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深挖科技股的機會!

2021-08-20財經

月初,華為公布了今年的中報業績,時間比往年晚了20來天,也更加低調,表明這不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看完之後,第一眼大跌眼鏡,第二眼頓覺合理,第三眼扼腕嘆息。

營收下滑29%,消費者業務、凈利潤接近腰斬,唯一正向的企業業務增長還不到70億,不能說很慘,只能說是非常慘。

華為2021p經營數據

1、有質素的活下來

「未來五年,有質素的活下來」 ,這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業績出爐後的表態。

盡管消費者業務下滑嚴重,他也表示有信心,營運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仍將實作穩健增長。

三大業務中,營運商業務是華為的發家業務,也是華為營收的「壓艙石」,主要透過給全球各地營運商及企業提供硬件器材、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為主。

盡管受到了美國的數輪打壓,華為依然透過強悍的技術積累, 在基站端實作了去美化 ,包括其中難度最大的ADC/DAC 已經實作了由海思完全替代。

華為基站供應商

這也使得華為的營運商業務保持了強大的韌性,憑借成本優勢和國內巨大市場,華為基站器材依然力壓愛立信、諾基亞,位居全球第一。

在7月底的電信聯通聯合集采結束後,各營運商大規模集中采購均已出爐,華為以58%的份額位居榜首,領導地位依然穩固。

國內5G基站集采情況 來源:通訊產業網

因此,營運商業務作為華為的基本盤,不用太擔心, 真正拉跨的是之前增長迅猛的消費者業務

2018年,華為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消費者業務也第一次超過營運商業務。

之後中美貿易戰持續加碼,2019年5月,華為受到第一圈制裁,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即芯片封殺。

這次制裁沒起到什麽效果,因為當時華為手機的國產化程度已經很高了,一半芯片可以透過海思自研,還有部份可以采用日韓歐產品,僅有射頻前端需要依賴美國廠商。

即使被納入實體清單後,華為依然可以推出Mate 30 Pro 5G這樣的高端旗艦機型。

老美眼看封鎖不成,20年5月又開始加大力度, 全面限制華為購買采用美國軟件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 ,這招直接卡住華為手機業務的脖子。

芯片設計需要的EDA軟件被美國壟斷,半導體器材也是美日企業的天下,理論上所有的芯片都無法繞開美國的軟件和技術。

此外,最關鍵的還是國內沒有先進晶圓制造工藝,台積電確認斷供後,華為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在制裁生效的9月15號之前,華為瘋狂下單,讓台積電趕工出800萬顆麒麟9000芯片,作為未來的芯片儲備。

但這也是杯水車薪,華為單系列手機的出貨量都在千萬級別,2019年總出貨量更是超過2.4億部,800萬顆就是個零頭。

之後華為推出了Mate 40系列,短短三個月就賣出了450萬台,消耗了一半多的芯片儲備,也導致後來手機、平板嚴重缺貨,甚至出現要加價才能買到的情況。

沒有芯片確實玩不了,為了不影響親兒子榮耀的未來,華為不得已選擇將其出售。

榮耀作為華為的子品牌,最開始是為了抗衡小米這種性價比對手,而做出中低端品牌,但實力一直被低估了

19年國內的手機銷量中,華為市占率24%排第一,榮耀市占率11%排第四,二者合計市場份額超1/3,小米也被榮耀成功壓制,僅以10%排第五。

榮耀對華為來說意義非凡,其不光補上了華為的中低端產品線,貢獻的營收也超過了企業業務,是消費者業務高速增長的大功臣。

華為從來不缺錢,也極少透過外部直接融資,賣掉榮耀實屬無奈之舉。

華為自己的Mate系列和P系列主打高端,高配機型價格可以超過蘋果,被制裁後手頭儲備的麒麟9000肯定要用在這兩系列上。

那榮耀就處於無芯可用的境地,要麽在家等死,要麽賣掉求個生路,還能換一大筆錢。

最後,榮耀產業鏈上30多家代理商、經銷商以自救的形式,從華為手中接過所有權,隨後榮耀的管理層、供應鏈也從華為拆出,獨立營運。

獨立後的榮耀逐漸走出危機,在全球50多個國家恢復了業務的運作,手機和平板也會支持谷歌的GMS服務,目前跟華為算是兩幅光景。

2、 華為跌倒,友商吃飽

華為的日子不好過,友商小米的日子卻異常紅火。

根據Omdia釋出的調研報告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電話出貨達6.52億台,同比增長17.4%。

在去年上半年低基數的情況下,華為出貨量直接縮至1/3,而除華為之外的各大廠商均實作同比增長,吃掉華為空出來的市場後,友商們市場份額有了很大的提升。

2021 p手機出貨量排名

仔細觀察榜單,算上被聯想收購的摩托羅拉, 進入前十的國內品牌高達8家 ,其中,出貨量增長最多的當屬小米。

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後,意氣風發的雷布斯旋即在8月10日開了場個人演講,並釋出了MIX 4、平板、OLED電視等新品。

多年來,小米深耕全球渠道,產品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出貨量第一,海外市場總出貨量占比超過70%。

先不提印度、東南亞、拉美、非洲等低收入地區,小米在歐洲Q2出貨量排第一,Strategy Analytics的高級分析師就認為原因是 小米從華為在歐洲市場的撤退中受益最大

盡管國外小夥伴們紛紛覺得真香,把小米推上了全球第二,但國內民眾對小米的品牌印象仍然以低端低價為主,每逢新品釋出全是 「1999,交個朋友」 的調侃。

以目前的市場情況看,這種印象沒有冤枉小米。

這波增長中,小米的性價比機型占了整體出貨量的70%,手機平均售價比三星便宜40%,比蘋果便宜75%,走的還是高性價比策略。

相比於主打中高端,價格、品質上都能跟蘋果、三星掰掰手腕的華為,小米的品牌認可度明顯低了不少,大部份人會覺得如果不是華為受到老美制裁,小米完全沒有上位的機會。

另外,大眾的長久認知中,華為是能夠自研芯片的高科技企業,小米是只會堆砌硬件的低技術含量公司。

這種論調不能說完全錯誤吧,只是對小米的看法不夠立體,無視了其在互聯網服務和AIoT產品上的成績。

所以,當華為因過於強大而受到美國制裁後,這家企業的興衰也就跟國家崛起的形象捆綁在了一起。

比起全球第二的小米,多數人或許更樂於看到一個強盛的華為。

君臨對此也並不悲觀,三星、蘋果的市占率沒有明顯提升,華為失去的份額終歸還是落到了國內企業手上。

3、 悲壯的P50

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大幅下滑,除了自身品牌縮水外,剝離榮耀的影響非常大。

不過,失去了親兒子的華為依舊頑強,推遲4個月後,終於在7月底釋出了新機P50系列。

華為P50系列

然而看似光鮮的新機釋出,卻透露出華為的無奈。

P50有兩個值得註意的點, 一是不支持5G,二是分為海思麒麟9000和高通驍龍888兩個版本

為什麽不支持5G,問題還是出在 射頻前端 上。

手機的通訊模組主要由 天線、射頻前端、基頻芯片 等組成,其中 射頻前端一直是手機芯片國產化的短板

麒麟9000雖然整合了華為自研的5G基頻芯片, 但配合基頻芯片做訊號接收和發射的射頻前端不支持5G,由此導致麒麟9000的5G功能被閹割

射頻前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A)、低雜訊放大器 (LNA)、開關、雙工器、濾波器等組成。

其中濾波器價值占比最高,超過60%,但移動端的市場份額主要被美日廠商所把持,國產化率很低。

華為P50核心供應商

從流出的P50供應商名單中可以看到,射頻天線由 信維通訊、碩貝德 供貨,射頻前端由 卓勝微 供貨,濾波器由 麥捷科技 供貨。

其中,信維通訊、碩貝德可以量產5G射頻天線,卓勝微可以量產5G射頻開關,而麥捷科技可以同時量產LTCC濾波器和SAW濾波器。

麥捷科技的LTCC+TFSAW有希望在5G高端濾波器實作突破,但華為的P50並沒有采用其5G方案,說明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國內供應不上,其他海外5G濾波器廠商則受限於美國的政策,無法向華為提供相關產品,導致麒麟9000的版本只能支持4G。

另一個驍龍888的版本,可能會讓很多小夥伴產生疑問,為什麽作為美國企業的高通又可以賣芯片給華為了?

為什麽驍龍888不支持5G?

其實早在去年11月,高通就取得了向華為的供貨特許,但僅限於4G芯片,當時這條新聞的關註度不高,主要是大眾覺得在5G大趨勢下,4G芯片並沒有什麽卵用。

這裏就體現出老美殺人誅心的地方,我不把你往死裏整,給你留條生路,但是你只能用4G,不能搞5G。

高通呢,大概是在政客遊說這塊下了不少功夫,把閹割了5G基頻的芯片賣給華為,成功實作又當又立、站著掙錢的目標。

華為擁有先進的5G通訊技術,最新的旗艦機型卻只能支持4G,著實讓人遺憾。

所以,對於為何沒有5G的外部質疑,華為方面也顯得頗為無奈,援引內部人士的話來說就是,

「目前內部的政策就是用有限的芯片無限延長手機業務的生命周期,保留研發節奏和火種」。

到這裏,再讀徐直軍的表態— 「未來五年,有質素的活下來」 ,也就更能體會其中的意味了。

4、 依然強大

雖然因消費者業務衰退而大受打擊,華為在其他領域依舊強勢,充滿影響力。

4月份,華為以Huawei Inside的形式,釋出了跟智能駕駛相關的五大產品,並與多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力圖成為智能汽車終端上的Wintel。

華為HI五大產品

與之緊密合作的車企在資本市場上都深受追捧,比如前段時間漲勢兇猛的 小康汽車、北汽藍谷、長安汽車、廣汽集團 等。

6月份,華為鴻蒙OS 2作業系統釋出後,一堆參與生態建設的合作廠商也直接起飛,如 潤和軟件、科藍軟件、超圖軟件、傳智教育 等,還硬生生整出了個鴻蒙概念股來。

上月,華為僅是跟著P50一起釋出了Mini LED智慧屏產品,相關上市公司就直接大漲了好幾天。

雖然沒有上市,但股市裏處處都有華為的圈子,但凡跟華為有緊密聯系的公司,都會受到二級市場投資人的熱烈追捧,這就是依然強大的證明。

再來看P50系列核心供應商名單,會發現華為對國產供應鏈的培養進一步加速,其中也蘊含不少機會。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 射頻前端 ,華為在被卡脖子之前,一直用的是國外產品。

被制裁之後,開始把訂單轉到國內的卓勝微,後者上市2年多來,股價最高漲幅近50倍。

這次華為釋出4G版本的最大問題,就是5G射頻濾波器解決不了,價值量上,5G手機的射頻前端相比4G可以實作翻倍。

因此,誰能給華為提供5G射頻解決方案,誰就可能是下一個射頻芯片巨頭, 能同時量產TFSAW和LTCC濾波器的麥捷科技,應該有不小的機會實作突破。

Soc效能越強,對手機功耗、續航也有更高的要求, 大功率快充逐漸成為手機標配

比如,華為P50配備66W有線快充,P50Pro支持50W無線快充,小米mix4支持120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OV等其他品牌也均有快充方案。

除了手機,包括筆電、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也將逐漸適配大功率快充器,對於電源管理芯片、快充芯片的需求會更上一個台階。

消費電子電源管理芯片的龍頭是 聖邦股份 ,上市4年漲幅逾40倍,此次也進入P50核心供應商。

推薦關註小米、三星供應商的力芯微,公司業績增速、ROE穩定,主要聚焦消費電子領域,未來有望復制聖邦的長牛走勢。

另外,國內射頻連結器龍頭 電連技術 的成長邏輯也在慢慢強化,公司是華為、小米、OV、榮耀的供應商,此前業績一直隨安卓手機整體出貨量波動,因此電聯技術可以穩穩吃到5G的換機紅利。

電連技術的手機業務是基本盤,未來的大看點是汽車射頻連結器 ,在以太連結器領域,目前市場上做的最好的是羅森博格,市占率40%左右,電連技術5%左右,去年電連汽車連結器收入超過1億,今年預計同比翻倍。

汽車連結器國產替代空間很大,電連的產品價格更有優勢,已經跟華為開始深度合作並進入多家整車廠供應鏈,未來會隨著汽車智能化滲透率提升而持續受益。

5、 總結

到這裏我們可以做個結論,在純國產5G射頻解決方案出來前,華為釋出不了5G新機的狀況無解, 其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者業務將繼續承壓,訴求就是「有質素的活著」。

老美的制裁令華為很受傷,但其對相關產業鏈的貢獻和影響力依然存在,橫向對手小米、OV等得到了更多的市場份額,縱向夥伴裏,也有卓勝微、聖邦等公司借著華為實作高速成長。

在容量上不輸手機的智能汽車市場,以及萬億以上的AIOT領域,華為已經做了深度布局,擁有了一大批合作夥伴和軟件生態圈。

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