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典藏版)
彼得·林奇 約翰·羅瑟查爾德
364個筆記
譯者序
第一,本書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富達基金公司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所寫的一本投資名著。
林奇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1977年林奇接管麥哲倫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間他創造了一個投資神話!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一個選股天才,他仿佛擁有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他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投資報酬率,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投資收益率高達29倍。
第二,林奇寫作的本書是一本最能鼓勵業余投資者戰勝專業投資者信心的福音書。
「在本書中我要告訴讀者的第一條投資準則是,千萬不要聽信任何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建議!在投資這一行20年的從業經驗使我確信,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業余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所選股票的投資回報就能超過華爾街投資專家的平均業績水平,即使不能超過這些專家,起碼也會同樣出色。
千禧版序言
第一種投資策略是「鐵鎬和鐵鍁」(picks and shovels)投資策略。
第二種投資策略是投資於「可以一分錢不花就能擁有其互聯網業務」(free Internet play)的公司。
第三種投資策略是投資於因互聯網發展而「附帶受益」(tangential benefit)的公司,指傳統的「磚瓦+水泥」(brick and mortar)的實業公司透過使用互聯網而削減了成本,簡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經營效率,從而實作了盈利能力的大幅增長
現在長期投資如此流行,以至於人們寧願承認自己是一個吸毒的癮君子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短線投機者。
如果投資者能夠遠離那些針對最近股市漲跌進行評論的陳詞濫調,像檢視汽車裏的機油那樣每六個月左右才檢視一次股票價格,他們的投資過程可能就會輕松得多。
他們堅信市場未來的走勢看好。根據我過去管理過的麥哲倫基金的贖回情況判斷,基金的客戶十分聰明地追求長期投資回報而堅持長期持有這只基金,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在1990年由於薩達姆·侯賽因引發戰爭而造成的熊市中將手中的基金投擲變現。
他們為此迷惑不解:為什麽當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0%時我買的股票卻下跌了呢?答案是:推動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的主要動力是一些大盤股大幅上漲,而不是小盤股和中盤股。
1999年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這些少數大贏家股票偏離大盤單獨上漲,其上漲振幅超過了其余大多數公司的下跌振幅,從而帶動了整個市場指數的上漲。
而大盤股(特別是被極力吹捧的「漂亮50」(Nifty Fifty))卻持續上漲。在之後1973~1974年的熊市中,曾經一度牛氣沖天的「漂亮50」股價竟然狂跌了50%~80%!這次震動整個股市的暴跌駁斥了所謂大公司可以在熊市中抗跌的理論。
絕不要用你明年的大學學費、結婚費用或者其他開支的資金來購買股票或者共同基金。這樣你就不必在一個大跌的市場中被迫賣掉股票以換成現金來支付不得不支付的必要開支。如果你是一個長線投資者,那麽時間最終會站在你這一邊。
自從1982年本輪牛市行情啟動時開始,已經有無數文章宣告這次牛市行情將要終結,其中談到的可能原因包括:日本的經濟不景氣、我們同中國及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赤字、1994年債券市場的崩潰、1997年新興市場的崩潰、全球的溫室效應、臭氧層遭到了破壞、通貨緊縮、海灣戰爭、消費貸款欠債以及最近的千年蟲問題。新年過後的第二天我們發現,千年蟲問題成了繼最新的怪物哥斯拉電影之後最為嚴重誇大的一個恐慌事件。
對於未來10年我的投資建議是:繼續尋找未來的大牛股。你們中的任何一個業余投資者都有可能找到一只大牛股。
導論 業余投資者的優勢
如果你在股票市場上曾經持有過一只10倍股,你就會知道這種股票10倍的投資回報有多麽誘人。
在我投資生涯的早期,我就非常狂熱地尋找能夠讓我的投資升值10倍的股票。
對於小規模的投資組合,即使只有一只表現出色的10倍股,就足以使整個投資組合從虧損轉為盈利。10倍股這種一股定乾坤的巨大能量讓人非常震驚。
為了獲得上述驚人的豐厚投資回報,你必須在正確的時機及時買入和及時賣出股票。即使你錯過了股票的最高賣出價位或最低買入價位,如果你所購買的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大家都熟知的公司股票,那麽你的投資回報仍然要比購買那些誰都搞不懂的、業務十分怪異的公司的股票要好得多。
第一部份 投資準備
你如何看待股票市場?你對美國上市公司的信任程度有多大?你是否需要進行股票投資?你期望從股市投資中得到什麽回報?你是短線投資者還是長期投資者?你對某些突如其來的、出乎意料的股價暴跌會如何反應?
最終決定投資者命運的不是股票市場,甚至也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資者自己。
奇定律與著名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1]所描述的「職務上升,能力下降」非常類似,林奇定律所描述的是: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最近一次的例證是,1987年夏天我剛剛和
千萬不要與股市沾邊,」人們告誡我說,「股市風險太大了,會讓你輸個精光。」
小規模投資者也總是更容易在不該悲觀的時候反而非常悲觀,在不該樂觀的時候反而非常樂觀,因此,當他們想在牛市中追漲買入以及在熊市中殺跌賣出時,往往會事與願違,弄巧成拙。
現在我回過頭來看,很顯然,學習歷史和哲學比學習統計學能夠更好地為股票投資做好準備。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因此一個接受訓練、習慣對一切事物進行嚴格數量分析的人在投資中反而有很大的劣勢。
不到兩年時間,飛虎航空的股價就漲到了32.75美元,這是我尋找到的第一只5倍股。後來我一點一點把股票賣掉用來支付上研究生的學費,我在禾頓商學院讀研究生的學費就來自一部份投資飛虎航空股票所賺到的錢。如果說你的第一只選股對你未來投資生涯的影響就像你的第一次戀愛對你將來羅曼史的影響一樣重要的話,那麽我非常幸運第一次投資選中飛虎航空股票賺了5倍。這次選股成功證明上漲好幾倍的大牛股確實存在,並且還使我相信,這只大牛股只是一個開始,我以後還會在股市中尋找到更多的大牛股。在波士頓學院上四年級時,在富達基金公司總裁沙利文先生(他是我做球童時的客戶,雖然他球技很差但待人很好而且小費給得也很慷慨)的建議下,我在富達基金公司申請了一份暑期工作。富達基金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就像紐約帆船俱樂部(New York Yacht Club)、奧古斯塔全國高爾夫球俱樂部(Augusta National)、卡耐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以及肯塔基賽馬會(Kentucky Derby)一樣重要。古尼城(Cluny)是一座偉大的中世紀修道院,修道士對古尼城頂禮膜拜,而富達基金公司就是投資界的聖殿,哪一位願意獻身於投資事業的人不夢想著能到富達基金公司工作呢?因此,富達基金公司僅有3個暑期工作的職位,而應聘者就有100人。
莊遜先生認為投資股票不是為了保本,而是為了賺錢。用你賺的錢購買更多的股票,然後再賺更多的錢。「你的股票就是你如膠似漆的嬌妻。
1966年5月的第一周我到公司報到開始工作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925點,而9月當我的實習工作告一段落回到研究生院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到800點以下,你看,「林奇進步股市下跌」的林奇定律再次應驗。
我還發現很難將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股票市場的一切資訊都是「已知」的,並且股票的定價也都是「理性」的)與隨機漫步假說(random-walk hypothesis)(即市場的漲跌是不理性的,也是完全不可預測的)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理論統一起來。
市場是理性的學術理論,而富達基金公司那些偉大的基金經理人所取得的投資成功也並不是事先完全無法預測的
經過這次投資慘敗之後,我發誓再也不購買像緬因州制糖公司這類公司的股票,想要讓性子比老牛慢的緬因州農民快速行動起來實作業務增長簡直是癡人說夢。
。購買幾百只股票的投資策略當然並不符合內德·莊遜先生管理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理念,但是由於我的這種投資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投資業績,所以我仍然能夠穩穩當當地坐在基金經理的位置上。
威爾·羅傑斯曾經說過一條最好的股票投資建議:「不要賭博。用你所有的積蓄買一些好股票,耐心長期持有,直到這些股票上漲然後才賣掉。如果一只股票不上漲,那就不要買它。」
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用一種適當懷疑的眼光來審視專業投資人,至少這樣做可以讓你弄清楚在投資中你所面對的是一些什麽樣的人。
由於主要上市公司70%的股票都掌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中,因此不論你是買入還是賣出股票的時候,你所面對的投資競爭對手是專業投資者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與專業投資者進行投資競爭的機會越大,對業余投資者來說投資賺錢的機會也就越大。
他很聰明地把其所管理的大部份基金都投在了加拿大和日本的股票市場上,因此他的基金股東避開了1972~1974年美國股市的暴跌。不僅如此,他還是充分利用日本大牛市行情獲得遠遠超過美國股市投資收益的成功投資者之一,在1966~1988年日本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了17倍,同期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只上漲了1倍。掌管共同
大名鼎鼎、特立獨行的成功投資者十分罕見,基金經理人中絕大多數屬於以下類別:心智平平的基金經理人、愚笨遲鈍的基金經理人、懶惰懈怠的基金經理人、溜須拍馬的基金經理人、懦弱猶豫的基金經理人以及各種各樣盲目從眾的隨大流者、因循守舊的老頑固、死搬照抄毫無主見的模仿者等。
卓越的投資管理與青春年少無關——那些曾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市場大風大浪的中年投資者要比沒有類似經歷的年輕投資者具有更大的優勢。
在現行的體制下,只有在許多大型電腦構投資者都認為一只股票適合購買,並且許多著名的華爾街分析師(那些對各種行業和公司進行跟蹤分析的證券研究人員)將其列入推薦購買的股票名單之後,一只股票才有可能真正地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由於如此之多的投資者都在等著別人邁出第一步才敢出手,因此如果有人竟然買入大家都沒買的股票是非常令人吃驚的。
我將這種現象稱為華爾街的滯後性(Street lag)
事實證明由於喪葬服務業不屬於標準行業分類中的任何一種行業,既不屬於休閑行業,也不屬於耐用消費品行業,所以華爾街那些所謂的專業投資者完全忽略了這家非常優秀的公司。
與上面所提到的表現優異的小公司很少有分析師跟蹤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通常情況下對IBM進行跟蹤研究的證券公司分析師有56人之多,而對埃克森石油公司進行跟蹤研究的分析師有44人之多。
機構投資的嚴格限制:4項檢驗全部合格
基金經理人最可能尋找的不是買入而是拒絕買入這類好股票的理由,這樣他就可以在這種股票上漲的時候拿出合適的理由來為自己沒有買入的舉動進行辯解。
這些理由也許都是合情合理的擔心,值得進一步調查分析,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專業投資者利用這些理由只是為了強化他們根本沒有認真思考就做出輕率判斷以及他們這樣那樣的投資禁忌。
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放棄賺大錢的可能性而選擇虧小錢的確定性。對於專業投資人來說,能賺大錢固然是好事,但更為重要的是萬一你投資失敗時你也不會落得個悲慘下場。華爾街上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如果你購買是IBM的股票而使客戶資金遭受損失,那麽你永遠不會因此而丟掉你的飯碗。」
銀行的養老基金投資管理部門和保險公司在股票上的隨大流行為最為糟糕,他們買入或賣出股票都要根據事先經過批準的股票名單進行操作。
至少兩個人的賬戶不會產生明顯的業績差異而使其中較差的那個人非常生氣。一看便知,根據同樣的股票名單進行選股,投資業績肯定只能是普普通通的,但是由於每個賬戶的業績非常接近,所以對這種普普通通的投資業績客戶彼此都能欣然接受,而即使投資業績出色但彼此差異較大反而會使客戶互相攀比而難以接受。
那些各種各樣才華橫溢的專業人士故意抑制自己(例如優秀的舞蹈演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優秀的畫家則把他的手指緊緊綁在一起等),以免讓那些才能不如他們的人感到沮喪。
我做投資管理要比同行舒服一些,那些基金經理人是為了獲得同樣是專業投資者的上司和同事的認可而拼命工作,而我則是為了普通大眾投資者而努力工作。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大多數股東都是資產規模較小的投資者
一般說來,基金管理者要花將近1/4的工作時間來解釋自己最近如何投資操作——首先是向部門內部自己的頂頭上司,然後是最終的老板也是他們的客戶進行解釋(就像道格的客戶懷特麪包公司的弗林特)。
對道格來說,幸虧這些股票都沒有註明購買日期,因此弗林特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兩只股票從1967年開始就已經進入道格的投資組合中了,早在喇叭褲在全國風行的時候他就已經持有這兩只股票了。
從而使他能夠在把這只股票從投資組合中永遠刪除的同時也永遠地把他被嚴厲責問的痛苦經歷從他的記憶中刪除。
道格再一次從獨立思考轉變為「集體思考」,他不斷提醒自己說只有與大家一起選擇相同的股票自己的飯碗才會更加安全有保證。
十個人要麽是五對同夥,要麽是兩對同夥和兩群烏合之眾。
在我們這一行,不分青紅皂白就把目前暫時賠錢的股票全部賣掉的做法被稱為「掩埋罪證」(burying the evidence)。
實際上,布恩·道格如果沒有一出現機會就把七棵橡樹公司的股票賣掉以掩埋他手中持有賠錢股票的證據,那麽他將會被公司解雇而丟掉飯碗,原來由他負責管理的投資組合將會由另一位願意「掩埋罪證」的專業投資者來接管。一位繼任者總是希望一開始就給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而這意味著繼任者在他的投資組合中會繼續保留施樂公司的股票而拋掉七棵橡樹公司的股票
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定,一家共同基金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能超過其總股本的10%,而且對於任何一只股票的投資總額也不能超過基金總資產的5%。
在上述條件下,你還必須找到這樣一些公司,即用2500萬美元購買到的該公司的股票數不能超過其總流通股本數的10%。這些限制會導致專業投資者不得不放棄很多好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那些公司快速增長其股價有可能上漲10倍的股票。例如,在上述限制性規定下,你根本不可能購買七棵橡樹公司或Dunkin’s Donuts甜甜圈公司的股票。
只有當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股票從很便宜上漲到價格很高時,大型基金公司才能夠被允許購買這些小公司的股票。
透過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養老基金的投資組合能夠選擇的股票只能是流通股本規模較大、買入後持股比例不會超過10%的公司,市值規模很大未來增長速度緩慢的公司以及名列【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的著名公司,顯而易見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投資組合很難取得讓人驚喜的投資業績。養老基金幾乎必須購買IBM、施樂和基利斯勒汽車公司的股票,即使是基利斯勒,可能也要等到公司的經營生產走出困境完全恢復元氣並且股價也相應回到較高價位以後,才符合養老基金購買股票的標準。
難怪如此之多的養老基金經理人根本無法戰勝市場。如果是委托一家銀行幫你管理投資,大多數情況下你只能得到普普通通的投資回報而已。
我最大的不利之處就是所管理的麥哲倫基金資產規模太大,因為資產的規模越大,投資業績超過競爭對手的難度就越大。期望一個擁有90億美元資產規模的基金能在競爭中擊敗一個只擁有8億美元資產規模的基金,無異於期望拉利·布特(Larry Bird)纏著一條5磅[2]重的腰帶仍能在籃球場上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一樣。資產規模大的基金跟所有體積龐大的物體一樣存在著內在缺陷:因為物體體積越龐大,移動時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
盡管每年都會有新的預言者預言它不可能再在競爭中一枝獨秀了,勝利記錄要終止了,但至今為止每年都還是麥哲倫基金能在競爭中獲勝,取得超過其他基金的業績。
反轉型的企業和那些不再受投資者青睞的企業。我想要買入的股票恰恰是那些傳統的基金經理人想要回避的股票。換句話說,我將繼續盡可能像一個業余投資者那樣思考選股。
如果你像一個機構投資者那樣進行投資,你的業績註定也會像一個機構投資者的業績一樣,在很多情況下機構投資者的業績根本算不上出色,只不過是平平而已。
,因為你所了解的許多公司正是10倍股產生的地方,而這些公司的股票已經超出了華爾街專業投資人選股的考慮範圍。
(在一種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也就是萬一當你的配偶對你所選擇的股票非常不滿時,你可以把證券公司寄來的每個月的股票交易對賬單偷偷藏起來。當然我並不提倡這種做法,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選擇余地非常大,而對於證券基金的管理者來說毫無疑問就完全不同了)。
信念
最後我再說一次,也許你根本不應該與股票市場沾邊兒,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詳細討論的問題,因為進入股市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定信念的投資者只會成為股市中的犧牲品。
最後我再說一次,也許你根本不應該與股票市場沾邊兒,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詳細討論的問題,因為進入股市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定信念的投資者只會成為股市中的犧牲品。
1626年曼哈頓島的印第安人只是為了換回一些只值24美元的小珠子和小飾物,就把他們所擁有的整個曼哈頓島的土地都賣給了一群新來的移民。362年以來,由於這樁交易,印第安人已經成了大家恥笑的物件,但是利用復利來仔細計算一下的結果表明,這些只得到價值24美元的小珠子和小飾物的印第安人也許要比那些得到整個曼哈頓島的移民賺得多得多。
如果以年利率8%對24美元計算復利(請註意,讓我們暫時收起我們的疑惑,假定印第安人把那些小飾物換成了24美元的現金),那麽經過362年,這些印第安人可能已經憑此積累起一筆價值接近30萬億美元的財富,而曼哈頓地區政府最近的稅收記錄則表明當年被印第安人賣掉的那些土地只值281億美元。我們不妨偏袒一下曼哈頓的市民,接受他們對這個估值結果的懷疑,281億美元只是一個估計值,所有了解市場行情的人都知道在公開市場上這些土地的價值可能會是281億美元的兩倍,因此曼哈頓的地產的真正價值是562億美元。然而,無論用什麽方法計算曼哈頓島所有土地的價值,印第安人都會賺到29萬億美元,還要再加上一個零頭。
不管你用什麽年利率計算這24美元經過362年透過復利所積累的巨大財富究竟是多少,你也得承認這次交易中普遍被認為是大傻瓜的印第安人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傻,可見進行債權投資獲取利息的收益並不差。
由於很少有公司債券是不可贖回的,因此如果你希望能從利率下降中獲利的話,我建議你最好還是購買國庫券。
貨幣基金
布魯斯·本特(Bruce Bent)和哈裏·布朗(Harry Browne)兩人天才般地發明了貨幣市場賬戶,勇敢地帶領儲戶將大批資金從支付利息很低幾乎一毛不拔的銀行撤走,真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1971年,他們創立了第一個貨幣市場基金儲備基金(reserve fund)從而引發了銀行存款向貨幣市場基金大轉移的浪潮。
布魯斯·本特(Bruce Bent)和哈裏·布朗(Harry Browne)兩人天才般地發明了貨幣市場賬戶,勇敢地帶領儲戶將大批資金從支付利息很低幾乎一毛不拔的銀行撤走,真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1971年,他們創立了第一個貨幣市場基金儲備基金(reserve fund)從而引發了銀行存款向貨幣市場基金大轉移的浪潮。
但是等到後來股市大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又跌回到1738點的第二天早晨,你又會感到事實證明自己將全部資金投資於貨幣市場基金的策略絕對是有先見之明的,你因此躲過了1987年10月19日股市大崩盤的慘重損失。由於股票價格下跌振幅如此驚人,因而整整一年間貨幣市場的表現都顯著好於股市——貨幣市場的投資收益率是6.12%,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收益率則只有5.25%。
長期而言,股票的投資收益率總是一枝獨秀,歷史數據無可辯駁地證明,股票投資收益率要比債券投資收益率高得多
這是美股
事實上從1927年以來,普通股票的平均年投資收益率為9.8%
事實上從1927年以來,普通股票的平均年投資收益率為9.8%
投資股票時投資者可以從公司的增長中分享到相應的回報,股票投資者是一家業務興盛且迅速擴張的公司的一個合夥人,而投資債券的投資者不過只是公司吸引的閑置資金的一個最方便的來源而已。當你借給別人錢時,你可以得到的最大回報無非就是收回本金,再加上一點利息而已。
但是最初投資於麥當勞股票的股東由於公司高成長使股價持續增長而變得非常富有。購買股票的股東才是這家持續高成長的優秀公司的所有者
當然股票投資是有風險的,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書面檔上明文寫著股票投資保賺不賠這樣的保證,而我本人好幾百次股票投資賠錢的經歷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你57年如一日地、忠誠地長期持有一家經營穩定的世界聞名的成功大公司的股票,每年所得到的投資回報卻連1%也不到。伯利恒鋼鐵公司現在的股價也遠遠低於30年前它在1958年的最高價位60美元。
1928年,道瓊斯工業指數成分股由20家增加到30家,新增加的公司有拿殊發動機公司(Nash Motors)、Postum公司、萊特航空公司(Wright Aeronautical)以及維克托留聲機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後面兩家公司在1929年從名單中消失了
嘮嘮叨叨這麽長一大段話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財富不是永恒不變的,沒有人能保證大公司不會變成小公司,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不容錯過的藍籌股。
開啟財經報紙看一下利率上升0.5%的那一天這類債券基金凈值的變動有多大,你就會明白我上面這些話的意思。這些日子以來,債券基金的波動振幅跟股票基金一樣劇烈。利率的波動既讓聰明的投資者從債券投資上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同時也讓持有債券更像是一場賭博。
坦白地講,根本沒有辦法能夠把投資與賭博完全區分開來,我們沒有辦法把投資歸到一個十分純粹的可以讓我們感到安全可靠的活動類別之中
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普通股才最終獲得了「謹慎投資」的地位,而恰恰此時股票市場已經被過度高估到可以說購買股票更像是賭博而不是投資的危險程度。
從歷史上看,股票通常周期性地被認可為投資,或者被拒斥為賭博,而且都是在錯誤的時候形成錯誤的看法。通常在股票並非謹慎的投資時,人們最有可能把股票看作謹慎的投資。
多少年來,購買大公司的股票一直被認為是「投資」,而購買小公司的股票則被認為是「投機」,但是最近購買小公司的股票又變成了投資,投機則專門指炒作期貨和期權。我們永遠都在不停地努力重新劃分投資與投機兩者之間的分界線。
對於那些輕率魯莽且容易沖動的「投資」股票的人來說,四處打聽熱門訊息並頻繁買進賣出,跟賭馬時只根據賽馬的鬃毛是不是漂亮或者騎士的衣衫是不是華麗就胡亂下註根本沒有什麽兩樣。
對於我來說,投資只不過是一種能夠想方設法提高勝算的賭博而已。至於地點是在大西洋賭城、標準普爾500指數,還是債券市場,都無關緊要。事實上,股票市場最經常讓我聯想到的就是梭哈撲克遊戲[1]。
只要你知道如何尋找,你會發現像牌桌上攤開的明牌一樣,華爾街上大量的資訊也都是公開透明的。
例如收益大幅提升、出售賠錢的子公司、公司正在開拓新市場等——就跟正在翻開一張新牌一樣,只要這些新的情況就像新翻開的牌一樣表明你的勝算較大,你就應該繼續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就像你繼續持有一把好牌一樣。
。那些能夠持續贏錢的人在自己牌的贏面變得更大時會增加賭註,一旦出現局勢不利於他們時,他們就會主動認輸出局,而那些持續輸錢的人則會不管贏面大小都下註,盼望著奇跡出現使他們能夠享受到打敗對手的快感,結果卻只是又一次痛飲失敗的苦酒。
那些持續贏錢的人乖乖接受一手好牌也會大輸的事實:他們偶爾也會在拿到三張「A」的時候下最大的賭註,但沒想到竟會輸給對手藏在手裏的同花大順。他們坦然接受這一打擊並且繼續打下一局牌,他們自信只要一直堅持自己的基本策略,隨著時間的延長最終一定會贏錢。
因為他們認識到股票並不是純粹的科學,也不像下棋那樣在形勢占優勢時肯定會贏。
只要有60%的股票表現與預期的一樣,就足以在華爾街創造一個驕人的投資業績記錄了。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數百萬美元一窩蜂地盲目追逐那些被高估的股票,結果很快就虧損得血本無歸。這是因為百時美和麥當勞這兩家公司本身是風險很大的投資物件嗎?不是,唯一的原因是人們對這兩只股票的投資方法是錯誤的,公司本身是好公司,但他們買入的價格卻是錯誤的價格。
能賺大錢的股票往往來自所謂的高風險類別的公司的股票,但是與風險更加相關的是投資者,而不是公司的類別。
投資於一些股票並不完全類似於7張牌的梭哈撲克遊戲,而更類似於70張牌的梭哈撲克遊戲,或者說如果你同時持有10只股票,就類似於同時在玩10個70張牌的梭哈撲克遊戲。
[1] 梭哈(又稱沙蟹),是英文Show Hand的音譯。Show Hand是Five Card Stud的別名,屬於撲克遊戲的一種變化。由於五張牌撲克(f ive-card stud poker)太簡單,而且容易欺詐作假,所以人們就發明了七張牌梭哈。玩法是是用一副52張的撲克牌,每個玩家先發兩張底牌和一張翻開的明牌,再發三張翻開的明牌,最後發一張底牌,從這七張牌中選出五張形成最大或最小的組合,大家來比大小。由於一起手就有兩張底牌,最後還有一張底牌,所以就難以判斷對手的牌力,增加了玩牌的難度,也增加了趣味性。現在七張牌梭哈是專業玩家的最愛。——譯者註[2] 三哩島是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的一個城鎮,設有核電站,1979年3月28日該核電站曾發生事故。——譯者註
開始投資任何股票之前,投資者都應該首先問自己以下三個個人問題:①我有一套房子嗎?②我未來需要用錢嗎?③我具備股票投資成功所必需的個人素質嗎?
我有一套房子嗎
在你確實打算要進行任何股票投資之前,應該首先考慮購買一套房子,畢竟買房子是一項幾乎所有人都能夠做得相當不錯的投資。
但在99%的情況下購買一套房子是能夠賺錢的。
很少有人因為購買一套房子而賠個精光,結果一大早醒來發現自己購買的房屋竟然已經被宣布資不抵債或者陷入破產,而這種悲慘的命運卻經常出現在許多公司證券上。
由於可以貸款買房,如果你只需首付20%的房款購買一套價值100000美元的房子,並且房子一年增值5%,那麽你這一年就可以獲得5000美元的投資回報,按照你的首付款20000美元計算的投資收益率相當於25%,而且貸款的利息還可以抵扣所得稅。如果你在股票市場上也做得這樣好
富有同情心的政府給了你一生唯一一次買賣房屋增值收入的免稅待遇。這種優惠待遇在股票買賣中永遠不會發生,政府只會對股票交易利得盡可能多而且盡可能重地征稅。
有句古老的華爾街格言說:「不要投資於容易損耗或者需要維修保養的東西」,這句話也特許以用到賽馬投資上,但是在房屋投資上,這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房地產跟股票一樣,長期持有一段時間的賺錢可能性最大。與股票經常頻繁換手不同的是,房地產可能會被一個人長期持有,我認為平均持有年限是7年左右。與此相比,紐約股票交易所87%的股票每年都會換手一次。人們買賣股票要比買賣房屋便捷得多,賣掉一套房子時要用一輛大貨車來搬家,而賣掉一只股票只需打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
難怪人們能夠在房地產市場上賺錢卻在股票市場上賠錢,他們選房子時往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而選擇股票時卻只花幾分鐘的時間。事實上,他們在選擇一個好微波爐時花的時間也比選擇一只好股票的時間多得多。
如果沒有太多意外情況的話,股票未來10~20年的走勢相對來說是可以預測的,至於未來兩三年內股票的價格是漲還是跌,對於這個問題的預測的準確概率可能會與你擲硬幣猜正反面的準確概率差不多。藍
不過我這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對於在華爾街進行股票投資和賭馬都同樣適用: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資金只能限於你能承受得起的損失數量,即使這筆損失真的發生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不會對你的日常生活產生任何影響。
我具備股票投資成功所必需的個人素質嗎
這是所有問題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我認為股票投資成功所必需的個人素質應該包括:耐心、自立、常識、對於痛苦的忍耐力、心胸開闊、超然、堅持不懈、謙遜、靈活、願意獨立研究、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以及能夠在市場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響保持冷靜的能力。
就智商而言,最優秀的投資者的智商既不屬於智商最高的那3%,也不屬於最差的10%,而是在兩者之間。在我看來,真正的天才由於過度沈醉於理論上的思考,結果他們的理論總是被股票實際走勢所背叛,現實中的股票走勢遠遠比他們想象出來的理論要簡單得多。
人素質是要有能力在得到的資訊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資訊不完全準確的情況下做出投資決策。華爾街的事情幾乎從來不會十分明朗,或者說一旦事情明朗化時,再想要從中謀利已為時太晚,那種需要知道所有數據的科學思維方式在華爾街只會一再受挫。
最後,至關重要的是你要能夠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點以及內心的直覺。
1972年年底股市即將大跌時,投資者的情緒卻空前的樂觀,只有15%的投資顧問認為熊市即將來臨
在1974年股市開始反彈時,投資者的情緒卻空前的低落,65%的投資顧問都擔心最糟糕的情況即將發生。1977年,在市場將要轉為下跌之前,時事通訊的撰稿人再一次表現出非常樂觀的情緒,只有10%的人認為熊市將至。在1982年這次大牛市行情開始的時候,55%的投資顧問預測的是熊市行情,而就在1987年10月19日的大跌之前,80%的投資顧問卻預測大牛市行情即將再次來臨。
所以我是不是應該多跟一些普通人聊聊
問題並不在於投資者以及他們的投資顧問長期以來一直非常愚蠢或者反應遲鈍,而在於當他們得到資訊時,原來的資訊所反映的事實作在可能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大量正面的金融訊息慢慢傳播開來廣為滲透,以至於絕大多數投資者對未來短期內的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時,其實經濟很快就會遭受嚴重的打擊。
問題並不在於投資者以及他們的投資顧問長期以來一直非常愚蠢或者反應遲鈍,而在於當他們得到資訊時,原來的資訊所反映的事實作在可能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大量正面的金融訊息慢慢傳播開來廣為滲透,以至於絕大多數投資者對未來短期內的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時,其實經濟很快就會遭受嚴重的打擊。
應該看數據,看人們用腳投票的結果
按照這樣的推理,萊維·巴特拉的著作【1990年大蕭條】非常暢銷是否能夠保證未來美國經濟將會繁榮昌盛呢?
按照這樣的推理,萊維·巴特拉的著作【1990年大蕭條】非常暢銷是否能夠保證未來美國經濟將會繁榮昌盛呢?
一些人自詡為「長期投資者」,但是一旦股市大跌(或者是稍稍上漲)他們馬上就從「長期投資」變成了短期投資,在股市大跌時寧願損失極大也會恐慌性全部投擲,或者偶爾能夠得到一點點小利時也會迫不及待地將股票全部投擲。在波動不定的股市中,投資者很容易陷入恐慌。
投資的竅門不是要學會相信自己內心的感覺,而是要約束自己不去理會內心的感覺。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有什麽根本的變化,就一直持有你手中的股票。
不要預測股市
我每次演講完畢回答現場觀眾提問的時候,總會有人站起來問我看漲看跌未來股市行情?沒有一個人關心上市公司基本面
如果所有聲稱事前就已經預測到市場會下跌的人們都已經提前把他們的股票賣出的話,那麽由於這些事先擁有可靠資訊的預測者的大規模拋售,市場可能早就下跌1000點了。
但是誰又能夠根據銀行業的規律性預測出利率的變化呢?在美國有6萬名經濟學家,他們中的很多人被高薪聘請從事預測經濟衰退和利率走勢的專職工作,然而如果他們能夠連續兩次預測成功的話,他們可能早就成為百萬富翁了。
他們由於成功預測經濟衰退和利率走勢成為百萬富翁之後,可能辭去工作,到著名度假勝地巴哈馬的比密尼島,一邊喝著冧酒,一邊釣著青槍魚,但是據我所知,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在為了得到一筆豐厚的薪水而拼命工作,這應該能讓我們認識到,這些經濟學家預測經濟波動和利率變化的準確率是多麽差勁。
註重實踐而非只會空談理論的經濟學家才是我所心儀的經濟學家
記住,事情從來不會十分明朗,一旦明朗早已為時太晚。
還沒越南 現在的嚴重
在這次長達16個月的衰退期間,失業率為14%,通貨膨脹率為15%,最低貸款利率(prime rate)[2]是20%,但是我從來沒有接到過一個電話告訴我說這次經濟嚴重衰退將會發生
在這次長達16個月的衰退期間,失業率為14%,通貨膨脹率為15%,最低貸款利率(prime rate)[2]是20%,但是我從來沒有接到過一個電話告訴我說這次經濟嚴重衰退將會發生。
過經濟衰退將會發生。在最悲觀的時刻,當80%的投資者都信誓旦旦地說我們即將回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時候,股市卻突然出現了報復性的大反彈,突然之間整個世界一切都恢復正常了。[1] 蕭伯納曾說:「如果把經濟學家首尾相連排列起來,他們也得不出一個結論。」(If alleconomists are laid end to end,they would not reach a conclusion.)——譯者註
但看起來我們總是在為最近已經發生的事情再次發生做準備,而不是在為將要發生的事情做準備
上帝和我們開的一個最大的玩笑是,下一次的情況永遠不會和上一次的一模一樣,因此我們根本不可能為下一次的情況事先做好任何準備
上一次我們為通貨膨脹做好準備時卻遇到了經濟衰退,而在我們為下一次的經濟衰退做好準備時,卻遇到了通貨膨脹。
當10個人寧願與牙醫談論有關治療牙斑的事情而不願與一個共同基金經理人談論股票時,很有可能股市將要止跌反彈了。
在第二個階段,在我回答我是一位共同基金經理人後,新認識的客人在我身邊逗留的時間會長一些
在第三個階段,隨著股市從第一階段至此已經上漲了30%,一大群興致勃勃的人整晚都圍在我的身邊,根本不理會牙醫的存在。一個又一個熱情的客人把我拉到一旁問我應該買哪只股票,甚至連牙醫也會這樣問我。酒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把錢投在了某一只股票上,他們都在談論股市未來走勢將會如何
當鄰居們告訴我該買哪只股票,而且後來股價上漲後我非常後悔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時,這是一個股市已經上漲到了最高點而將要下跌的準確訊號。
我根本不相信能夠預測市場,我只相信購買卓越公司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被低估而且(或者)沒有得到市場正確認識的卓越公司的股票是唯一投資成功之道。
不要問未來股市會如何市場應該是與投資無關的。如果我能夠使你相信這一點,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各位不相信我的話,那麽大家總會相信沃倫·巴菲特吧,巴菲特曾這樣寫道:「股票市場根本不在我所關心的範圍之內。股票市場的存在只不過是提供一個參考,看看是不是有人報出錯誤的買賣價格做傻事。」
如果你早晨醒來時暗自思忖的是:「我打算買股票,因為我估計今年股市會上漲」,那麽你應該拔掉電話線並且盡可能離股票經紀人越遠越好,你想要依賴預測市場走勢來投資賺錢,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投資者要做的是選擇一只正確的股票,至於股市自己會照顧自己的。
尋找那些尚未被華爾街發現和證實的投資機會——在華爾街「雷達監測範圍之外」的公司。·在投資股票之前先買一套房子。·投資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忽略股市的短期波動。
第二部份 挑選大牛股
尋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就是從你家附近開始:在那裏找不到,就到大型購物中心去找,特別是到工作的地方去找。
沒有經過大肆的宣傳,這家業務十分平凡的公司的股票最初以每股6美分(根據股票分割進行股價調整)的價格公開上市,現在的股價已經上漲到每股40美元,這是一只長期持有上漲600倍的超級大牛股
受益於十分暢銷的泰胃美,這家公司的股票從1977年的每股7.5美元上漲到了1987年的每股72美元。
1974~1976年,該藥進行臨床試驗期間,美國史克必成制藥公司的股價從每股4美元緩緩上漲到了每股7美元,1977年當政府批準泰胃美可以正式上市銷售時,股價為每股11美元,從此以後,它的股價一路狂漲到72美元(見圖6-1)。[1]
圖一般情況下,如果你對醫生進行調查,我敢打賭他們當中可能只有一小部份人購買了醫藥股,而大部份人購買的是石油股;如果你對鞋店的老板進行調查,則可能結果是絕大多數人買了航空股而不是制鞋業的股票,反過來航空工程師可能涉足更多的是制鞋業的股票。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麽股票就像門前的草坪一樣,人們總是覺得別人家的草坪更綠一些呢?
真的,真的。要判斷一只股票會不會上漲並沒有必要完全了解公司的所有情況,但投資者應該明白非常重要的兩點:①一般來說,石油專家比醫生在買賣斯倫貝謝石油服務公司的石油股上更具有優勢;②一般來說,醫生在投資醫藥股上要比石油專家的優勢大得多。一個在某一行業擁有優勢的人總是比沒有優勢的人在這一行業進行股票投資的勝算更大——畢竟在行業上沒有優勢的人是最後一個知道這一行業發生重大變化的人。
專業優勢特別有助於確定是否買入那些業務已經恢復過來一段時間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處於所謂的周期性行業中的公司的股票。
在基層工作的草根觀察人士能夠比專職的金融分析師提前6~12個月的時間發現這些行業經營突然好轉的資訊,因此業余投資者就擁有了相對領先的優勢,能夠早於專業投資者預測到這些行業上市公司盈利好轉,我後面會告訴你,盈利上漲相應會使公司股價上漲。
購買自己所了解的公司股票。
購買股票之前首先要做好公司分析研究的功課,這和你以前發誓不再理會股票市場短期波動同等重要。可能有些人根本不做我所說的這些前期分析研究功課也在股票市場上賺到了錢,但是為什麽要冒根本不必要的風險呢?不做研究就投資如同不看牌就玩梭哈撲克遊戲一樣危險。
拋開具體的產品不談,規模大的公司股票一般不會有太大的漲幅。雖然在某種市場情況下大公司的股票可能表現不錯,但是只有投資於規模較小的公司股票才有可能獲得漲幅最大的投資收益。
6種公司基本類別中的哪一種類別: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以及隱蔽資產型。
「現在東西看起來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多。」這是對「經濟增長」所下的一個非常好的定義。
銷售的增長、利潤的增長、盈利的增長等,但是當你聽到「成長型公司」時,你可以假定這家公司正在擴張,一年接一年,它的銷售持續增長、產量持續增長、利潤持續增長。
隨著人們不斷安裝中央空調和購買大冰箱、大冷櫃,電費開支不斷增加,電力行業成了高速發展的行業,美國主要的電力公用事業公司,特別是位於美國南部和西南部陽光地帶的電力公司都在以兩位數的速度擴張。20世紀70年代,由於電力成本的大振幅增加,消費者開始學會節約用電,電力公用事業公司也因此失去了增長的動力。
後來汽車行業一度成了快速增長的行業,然後就輪到了鋼鐵行業、化工行業、電器器材行業以及電腦行業。現在即使是電腦行業的發展速度也放緩下來,至少這個行業中大型電腦和微型電腦部份的發展速度放慢了,IBM和Digital公司將來都可能變成緩慢增長型公司。
緩慢增長型公司的另一個確定的特點是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正如我將在本書第13章中詳細討論的那樣,當公司不能想出擴張業務的新方法時,它就會支付十分慷慨的股息。公司的經理更喜歡擴張公司業務,因為這樣做可以增加他們的聲望,相反他們不願意支付高股息,因為這種做法只不過是一種機械性行為,根本不需要有什麽創造性。
既然盈利增長才能使公司股價上漲,那麽把時間浪費在緩慢增長型的公司上又有什麽意義呢?
通常情況下,在我購買了穩定增長型股票後,如果它的股價上漲到30%~50%,我就會把它們賣掉,然後再選擇那些相似的價格還沒有上漲的穩定增長型股票反復進行同樣的投資操作。
自己的投資組合中保留一些穩定增長型公司的股票,因為在經濟衰退或者經濟低迷時期這類股票總能為我的投資組合提供很好的保護作用
一般來說,在股市災難發生時,百時美、凱洛格、可口可樂、MMM、Ralston Purina以及寶潔公司是投資者的好朋友,你知道它們將來也不會破產,並且很快它們的股票就會被市場重新估價,股價會重新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快速增長型公司是我最喜歡的股票類別之一:規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長性強、年平均增長率為20%~25%。如果你能夠明智地選擇,你就會從中發現能夠上漲10~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對於規模小的投資組合,你只需尋找一兩只這類股票就可以大振幅提高你的投資組合的整體業績水平。
。啤酒行業是一個增長緩慢的行業,但是透過搶占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以及吸引飲用競爭對手品牌啤酒的客戶轉向它們的產品,Anheuser-Busch已經成為一家快速增長型公司。酒店行業的年增長率僅為2%,但萬豪國際酒店集團公司在過去10年間透過不斷搶占該行業的大部份市場份額,其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20%。
華爾街對於那些擺脫困境後變成了緩慢增長型公司的快速增長型公司絕不會看在過去表現很好的情面上心慈手軟,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華爾街會將其股價很快打壓得一落千丈。
我所尋找的是那種資產負債表良好又有著實實在在的豐厚利潤的快速增長型公司。投資快速增長型公司股票的訣竅是弄清楚它們的增長期什麽時候會結束以及為了分享快速增長型公司的增長所付出的買入價格應該是多少。
在增長型行業中,公司業務一直在不斷擴張,而在周期型行業中,公司發展過程則是擴張、收縮、再擴張、再收縮,如此不斷迴圈往復。汽車和航空公司、輪胎公司、鋼鐵公司以及化學公司都是周期型公司,甚至國防工業公司的行為也像周期型公司,因為它們的盈利隨著各屆政府政策的變化而相應上升與下降。
如果你在錯誤的周期階段購買了周期型公司的股票,你會很快虧損一半還要多,並且還要等上好幾年的時間才會再一次看到公司業務重新繁榮起來。
,如果像百時美這樣的穩定增長型公司市值損失50%的話,那麽像福特這樣的周期型公司市值損失則會高達80%,
投資成功的困境反轉型公司股票的最大好處在於在所有類別的股票中,這類股票的上漲和下跌與整個股票市場漲跌的關聯程度最小。
那些對基利斯勒非常了解的投資者如果能夠勇敢大膽地在每股1.50美元的最低價位抄底買入的話就會獲得32倍的回報。無論買價是否最低,基利斯勒公司股票的表現都十分令人滿意。
1973年它的股價只有1美元,甚至是在政府出資幫助它擺脫困境之後,你仍然可以在1977年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買入,然後在1986年以每股60美元的價格賣出,而我卻錯過了這只股票。
其中一種是「出資挽救我們否則後果自負」(bail-us-out-or-else)類別,
還有一種「問題沒有我們預料的那麽嚴重」(little-problem-we-didn’t-anticipate)類別的困境反轉型公司,例如三哩島核電廠(Three Miles Island)。這家電廠發生的核事故並不像人們最初想象得那麽嚴重,而當公司遇到的災難比最初預料的小得多時往往會蘊藏著重大的投資機會。
還有一種「破產母公司中含有經營良好的子公司」(perfectly-good-company-inside-a-bankrupt-company)類別的困境反轉型公司
如果非得要說這種做法有什麽好處的話,唯一的好處就是那些由於「多元惡化」而陷入困境的公司有可能成為困境反轉型公司的候選者。
隱蔽資產型公司股票隱蔽資產型公司(the asset play)是指任何一家擁有你註意到了而華爾街投資大眾卻沒有註意到的價值非同一般的資產的公司,而這種有價值的資產卻被華爾街的專家忽視了
這種隱蔽資產可能十分簡單,只是一大堆現金,有時隱蔽資產則是房地產。
Pebble Beach公司的股票是不在交易所交易的場外交易股票。可能普通投資者並不熟悉,股價上漲了20多倍的Newhall土地農場公司(Newhall Land and Farming)的股票是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十分顯而易見。Newhall公司有兩項重要的資產:位於舊金山灣區的克威爾大牧場(Cowell Ranch)和價值更大的距離洛杉磯市中心北部30英裏的Newhall大牧場(Newhall Ranch)。這家公司在Newhall大牧場計劃修建一個社區,社區裏包括一個休閑公園和一個大型工業和辦公綜合性建築,並且正在建設一個大型購物中心。
這些未被華爾街註意到的資產可能隱蔽在金屬、石油、報紙、專利藥品、電視台中,甚至隱藏在公司的債務中。佩恩中央鐵路公司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情況。佩恩中央鐵路公司走出破產保護之後,公司的巨額虧損可以稅前抵扣,這意味著當它再次開始盈利時並不用繳納所得稅,那些年份公司所得稅率高達50%,因此佩恩中央鐵路公司浴火重生後就享有著50%的免稅優勢。
該公司的資產(表現為有線電視使用者)的巨大價值遠遠超過了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所有了解有線電視業務的人
投資隱蔽資產型公司的機會隨處可見,當然,要抓住這種機會需要對擁有隱蔽資產的公司有著實際的了解,而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隱蔽資產的真正價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的類別,因為公司的增長率不可能永遠保持固定不變。在我投資股票的這些年間,我看到很多公司開始時屬於一種類別,而結束時卻屬於另一種類別。快速增長型公司的發展過程就像人類本身的生命周期一樣,早期生龍活虎激情無限,但後來精力逐漸耗盡慢慢衰老。那些快速增長型公司不可能永遠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早晚它們的增長動力會被耗盡,然後變成增長率只有個位數的緩慢增長型或穩定增長型公司。
麥當勞是一家有名的快速增長型公司,但是由於有了數千家公司自己擁有的或者是從特許經營商那裏回購過來的分店,它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一家擁有價值巨大的房地產的隱蔽資產型公司。
最終這只股票的市場行情開始反映了真實情況,1971年這只股票股價跌到了每股25美元,1978年又跌到了每股14美元,到了1982年跌到了每股8美元。當我作為一位很年輕的證券分析師建議公司賣掉Inco股票17年之後,我已經成長為一位老成穩重的基金經理人,這時我為富達麥哲倫基金再次大量買入了Inco公司的股票,因為我發現此時這家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家困境反轉型公司。
當你所購買的是一家有潛力發展成為另一家沃爾瑪的年輕公司的股票,這家快速增長型公司有機會給你帶來10倍的高回報,而你卻把這家新公司當作穩定增長型公司並且僅僅為了兌現50%的回報就賣掉這只股票是十分愚蠢的。
分析一家公司的股票就像分析一個故事一樣,將股票分類只是分析公司股票的第一步。現在至少你已經知道了這個故事大致屬於什麽類別,下一步就是了解各種細節以幫助你猜測這個故事的未來到底會如何。
公司業務越簡單易懂我就越喜歡。當有人說:「這樣的公司連傻瓜都能經營管理」時,這反而讓我更加喜歡這家公司,因為或早或晚都有可能將會是由一個傻瓜來經營管理這家公司。
在我一生中無數次吃油炸圈餅或者購買輪胎的過程中,已經對它們的系列產品逐漸形成了一種感覺,而我對激光或者微處理器卻從來沒有產生過這種感覺。
13條選股準則公司名字聽起來枯燥乏味,甚至聽起來很可笑則更好
完美的股票應該屬於完美的公司,完美的公司經營的必定是很簡單的業務,這種很簡單的業務應該有一個聽起來枯燥乏味的名字,名字起得越枯燥乏味,公司就越完美,自動數據處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比如小鵬汽車?
如果你能夠及早發現這類公司的投資機會,那麽僅僅因其公司名字枯燥乏味或者荒唐可笑就會讓你的買入價格便宜好幾美元,這正是我總是尋找Pep Boys、卜·伊雲斯農場、聯合石頭(Consolidated Rock)這類名字枯燥乏味的公司股票的原因。
如果你能夠及早發現這類公司的投資機會,那麽僅僅因其公司名字枯燥乏味或者荒唐可笑就會讓你的買入價格便宜好幾美元,這正是我總是尋找Pep Boys、卜·伊雲斯農場、聯合石頭(Consolidated Rock)這類名字枯燥乏味的公司股票的原因。
公司業務枯燥乏味當一家公司不僅名字枯燥乏味,而且經營的業務也枯燥乏味時,我卻會感到非常興奮。瓶蓋瓶塞封口公司生產制造罐頭盒和瓶蓋,還有比這更枯燥乏味的業務嗎?在【時代】雜誌上,你只會看到對基利斯勒汽車公司CEO李·艾科卡(Lee Iacocca)的采訪報道而不會看到對瓶蓋瓶塞封口公司CEO的采訪報道,但這正是投資這家公司股票的一個有利因素,
一家業務枯燥乏味的公司與一家名字枯燥乏味的公司對投資者來說幾乎一樣好,而當一家公司業務和名稱都枯燥乏味時那就是最好不過了。
如果一家公司盈利水平很高,資產負債表穩健,從事的業務枯燥乏味,那麽你就會有充足的時間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該公司股票,那麽當它變成投資者爭相追捧的投資物件並且價格又被高估時,你就可以把它轉手賣給那些喜歡追風的投資者。
公司業務令人厭惡比只是業務枯燥乏味的公司股票更好的是業務既枯燥乏味又令人厭惡的公司股票。當一家公司的業務讓人聳肩表示懷疑和蔑視、令人作嘔或者甚至惡心得避之唯恐不及時,那就再理想不過了
大型的母公司根本不願意看到分拆上市後的子公司陷入困境,因為這樣可能會對這家子公司產生非常不利的公眾影響,反過來又會使母公司受到非常不利的公眾影響。因此,分拆出去的子公司通常具備十分良好的資產負債表,為今後能夠成功地獨立運作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
分拆完成一兩個月後,你可以檢視一下新公司的管理人員和董事這些內部人士中是否有人在大量購買自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就表明他們對新公司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就會賣掉AT&T的股票而只保留小貝爾公司的股票,並且用所有的資金盡可能多地買入小貝爾公司的股票。
如果你找到了一只機構投資者持股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持股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賺大錢的潛力股。
我也十分青睞於那些曾風光無限後來又被專業投資者打入冷宮的股票,例如股價跌入低谷時被機構投資者拋售的基利斯勒和埃克森石油公司的股票,其實這兩只股票此時正處於大反彈的前夕。
公司被謠言包圍:據傳與有毒垃圾或黑手黨有關
除非是固體垃圾處理公司的保齡球隊員,否則誰會穿這種運動衫呢?這才應該是你所夢寐以求的最理想的高級管理人員。
當著名的假日旅店和希爾頓酒店也開始經營賭場業務時,突然之間經營賭場業務的公司股票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
公司業務讓人感到有些壓抑
幾年來,這家總部位於侯斯頓地區的公司走遍全國各地收購當地屬於夫妻店形式的小殯儀館,就像甘尼特(Gannett)公司大量收購各個小鎮上的報紙進行整合一樣。經過大量收購整合後,SCI變成了殯儀館連鎖行業內的麥當勞。它只收購那種一周內能提供10多次殯葬服務的生意興隆的殯儀館,對那些一周只有一兩次殯葬服務的生意冷清的小殯儀館則置之不理。最終這家公司擁有了461家殯儀館、121處公墓、76家花店、21家喪葬用品制造供應中心以及3家棺材配送中心,因此它已經成功地對喪葬業上下遊進行了整合,這家公司後來由於為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的葬禮提供服務而名揚全國。
這家公司的絕妙之處在於,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專業投資者一直對這只股票避之唯恐不及。盡管SCI公司的經營業績記錄好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還是不得不到處奔走,懇求機構投資者聽聽他們介紹公司的發展情況,可是機構投資者仍然對他們的股票理都不理。
公司處於一個零增長行業中很多投資者熱衷於投資高增長行業,這裏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但我並非如此。相反,我熱衷於投資低速增長行業,例如塑膠小刀和叉子行業,我更喜歡的是比低增長行業增長率更低的零增長行業,比如殯葬服務業,往往在這種零增長行業中可以尋找到最賺錢的大牛股。
在增長率為零的行業,特別是讓人厭煩和壓抑的行業中,你根本不用擔心競爭的問題。你不必整天提心吊膽地防備著周圍潛在的競爭對手,因為根本沒有其他公司會對這樣一個零增長行業感興趣。
公司有一個利基
相比較而言,我更願意擁有一家地方性石料場的股票,而不願擁有20世紀霍士公司的股票,因為一家電影公司面臨著許多其他電影公司的激烈競爭,而石料場卻有一個利基(Niche)[3]。
目前國際鎳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鎳生產商,未來50年它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鎳生產商。有一次我站在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礦坑猶他州的賓厄姆礦坑(Bingham Pit)的大銅礦邊時,往下看著這個據說在宇宙上用肉眼也可以看到的人類最大的挖掘工程,我意識到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南韓人都沒有辦法「發明」這樣一個礦坑。
我總在尋找這種擁有利基的公司。一家完美的公司必須擁有一個利基。沃倫·巴菲特開始時購買的是位於麻省的新貝德福的一家紡織廠的股票,他很快發現紡織業並沒有利基。
,他從【華盛頓郵報】開始投資了很多傳媒業股票。我的想法和他基本上完全一樣,我盡可能多地買入了聯合出版公司(Affiliated Publications)的股票,這家出版公司擁有【波士頓環球報】。既然【波士頓環球報】在波士頓地區擁有90%以上的印刷廣告收入,怎麽可能會虧損呢?
都是當地最大的日報。隨著有線電視和傳媒業的股票在華爾街開始受到追捧,20世紀70年代早期那些發現了報紙和有線電視的獨家特許經營權價值的股票投資者都獲得了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投資回報。
擁有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就幾乎相當於擁有利基,如美國惠氏公司生產的銷量第一的止咳藥惠菲寧(Robitussin)、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感冒藥泰諾(Tylenol)、可口可樂、萬寶路。要取得公眾對一種軟飲料或者止咳藥的信任,不僅要投入大量的金錢,而且整個過程要花費很多年時間。
人們要不斷購買公司的產品
當周圍有如此多穩定行業的股票可供選擇時,為什麽非得要冒險購買那些易變行業的股票呢?公司是高技術產品的使用者
向一家生產自動掃描器的公司投資,還不如向一家安裝掃描器的超市投資。如果一台掃描器能幫助一家超市降低3%的成本,那麽僅此一項就會讓超市的利潤翻番。
公司內部人士在買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沒有什麽樣的秘密訊息能比一家公司內部人士正在買入自家公司的股票更能表明一只股票的投資成功可能性了。
從長期來看,內部人士買入股票的公司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當公司管理層持有公司股票時,那麽如何更好地回報股東就成了管理層最優先考慮的事情。
那些拿著上百萬年薪的公司CEO或者總裁買入幾千股自家公司的股票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訊號,如果連級別低的員工也在增加購買自家公司的股票時,那麽這種值得投資的訊號就更加明顯了。
公司內部人士賣出自家公司的股票通常沒有什麽意義,因而對此做出反應就會很愚蠢。如果一只股票的價格從3美元漲到了12美元,並且有9位該公司管理人員都在賣出股票,我就會對此加以關註,特別是當他們賣掉自己持有的大部份股票時。
但是公司內部人士購買自家公司的股票只有一個原因:他們認為股票的價格被低估了,他們相信最終股價肯定將會上漲)。
公司在回購股票
當股票被公司回購之後,這些股票就不再流通,因此該公司流通股份總數就相應減少。這首先會對提高每股收益產生奇妙的影響,每股收益的提高反過來又會對股價產生奇妙的影響。如果一家公司回購了自己一半的股份,而且總收益保持不變,那麽每股收益就會增長一倍,而很少有公司能夠透過削減成本或者銷售更多新產品讓每股收益同樣增長一倍。
除了回購股票的做法以外,企業運用多余資金一般還有以下幾種選擇:①提高股息;②開發新產品;③開拓新的業務;④進行收購兼並。
一般來說,定增是利空,註意
由於公司股份過度稀釋,導致公司盈利改善對每股收益的影響微乎其微,相應對股價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因此股東並未從公司的東山再起中獲得顯著的投資回報。
由於公司股份過度稀釋,導致公司盈利改善對每股收益的影響微乎其微,相應對股價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因此股東並未從公司的東山再起中獲得顯著的投資回報。
利基:源於法語。法國人信奉天主教,在建造房屋時,常常在外墻上鑿出一個不大的神龕,以供放聖母瑪利亞,它雖然小,但邊界清晰,洞裏乾坤,因而後來被參照形容大市場中的縫隙市場。在英語裏,它還有一個意思,是懸崖上的石縫,人們在登山時,常常要借助這些微小的縫隙作為支點,一點點向上攀登。20世紀80年代,美國商學院的學者開始將這一詞引入市場行銷領域。
利基是指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 有絕對優勢的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指企業選定一個很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並成為領先者,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壁壘,逐漸形成持久的有利競爭。
如果我能想到一家非常輝煌的企業,集中了垃圾處理公司、Pep Boys公司、Safety-Kleen、石料場以及瓶蓋瓶塞封口公司等所有這些公司最糟糕的因素於一身的話,那麽這家公司就非Cajun清潔劑公司(Cajun Cleansers)莫屬。
這家公司也正在計劃為數百萬公眾提供終生除汙保險,人們可以預付保險費,公司就保證將來負責清除所有他們不慎造成的任何汙漬,這筆沒有反映在財務報表上的一大筆表外收入很快就會源源不斷地湧入公司。
發現這家公司的收益在過去4年裏一直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長,沒有一個季度出現過下降,資產負債表上根本沒有任何負債,並且它在上一次經濟衰退中表現得也非常良好。我參觀了這家公司,發現即使是一只受過訓練的甲殼動物,也完全能夠監督凝膠清潔劑的生產過程。
我避而不買的股票避開熱門行業的熱門股
明顯是長線思維
熱門股票上漲得很快,總是會上漲到遠遠超過任何估值方法能夠估計出來的價值,但是由於支撐股價快速上漲的只有投資者一廂情願的期望,而公司基本面的實質性內容卻像高空的空氣一樣稀薄,所以熱門股跌下去和漲上來的速度一樣快。如果你沒能聰明地及時脫手賣出的話(事實上,你已經買入這種股票就表明你肯定不會聰明地及早賣出),你很快就會發現你的賬面盈利變成了虧損,因為當熱門股下跌時,它絕不會慢慢地下跌,也不會在跌到你追漲買入的價位時停留一段時間,讓你毫發無失真地賣出。
熱門股票上漲得很快,總是會上漲到遠遠超過任何估值方法能夠估計出來的價值,但是由於支撐股價快速上漲的只有投資者一廂情願的期望,而公司基本面的實質性內容卻像高空的空氣一樣稀薄,所以熱門股跌下去和漲上來的速度一樣快。如果你沒能聰明地及時脫手賣出的話(事實上,你已經買入這種股票就表明你肯定不會聰明地及早賣出),你很快就會發現你的賬面盈利變成了虧損,因為當熱門股下跌時,它絕不會慢慢地下跌,也不會在跌到你追漲買入的價位時停留一段時間,讓你毫發無失真地賣出。
又見
20世紀60年代再沒有一只股票能比施樂公司的股票更熱門了。那時影印行業是一個神話般的行業,施樂公司則從上遊到下遊控制了整個影印行業,甚至「施樂」成了影印的代名詞,這本應該意味著施樂公司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很多分析師也都這樣認為。1972年當施樂股價高達170美元時,他們斷言施樂公司將會無限期地持續保持增長,但是隨後日本佳能、IBM以及伊士曼·柯達公司都進入了影印行業,很快就有20家公司的影印機都能夠像施樂一樣影印出完全不同於原先潮濕檔的幹爽、整潔的檔。施樂公司對這種激烈的競爭非常驚恐,於是收購了與影印不相關的企業以進行多元化經營,但它根本不懂得如何經營這些收購來的企業,結果多元化經營失敗導致股價下跌了84%,但是施樂的那幾家競爭對手也好不了多少。
20世紀60年代再沒有一只股票能比施樂公司的股票更熱門了。那時影印行業是一個神話般的行業,施樂公司則從上遊到下遊控制了整個影印行業,甚至「施樂」成了影印的代名詞,這本應該意味著施樂公司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很多分析師也都這樣認為。1972年當施樂股價高達170美元時,他們斷言施樂公司將會無限期地持續保持增長,但是隨後日本佳能、IBM以及伊士曼·柯達公司都進入了影印行業,很快就有20家公司的影印機都能夠像施樂一樣影印出完全不同於原先潮濕檔的幹爽、整潔的檔。施樂公司對這種激烈的競爭非常驚恐,於是收購了與影印不相關的企業以進行多元化經營,但它根本不懂得如何經營這些收購來的企業,結果多元化經營失敗導致股價下跌了84%,但是施樂的那幾家競爭對手也好不了多少。
當其他的電腦公司被叫作「下一個IBM」時,你可能會猜到IBM將會經歷一段困難時期,事實上IBM後來的確陷入了困境。現在大多數電腦公司都努力避免成為下一個IBM,這也許意味著目前身處困境的IBM反而在未來有可能變得前途光明。
那些盈利不錯的公司通常不是把賺來的錢用於回購股票或者提高分紅,而是更喜歡把錢浪費在愚蠢的收購兼並上。
這種從興奮地高價買入到失望地低價賣出的輪回現象就像人們把他們的帆船買來賣去一樣。
我從來不明白大公司這麽做的原因究竟何在,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公司的管理層覺得收購小公司盡管成本高昂但過程非常刺激、令人興奮,而回購股票或者派發股息一點兒想象力也沒有、毫無刺激可言。
和我一樣,作
可能心理學家應該分析一下這種情況,有些公司,跟有些人一樣,就是享不了福而願意自找罪受。
可能心理學家應該分析一下這種情況,有些公司,跟有些人一樣,就是享不了福而願意自找罪受。
從羅馬帝國進行多元化將帝國版圖擴張到整個歐洲及北非以來,20世紀60年代是「多元惡化」最風行的年代。在60年代幾乎每一家受人尊敬的大公司都由於多元化收購導致經營惡化,當時那些最棒、最聰明的公司都相信它們既然可以管理好手中的業務,肯定也能管理好收購來的其他任何業務。
美國工業公司(U.S.Industries)在短短一年之間就進行了300次收購,它真應該把自己稱作「一天一家」
這個瘋狂的大收購時代在1973~1974年股市大崩盤時終於結束,那時華爾街才最終認識到,即使是最優秀、最聰明能幹的管理人員也並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才華橫溢,即使是最有魅力的公司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他們收購來的所有「癩蛤蟆」都變成「青蛙王子」。
收購成功的技巧在於,你必須知道如何選擇正確的收購物件,並且收購後能夠對收購來的公司進行成功的管理。
為什麽Melville公司透過收購進行多元化發展取得了成功而Genesco公司卻遭到失敗了呢?問題的答案與一個叫作「協同作用」(synergy)的概念有很大的關系。協同作用是「把相關的業務組合成一個整體並使整體比部份運作得更好」,其實不過是「二加二等於五」理論的學名而已。
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必須進行收購的話,我認為它最好是收購與自己的主業相關的公司,但是一般來說收購會讓我感到十分緊張。那些現金充足而且感覺自己實力強大的公司在收購中存在這樣一種強烈的趨勢:收購出價過高,對收購的公司期望太高,而收購以後卻管理不善。相比而言,我更願意看到一次強有力的股票回購舉動,因為這樣的回購對股價來說會產生最純粹的協同作用。
這些都是一旦冒險成功將獲得巨大回報但成功機會非常微小的高風險股票,也被叫作「小聲耳語的股票」,往往給投資人講述一個具有爆炸性效應的故事。
人們對這些股票的小聲耳語有種催眠作用,很容易讓你輕信,通常這家公司所講的故事有一種情緒感染力讓你容易意亂情迷,這就像聽到十分誘人的「噝噝」聲響讓你直流口水卻根本沒有註意到只有聲響卻沒有牛排在烤。如果你和我都購買了這種股票,那麽我們都得去做兼職才可能彌補在這種股票上的投資損失。在這種股票下跌變成垃圾股之前,可能會首先上漲一下,但是從長期來看,我所購買的每一只這種小聲耳語的股票都讓我賠了不少錢,以下是其中一些我慘遭失敗的股票投資案例。
這些一旦冒險成功將獲巨大回報但成功機會非常微小的高風險股票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會讓你賠上一大筆錢,除了這一事實以外,另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吹牛吹破天,卻根本沒有什麽實質內容,這也正是那些被人們小聲耳語的股票的本質。
對於這種小聲耳語的股票,投資者根本不必再費事計算公司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因為這種公司往往沒有任何收益。投資者也不需要計算市盈率,因為公司沒有收益也就不存在市盈率。
蘋果曾經也是個投機股
在蘋果電腦公司的股票上我賺得更多,因為那次我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在它上市第一天我就把全部股票賣掉得到了20%的高回報。我之所以能夠大量購買蘋果電腦公司的新股,是因為麻省認為這家公司的股票投機性太強,所以在它上市前一天規定只有富有經驗的投資機構才能購買它的股票。直到蘋果公司業務崩潰變成了一家困境反轉型公司後,我才又一次購買了它的股票。
在蘋果電腦公司的股票上我賺得更多,因為那次我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在它上市第一天我就把全部股票賣掉得到了20%的高回報。我之所以能夠大量購買蘋果電腦公司的新股,是因為麻省認為這家公司的股票投機性太強,所以在它上市前一天規定只有富有經驗的投資機構才能購買它的股票。直到蘋果公司業務崩潰變成了一家困境反轉型公司後,我才又一次購買了它的股票。
但是那些從其他公司中分拆出來獨立上市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讓我賺了很多錢。
小心過於依賴大客戶的供應商公司股票
歌爾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賣給了同一個客戶,這表明該公司的經營處於十分不穩定的狀態之中。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賣給了同一個客戶,這表明該公司的經營處於十分不穩定的狀態之中。
小心名字花裏胡哨的公司
一家好公司的名字單調乏味,最初會讓投資者聞而遠之,而一家資質平平的公司如果名字起得花裏胡哨卻可以吸引投資者買入,並給他們一種錯誤的安全感。
是什麽因素使一家公司具有投資價值?為什麽這家公司未來的價值會比現在的價值更高?關於以上問題的解釋有很多理論,但我個人認為,最終還是歸結為兩點:收益和資產,尤其是收益。
既然你能夠想到自己本身還代表著換取收入的盈利能力價值,那麽你可能也會想著把自己歸為我們前面提到過的6種類別股票中的某一類。在派對聚會上也許把不同的人按照6種基本股票類別進行分類是一種相當有趣的遊戲。那些所從事的工作比較穩定但薪水很低並且升職機會相當有限的人屬於緩慢增長型,這種人相當於美國電力公司這類的電力公司,圖書管理員、中小學教師和警察都屬於緩慢增長型股票。那些工作薪水豐厚、升職前景明朗的人,例如公司裏的中層管理人員,就屬於穩健增長型,相當於打工族中的可口可樂公司和Ralston Purinas公司。那些在較短的時間抓住機會賺上一大筆錢然後在其余不掙錢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依靠這筆收入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人,例如農民、酒店和度假勝地的服務員、回力球運動員、經營夏令營的商人以及聖誕樹的銷售商,就屬於周期型。記者和作家也大致屬於「周期型」,但是他們有可能因財富陡增從而成為潛在的快速增長型。依此類推,那些自己根本不是依靠勞動為生而依靠家族財富生活的人屬於像金礦股票和鐵路公司股票一樣的隱蔽資產型,例如那些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家夥、擁有信托基金的男男女女、大地主、錦衣玉食的富貴人家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人。
那些街頭流浪兒、無家可歸者、窮困潦倒者、破產者、被解雇者以及其他失業者,只要他們繼續奮鬥和進取,就有可能成為困境反轉型。
演員、發明家、房地產開發商、小企業家、運動員、音樂家和罪犯都屬於潛在的快速增長型。這類人失敗的可能性比穩健增長型要高,一旦這些屬於快速增長型的人成功了,他們的收入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增長10倍、20倍甚至100倍,使他們成為相當於塔可鐘或者Stop&Shop的明星一族。
當夏里遜·福特在洛杉磯還是一個到處遊蕩找活幹的木匠的時候,投資類似於可口可樂公司一樣穩健成長的公司律師似乎更明智,但是當看了福特先生主演的【星際大戰】等大獲成功的電影之後他的收入發生的巨大變化你就不會這樣想了。
經常翻閱股票走勢圖手冊會對你有所啟發。將走勢圖一張一張翻看下去你會發現,股票的價格線與收益線的波動是並駕齊驅的,如果股票價格線的波動偏離了收益線,它遲早還會回到與收益線相一致的趨勢上。
判斷股票價格是不是被高估的快捷方法就是比較股票價格走勢線與收益線是否相符。
都會涉及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price/earnings ratio),也被稱為本益比(P/E ration)、市盈率倍數(price-earning mutiple),或者簡稱為市盈率(P/E)。市盈率是用來描述股價和收益之間關系的一個簡單的數碼指標。
計算時用的是股票當前的價格(35美元),然後除以公司前12個月或者前一個財政年度的收益(在這個例子中,每股收益是3.50美元),用35除以3.50就能得出這家公司的市盈率為10倍。
市盈率可以看作一家上市公司獲得的收益可以使投資者收回最初投資成本所需的年數,前提當然是要假定公司每年的收益保持不變。
即使關於市盈率你什麽都記不住的話,你也一定要牢記一點:千萬不要買入市盈率特別高的股票。只要堅決不購買市盈率特別高的股票,就會讓你避免巨大的痛苦與巨大的投資虧損。除了極少數例外情況,特別高的市盈率是股價上漲的障礙,正如特別重的馬鞍是賽馬奔跑的障礙一樣。
利率水平對市盈率水平有很大的影響,這是由於在利率較低時,債券的投資吸重力降低,投資者願意在購買股票時支付更高的價格。但是除了利率之外,在牛市市場中形成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樂觀情緒能夠把市盈率哄擡到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未來收益如何預測公司未來的收益是多少?分析股票難就難在這個問題上。如何預測公司的未來收益呢?根據公司目前的收益水平進行的最佳預測就是根據經驗對這只股票的定價是否合理做一個大概估計。如果你確實根據公司當前的收益水平分析公司股價是否合理,那麽你就永遠不會在市盈率為40倍時購買寶麗來或者雅芳公司的股票,你也永遠不會為百時美、可口可樂或者麥當勞的股票支付過高的買入價格。然而你真正想知道的並不是當前的收益是多少,而是公司下個月、下一年或者下一個10年的收益將會是多少。
下單之前沈思兩分鐘
詢問競爭對手是我尋找新的具有上漲潛力的大牛股時最喜歡用的投資技巧之一。
當某家公司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承認另一家競爭對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時,你就可以斷定那家競爭對手公司肯定有些地方做得相當出色
La Quinta汽車旅館!
從聯合旅館公司的副總裁向我提到La Quinta這家經營非常優秀的公司,到5分鐘後La Quinta公司的畢哥勒先生說他剛好碰巧要到波士頓出差,整件事聽起來就像是預先安排好的一個圈套,故意要引誘我購買La Quinta公司數百萬股的股票,但是我一聽完畢哥勒先生的講述,就明白了這絕非一場事先安排好的圈套,如果當時沒有購買這只後來上漲15倍的大牛股,那才真的是讓我中了圈套。
La Quinta旅館去掉了所有不能給公司創造更多利潤卻只能增加更多成本的多余空間,包括結婚禮堂、會議室、寬敞的接待室、廚房以及餐廳。
正是因為不設餐廳,La Quinta節省了大量的資本投資,避免了一些很大的麻煩。事實證明,大多數旅館和汽車旅館的餐廳經營都是賠錢的,而且95%的客人不滿意都是由餐飲服務引起的。
在投資過程中我總是努力從每一次交談中學到一些新東西。透過與畢哥勒先生交談,我知道了旅館和汽車旅館向客人每晚收取的住宿費通常相當於一間客房實際造價的1‰。
因為一家La Quinta旅館的建造成本要比建一家假日酒店節省30%,所以我明白了為什麽La Quinta能夠以比假日酒店低30%的價格收取房費卻仍然能夠獲得同樣高的利潤。
畢哥勒先生說他們專註吸引特定的目標客戶——小商人。
而La Quinta則把它的連鎖分店建在其客戶最有可能進行商務活動的地區附近,如商業區、政府辦公樓、醫院以及綜合性建築。由於這些客人是來進行商務旅行而不是來旅遊度假的,因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事先預訂好房間,這使得La Quinta擁有了更加穩定而且更容易預測的客流。
這次會面後不久,我發現畢哥勒先生和公司董事會對每一件事都想得非常周全,這一點讓我很滿意。La Quinta公司已經是一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優秀企業,並非那種將會、可能、也許、很快就會成功的企業。如果公司只有成功的可能而事實上還沒有做到非常成功,那麽就根本不要購買它們的股票。
除了上述這些因素之外,我驚喜地發現在1978年只有三家證券公司在追蹤研究La Quinta公司,並且大型電腦構投資者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不足20%。我能看到的La Quinta公司唯一不太讓我滿意的地方就是它經營的業務不是那麽讓人厭煩。
我對La Quinta公司基本面的各種細節情況都進行了詳細研究,即使是這樣,我還是差一點兒就打算不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
後來我為麥哲倫基金盡可能多地大量買入了La Quinta公司的股票,10年間我在這家公司股票上的投資上漲了11倍。後來由於生產能源的幾個州經濟不景氣,導致這家公司經營陷入低迷。
我在投資Bildner’s公司股票上所犯下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錯誤:你幾乎詢問了所有與一家公司有關的問題,你得到的答案讓你對這家公司的感覺簡直太好了,但實際上你忘了詢問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而事實證明恰恰就是你忽略的這個問題讓你犯下了致命的投資錯誤。
都會提醒我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當時我並沒有等待一段時間,看一看在我辦公室附近的這家食品店已經獲得成功的經營模式在復制到其他地方以後是否也確實獲得了成功。復制經營模式之後,將當地的一家快餐店轉變成一家生意興隆的塔可鐘快餐連鎖店,或者是將當地的一家服裝店轉變成一家顧客盈門的The Limited連鎖服裝店,才稱得上是成功的複制,但是在事實證明這項經營模式複制工作確實成功有效之前就貿然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絕非明智之舉。
在公司經營能力得到證明之前,千萬不要提前貿然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我能等待一段時間,觀察一下公司的發展情況,再決定是否買入Bildner’s的股票,我可能當時就根本不會買入這只股票。
如何獲得真實的公司資訊
盡管作為基金經理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公司願意和我們進行交談,只要我們願意,一周交談好幾次都可以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是業余投資者需要知道卻又找不到的有用資訊,所有相關的資訊都明擺在那裏,只等著業余投資者自己來收集。
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都會非常誠實、坦率地與投資者進行交流,它們知道真實的資訊遲早要在下一次的季報中公布於眾,因此像華盛頓的政治家那樣把真相掩藏起來沒有什麽好處。
自從我的妻子卡羅琳在超市購買絲襪發現L’eggs公司以及我吃玉米餡餅快餐發現塔可鐘公司以後,我就一直相信逛街和吃東西是一個進行基本面分析的投資成功之道。
但是只有當你看到人們手推車裏裝著滿滿的狗糧排隊付款的情景,才能讓你真正相信這家公司的經營策略確實是卓有成效的。
大多數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並不像福特公司這樣,它們的長期債務總額大於現金總額,現金一直在不斷減少而債務卻一直在不斷增加,公司的財務實力越來越弱。
消費型的才這樣
如果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是15倍,那麽你應該預期這家公司每年收益增長率約為15%,其他公司與此類似。如果公司股票市盈率低於收益增長率,那麽你可能為自己找到了一只被低估的好股票。
如果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是15倍,那麽你應該預期這家公司每年收益增長率約為15%,其他公司與此類似。如果公司股票市盈率低於收益增長率,那麽你可能為自己找到了一只被低估的好股票。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收益增長率的一半,那麽這只股票賺錢的可能性就相當大;如果股票市盈率是收益增長率的兩倍,那麽這只股票虧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在為基金進行選股時,我們一直使用這個指標來進行股票分析。
盡管如此,作為公司研究工作的一部份,檢查一下現金頭寸(以及有關業務的價值)是十分必要的,你根本不知道何時會在無意中碰上一家像福特公司那樣每股凈現金很高使實際股價變得十分低的好股票。
在公司面臨危機時,負債的種類和實際數額在決定公司存亡上具有同等的影響力。負債可以分為無固定到期日可要求提前償還的短期負債(bank debt)和有固定到期日不能要求提前償還的長期負債(funded debt)。
股息你知道唯一讓我高興的事情是什麽嗎?就是收到我的股息。——約翰D.洛克菲勒,1901年
票當然比不派發股息的股票更受青睞。投資者希望得到股息並沒有什麽不對,郵寄來的股息支票花起來當然十分方便,即使對大富豪約翰D.洛克菲勒
那些小公司由於不派發股息可能會增長更快,它們把本來應該用來派發股息的資金用來進一步擴張業務。公司發行股票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進行擴張同時又不用承擔銀行貸款的債務負擔。不論何時只要有機會我都會把我的投資組合中那些派發股息卻發展緩慢的老公司的股票換成不派發股息卻發展迅速的新公司的股票。
如果你買入一只股票是為了獲得股息,那麽你就要弄清楚這家公司在經濟衰退和經營糟糕時期是否仍然能夠支付股息。
盡管一家紡織品公司堆滿倉庫的布料根本沒人願意買,但是它的賬面價值仍然是每碼4美元,事實上即使每碼布料只賣10美分,也不可能把積壓的布料全部清倉處理掉。這裏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產品越接近最終制成品,制造出成品以後再次出售的價格越難以預測。大家都知道棉花的價格是多少,但是誰也無法確定一件橙色純棉襯衫的價格會是多少;雖然大家知道一塊金屬的價格是多少,但是誰能確定用這塊金屬制成的落地燈的價格會是多少呢?
就像賬面價值經常會高估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一樣,賬面價值也經常會低估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而在這種公司的股票之中你可能會找到隱蔽資產型大牛股。
當一家公司擁有另外一家獨立公司的股份時,可能也是一項隱蔽資產,就像雷蒙德公司(Raymond Industries)擁有Teleco石油公司(Teleco Oilfield)的股票就是一項隱蔽資產。
專註的隱蔽資產型公司投資者都在尋找這樣的投資良機: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看起來根本沒有什麽發展前途,但是每年都擁有很高的自由現金流量,而公司股東卻並不打算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
從好的方面來說,如果一家經營狀況不景氣的公司存貨開始逐步減少,那麽這應該是公司經營情況好轉的第一個訊號。
即使公司破產並已經停止正常經營,仍然必須繼續支持養老金計劃的執行。
增長」作為「擴張」的同義詞,是華爾街上最常見的錯誤概念之一,這個概念使人們忽略了那些真正卓越的增長型公司,例如菲利普·莫裏斯公
如果你發現了一家每年都能找到合理的辦法提高產品價格同時又不會損失客戶的公司(像香煙這種讓人上癮的產品就非常符合這種要求),你就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這裏也許有一個復雜難懂的地方,那就是在行業復蘇階段,公司業務好轉,行業內稅前利潤率最低的公司將會成為最大的黑馬。我們來看看下面兩家目前銷售收入都是100美元的公司在業務好轉前後稅前利潤發生了什麽樣的變
股票分析要點
笑死
機構投資者持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比例。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低越好。
機構投資者持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比例。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低越好。
第三部份 長期投資
如果你不能說服自己堅持「當我的股票下跌25%時我就追加買入」的正確信念,永遠戒除「當我的股票下跌25%我就賣出」的淪陷性錯誤信念,那麽你永遠不可能從股票投資上獲得什麽像樣的回報。
第二個可能發現特別便宜的股票的特殊時期,是在股市崩盤、大跌、激烈振蕩、像自由落體一樣直線下跌的時候,這種現象股市每隔幾年就會出現。
股票市場投資建議的一個最大麻煩是,無論是好是壞,它都會深深印入你的腦海,你怎麽也無法擺脫它們的影響,後來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你竟然發現自己正在按照這個建議進行投資。
基於「M1正在提高」這種原因就賣出股票,甚至你根本不清楚M1到底是什麽,還有比這更愚蠢的理由嗎?
就在不久前我們聽到一些警告(排名不分先後):油價上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油價下跌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美元堅挺是一個壞的征兆,美元疲軟也是一個壞的征兆;貨幣供給降低是警鐘,貨幣供給增加也是警鐘;人們由對貨幣供給數據的過度關註已經轉換為對預算和貿易赤字的過度恐懼。肯定又有許多投資者因為以上種種說法一再重復傳播產生的煽動效應而賣出了他們手中的股票。
比如,當油價下跌時,很明顯將會對石油服務公司產生影響,但對制藥公司沒有什麽影響。1986~1987年,我認為美元匯率下跌會降低那些大部份汽車在美國銷售的外國汽車制造商的利潤,於是我賣出了捷豹(Jagur)、本田、Subaru和沃爾沃汽車公司的股票。
我經常用其他類別的股票來替換穩定增長型公司的股票。期望從穩定增長型股票中找到一只10倍股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一只穩定增長型股票的股價線超過收益線,或者市盈率遠遠超過正常市盈率水平,你應該考慮賣出這只股票,等股價回落後再買回來,或者買入其他沒有上漲的穩定增長型股票,就像我做的那樣。
與周期型股票在周期將要結束時市盈率會越來越低完全不同,快速增長型公司的股票卻會越來越高,甚至可能會高到不可思議和不合邏輯的程度。你還記得我們前面談過的寶麗來公司和雅芳公司,以它們如此龐大的市值規模,市盈率竟然會高達50倍?任何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都能看出此時應該賣出股票了。雅芳計劃銷售十億瓶香水?這怎麽可能實作呢?果真如此的話,美國每兩個家庭主婦中就得有一個是雅芳的銷售業務代表。
賣出一只困境反轉型股票的最佳時機是在公司成功轉危為安之後,所有的困難都已經得到解決,並且每個投資者都知道這家公司已經東山再起了。
管理層宣布將發行超過總股本10%的股票,籌資進行多元化經營。
第18章 12種關於股價的最愚蠢且最危險的說法
從那以後,我又接二連三地聽到許多關於股票價格波動的錯誤理論,每一種理論都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可是這些錯誤理論卻已經廣為流傳逐步滲透到公眾的投資理念之中。
股價已經下跌這麽多了,不可能再跌了
你總能知道什麽時候一只股票跌到底了
股價已經這麽高了,怎麽可能再漲呢
股價只有3美元,我能虧多少呢
最終股價會漲回來的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等到股價反彈到10美元時我才會賣出
我有什麽可擔心的,保守型股票不會波動太大
等的時間太長了,不可能上漲了
看看我損失了多少錢,我竟然沒買這只大牛股
我錯過了這只大牛股,我得抓住下一只這樣的大牛股
股價上漲,所以我選的股票一定是對的;股價下跌,所以我選的股票一定是錯的
在我整個投資生涯中,我從未購買過一次期權,也沒有購買過一次期貨,我現在仍然根本不想購買期權和期貨。要想從一般的股票投資上賺錢本身就已經十分困難了,要想在這些如同賭博一樣的期貨或期權交易上賺錢更是難上加難。據我所知,除非是一個專業的期權或期貨交易者,否則想從中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沃倫·巴菲特認為應該將股票期貨和期權交易確定為違法行為,我完全贊成他的觀點。
賣空的投資者所盼望的是,以很高的價格賣出借來的東西,再以很低的價格購買用於歸還的東西,利用賣出和買入的差價來獲利。
在你賣空一只股票以前,只是確信這家公司經營將會崩潰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巨大的勇氣,而且要有充足的資本使你能夠在股價沒有下跌甚至股價反而上漲這種更糟糕的情況下繼續堅持。
1982年中期到1983年中期,小型高科技公司受到市場的熱捧,結果導致了後來同樣是這些原來被市場鐘愛有加並且經營上也沒有出現什麽差錯的公司股票的暴跌
畢竟,1987年10月股市崩盤時,真正發生虧損的是那些在大跌時賣出股票使賬面虧損變成了實際虧損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