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上個世紀日本泡沫時代是怎樣的一副光景,繁榮到什麽程度?能給我們什麽啟示?

2020-05-11財經

90年代我媽單位和日本做過一段時間生意,單位領導去過日本出差。我年紀很小,只記得一些碎片。大概說說吧。

在那個月收入一兩百的時候,我們聽說日本一碗面條要60塊,這件事被反復提及,乃至令我記到現在……

我們那小縣城,可能整個縣城就一個人能做日語轉譯吧。那個女的據說是跟一個定居在我們這裏的日本老太太學的。老太太是抗戰時期的日本遺孤。不過似乎在我記事時,老太太已經去世,或者至少活動不太自如了。這個日語轉譯的學歷可能只有初中,斷斷續續跟老太太學了些,就開始拿日語工作了。我現在推測,老太太的日語也必然不是很流利,因為她應該年齡很小時就脫離了日語環境,終身沒有再回日本,日常沒有溝通需求,日語應該會遭到磨蝕。

我聽說那個轉譯剛出道時,還老轉譯錯,造成了不少溝通誤會。但沒辦法,九十年代初那時候就她能做,每次有什麽口譯,都得請她。就憑這樣三腳貓的功夫,她在那個年代就實作了財富自由。我記得大人們形容她:「東廠(她供職的一家中日合資企業的俗稱)那個李娘們兒(日語轉譯)穿金戴銀的,估計腳趾頭上都戴著金戒指」。

這種長尾效應延續到我高考。那時候選專業,迷了心竅就要學小語種。可我們那時候除了英語,大部份學校開的就是日語韓語俄語中的某幾個。我當大學老師的姐姐專門打電話囑咐我一定別選俄語,日韓語可以,但我兩個都不喜歡。偏我分數也不高,實在沒多少選擇余地。賭了一把報了一個外省的二本,誌願裏填了幾個歐洲的語言。當然,毫無意外的被刷了。最後錄到了省內第二誌願學校的日語專業。我拿著錄取通知書就像拿著屎味的巧克力。但街坊親戚都覺得學日語好極了,將來賺錢盆滿缽滿……

現在再看看那時候,覺得不是一個世界。

六十一碗的面條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訛傳,幾年前去日本吃的拉面好像不止人民幣60。國內大城市的餐廳,三四十的面也不少。現在想想我們可是也過上了小時候想象中的日子呢。

我自己也叭叭的給人做過N場中日口譯,我敢說起碼質素比那時高吧。可並沒有實作財富自由啊。滿手就倆戒指,並沒有分配給腳趾頭的余地……

至於賺得盆滿缽滿,哈哈哈,十幾年前大學畢業時,等去研究生報道那幾個月,吃撐了試著去外貿公司面試過,人家給實習期月薪600,還是看在有日語這個「特長」的份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