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LPR繼續「按兵不動」,專家:短期無再度下調的空間
4月22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報價:1年期品種報3.45%,上月為3.45%;5年期以上品種報3.95%,上月為3.95%。
這也是繼3月LPR維持穩定後,4月LPR繼續「按兵不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符合市場一致預期。
王青:未來LPR報價仍有可能跟進MLF利率下調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物價水平偏低影響,當前實體經濟實際融資成本偏高,著眼於提振宏觀經濟總需求,未來LPR報價仍有可能跟進MLF利率下調。
在「春節錯月」效應過後,3月CPI同比漲幅大幅回落至0.1%,預計4月會小幅回升至0.3%左右,短期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將處於低位執行狀態,而上半年PPI同比還將維持負增長,回正難度較大。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物價水平糊價格預期目標相比仍有距離。一季度體現綜合物價水平的GDP平減指數為-1.1%,這意味著考慮物價因素,當前企業和居民實際貸款利率仍然偏高。由此,下一步有必要透過下調政策利率來引導名義貸款利率下行,緩解實際利率偏高的壓力。
更為重要的是,年初樓市偏冷,房地產施工數據及房企資金來源數據都在下滑,需要持續關註房地產行業對宏觀經濟的拖累效應。可以看到,3月出口、工業生產同比增速出現回落,居民消費不振現象也在延續,宏觀經濟依然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問題。
由此,綜合當前物價和經濟走勢,王青判斷三季度MLF利率有可能下調。「這將帶動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報價跟進調整,進而帶動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LPR報價下調帶動貸款利率下行,也將為今年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王青認為。
溫彬:LPR報價維持不變,旨在防空轉、提效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今年以來貸款利率繼續大幅下行,銀行凈息差延續承壓,LPR報價短期無再度下調的空間。同時,年初以來存款競爭加劇,整體上不利於核心存款的成本控制,LPR加點下調進一步受限。為此,監管要求2024年4月底前全部存款實作自律定價。各行遵守存款自律的情況,也關系到後續整體負債成本壓降成效以及存款掛牌利率下調是否進一步落地。
「當前部份信貸利率已經較低,LPR報價維持不變,也旨在防空轉、提效率。」溫彬表示,伴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經濟更為輕型化,信貸需求較前些年有所轉弱。而在部份金融機構的規模情結下,信貸投放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進而推動貸款利率持續下行。
在此過程中,部份企業借助自身優勢地位,用低成本貸款融到的錢買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別的企業,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這就容易形成空轉和資金沈澱,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為此,在2月LPR大幅調降後,近期延續「按兵不動」,也可緩解貸款利率過快下行而引致的資金空轉套利行為,提升資金執行效率。
周茂華:相應政策工具空間充足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年初以來數據顯示經濟復蘇與實體融資情況整體理想,2月份5年期LPR超預期調降25個基點,政策效果有望逐步釋放,同時部份銀行凈息差壓力大,4月LPR維持不變。
但展望後市,降準、降息、定向工具仍在工具箱,但具體實施需要看宏觀經濟修復、物價回升及房地產復蘇節奏而定。「目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物價水平低於趨勢水平,外需前景復雜,國內經濟進一步修復需要偏積極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降準、降息等總量工具仍是有效改善實體經濟融資環境、刺激消費和投資的常用手段,相應政策工具空間充足。」周茂華說。
此外,結合央行在4.18 國新辦釋出會上的表態,當前實際利率水平雖偏高,但結構存在差異,維持現狀或是較好選擇。對於服務業和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實際利率是較低的,不會抑制相關企業的生產積極性;舊動能及部份需最佳化的行業,實際利率稍微高一點,可以促進調結構、控產能、去庫存。這樣,即助推經濟增長,又引導存量金融資源結構調整,也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總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結構上有增有減」要求的體現。
因此,在政策利率未調降、降準或存款利率下調未落地之前,LPR大概率維持穩定,以「統籌兼顧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健康性」。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責編:史健 | 審校:李金雨 | 稽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