國有五蠹之說,商人是五蠹之一。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裏,也排斥商人,因為農業為主的經濟,地主和自耕農必然反對要和自己分一杯羹的商人。

商人地位高,流行的經濟學說就是重商主義,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在那個時代就是獲取金銀。除了開采金銀礦以外,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的來源。因此,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盡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凈流入。一國擁有的貴金屬越多,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限制商品進口。

到亞當·斯密的時代,新興資產階級要挑戰貴族(封建地主)和僧侶,這個時候就要提出自由市場和勞動價值論。在自由市場條件下,社會充分分工,社會財富就能極大豐富。勞動創造價值,商業促進流通,大地主和僧侶等不從事生產的遊惰階級都是白吃飽。

到馬克思的時代,工人階級堅持勞動價值論。勞動創造價值,幹得最多必然是工人,資本家雖然也勞動,但是憑什麽拿那麽多啊?資本家拿得多,不是因為他們幹得多,而是因為他們擁有資產剝削工人。所以全世界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端拿雄奈爾就一定要實作!

資產階級利用無產階級鬥倒了大地主階級,就要讓經濟學為自己辯護,要讓工人安心,不能讓他們仇富。這就需要新的價值論替代勞動價值論,於是就開始青睞邊際效用價值論。每一樣東西都是有用的,都是稀缺的,資本家拿出資產,工人提供勞動力,資產比勞動力稀缺,所以資本家分大頭,是理所當然的。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每一次自願的交易都是互利互惠的,都是有利於增加雙方價值的。工人獲得的少,是因為工人的勞動力不值錢,沒有什麽可以抱怨的。

那些說經濟學發展了,所以邊際效用論替代了勞動價值論的人,完全不了解效用價值論和勞動價值論的萌芽,幾乎是同時誕生的。

一般來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階級對立,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以前,總先是有理論上激烈的交鋒。或者說,先有批判的武器,後有武器的批判。每個階級都有本階級的理論武器,對立的階級必然有對立的理論。兩種價值論如同陰陽,相伴相生,為彼此對立的階級提供理論武器。封建地主階級和高利貸者要用重農主義、效用價值論為自己尋找合法性,產業資本家則用勞動價值論抗衡效用價值論。最終,資產階級占據了統治地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於是,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開始撿起封建地主階級和高利貸者的理論作為自己的武器。

如果讀過【國富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和【資本論】的原著的話,就會發現【資本論】的思路和前兩本巨著,幾乎一脈相承。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邊際效用價值論,則源於當初被斯密和李嘉圖批判的效用價值論。所以,與其說是現代西方經濟學拋棄了勞動價值論,不如說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撿起了被自己批駁過的手下敗將的斷刀殘矛,沖洗打磨一下武裝自己。

不了解價值理論變遷背後的社會變遷,才會說出經濟學發展了之類的話。

價值理論是經濟學的基礎,如同力的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礎。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價值理論,這就如同不同的(宗教)信仰對善行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我們能確認的創造財富的過程只有:一些人在一定條件下,生產一定產品。至於怎麽解釋,就要看誰掌握話語權。無論哪個階級,都要把自己解釋為創造價值的階級——沒有哪個階級會把自己解釋為寄生蟲。

不同的經濟學,對最終理想社會的解釋也不一樣。大地主階級獎勵耕戰,抑制商品流通,也就是重農抑商,追求的是編戶齊民的社會。大資產階級追求的社會,是大資產階級高高在上,其他階級老老實實貢獻剩余價值,巨額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商品包括更多的財富、性、人體器官和生命的社會,所以要充分利用稀缺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提高效率,實作帕累托最優。官僚追求的社會必然是官僚權力無限擴張、不受約束的社會。社會底層追求的社會是沒有壓迫的社會,私有資本消亡了,國家也消亡了。

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理想中的社會看起來都無限美好,其實並不像描述的那樣人人皆大歡喜,而且是互不相容的。生活在大地主追求的理想社會,大商人就會很不舒服。生活在大資產階級追求的社會,勞動者就會很不舒服,因為勞動力是最不稀缺的要素,勞動者的報酬註定很低。反之,在盧瑟追求的社會之中,人們要麽按勞分配,要麽按需分配,大資本家和大地主的私有財產就不能作為分配的依據,他們必然很不舒服。

不同階級的經濟學無論是衡量經濟行為的尺度,還是最終的追求目標都是相差十萬八千裏的。各階級利益不統一甚至尖銳對立,不同的階級必然有不同的經濟學。於是,穩拿有穩拿的經濟學,盧瑟有盧瑟的經濟學。認為世界應該有統一的經濟學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為對本階級有利的經濟制度提供合法性的理論支持,是每一個階級的經濟學最基本的功能。每一種經濟學的背後,都隱藏著本階級的訴求。把自己宣傳為神聖的科學,不過是自我的掩飾,如同給神像畫上光環。

認為經濟學應該超越政治而統一的人,無非是暗示自己支持的經濟學是唯一真理,其他經濟學都是歪理邪說。一般來說,提出這樣觀點的人,往往推崇的是現任穩拿的經濟學,潛在的目的就是封殺盧瑟和前任穩拿的經濟學——盡管他自己未必意識到。

本書既然是盧瑟經濟學,就要按照盧瑟的方式解釋經濟。盧瑟,一無所有,吃苦受累,按照中國的說法,就是勞力者。既然是勞力者,所以必然認同勞動價值論。

歷史上最有名的盧瑟經濟學家,無疑是馬克思。遺憾的是,馬克思死後一百多年,盧瑟雖然震撼了世界,卻沒有建立起英端拿雄奈爾,盧瑟經濟學也發展緩慢。具體為什麽,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南斯拉夫吉拉斯的【新階級】。

本文嘗試在馬克思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再邁出一小步。

另:本文是寫給盧瑟看的,不適用於經濟學在讀學生。經濟學是一種建立在親緣學者論文互評和諾貝爾獎欽定體系之上的被學霸控制的學科。掌握世界的是穩拿,穩拿豢養學霸,學霸為穩拿服務。在穩拿的世界裏公開自己的觀點,當一名盧瑟經濟學學者,結果必然被掌握話語權的穩拿和他們豢養的學霸所排斥、封殺,窮困潦倒,如同馬克思。所以,如果不想自己考試、答辯被掛,論文被封,求職被拒的話,建議經濟學在讀學生可以認同,卻不要公開本文的觀點。

假語村言,何必當真。

最後,是兩學一做時間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在德國特利爾城的一個律師家庭。早在中學時代,他就樹立了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誌向。大學時代,馬克思廣泛鉆研哲學、歷史學、法學等知識,探尋人類社會發展的奧秘。在【萊茵報】工作期間,馬克思犀利抨擊普魯士政府的專制統治,維護人民權利。1843年移居巴黎後,馬克思積極參與工人運動,在革命實踐和理論探索的結合中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了【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必須專心致誌地讀、原原本本地讀,努力掌握貫穿經典著作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懂學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