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為什麽總感覺唐朝及以前政府很有錢,但是宋朝、明朝、清朝政府卻很窮,幹什麽都國庫空虛,連仗都打不起?

2018-01-18財經

首先,題主你的感覺是錯誤的。

「比如漢朝、唐朝總打仗,雖然也造成一定民生問題,但沒有造成國家崩潰啊,也沒說打不起;可是宋朝以後,感覺做什麽都國庫空虛,似乎稅收只夠發官員薪金和皇帝揮霍,腐敗截留應該是每個朝代都有的問題,是不是稅收制度和軍事制度出現了問題?」

咱們一條一條說:

漢朝唐朝總打仗,造成的民生問題可不是「一定」的民生問題,而是很大,非常大。

漢唐兩朝,武功最盛的無過於漢武帝,唐太宗。而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下「罪己詔」的皇帝,他釋出了中國第一篇罪己詔——【輪台罪己詔】,反思的就是自己多年來窮兵黷武的罪過,罪己詔的釋出代表了他重新開機了文景時期的無為政策。實際上,漢武帝的窮兵黷武給漢朝帶來的影響遠不是一篇罪己詔能夠免除的,文景之治留下的國帑幾乎一空,國內的戶口(死傷,流亡)損失近半。所以他才要開鹽鐵專營來補充收入,武帝晚年的漢朝,離崩潰也只差一步。

太宗的情況略強於武帝,但也沒好太多。唐朝經過太宗朝的一系列對外戰爭以外,到征伐薛延陀為止,已經筋疲力竭。後來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也不能挽留士兵們的抵觸心理,唐朝征伐高句麗的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後主動撤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的厭戰情緒已經到了極點,無論從後勤還是士氣上都無法再繼續了。

至於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這種作死行為,更是反面典型。

之所以唐朝以前的王朝給人一種很能打的感覺,是與他們的軍制有關,具體的說,是唐高宗以前,中國的軍制是府兵制。

所謂府兵制,是一種現代人看起來很魔幻的軍事制度。俗語講「皇上不差餓肚兵」,在當時是不成立的,因為皇上基本不管飯。朝代初期,地多人少,朝廷分給百姓土地,百姓平時種田,每年進行軍事訓練或者服役(一般為一個月),戰事奉調出征,重點是——武器,糧食,裝備,全部自備。

是的,為朝廷打仗,還得自己掏路費。

當然也不是全無好處,比如你家只要出了一個士兵,賦稅徭役可以全免,而且打贏了仗有獎賞,漢唐時武功繁盛,很多猛人可以透過打仗發財,所以奉詔出兵也是一條上進的路子。

武器是很貴的,糧食也不便宜。朝代初期,老百姓因為土地眾多,也能準備的起。這種兵制有一個極大的好處——朝廷養兵成本極低,幾乎為零。

同樣的十萬貫錢,唐朝政府可以全部用來購置軍需發動戰爭,而宋朝政府可能什麽都不幹,大軍在軍營裏待幾天就吃光了。從古到今打仗都是打錢,這種兵制差別帶來的後果當然截然不同。所以終宋一世,主動出擊都非常少,就算出擊結局大部份也很慘。

而唐朝的府兵制,並沒有持續到朝代結束,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到了高宗朝的中期,府兵制就基本解體了,至高宗征高句麗之後,府兵制就徹底結束歷史舞台了。從此唐朝開始了募兵制,也從募兵制開始以後,唐朝的武功就明顯開始萎縮,武周時期就已顯頹勢,吐蕃這種對手,跟太宗時期的東突厥比完全是小朋友,可是就這種對手也和大唐耗了上百年,可見兵制改變對戰鬥力影響之大。

宋朝之所以沒有繼續府兵制,原因很簡單——防變。

宋朝的立國政策從一而終,就是防變,一切為了防止國內叛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切都是可以犧牲的。怎麽防變呢?控制軍權。而控制軍權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軍隊的財政來源,宋軍全靠中央財政養活(事實上宋朝也沒有地方財政),而且宋朝實行「以兵代賑」,在災區征兵代替賑濟,頗有點現代福利的意思。結果是以統一王朝中最小的疆域(就算宋朝是統一王朝),居然養出了百萬雄師,朝廷的錢都消耗在了養兵上,自然沒錢打仗,宋英宗自己說:「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冗兵已經成為了宋朝最沈重的負擔。所謂宋軍對外戰爭70%的勝率倒也不是瞎說,因為高勝率來自於高挨打率——宋軍極少主動出擊。

明朝清朝政府沒錢嗎?

絕對不是,明清政府是有錢的,尤其清朝政府,真是有錢。

古代社會,在財政體制沒有根本性轉變的情況下,人口對財政收入有決定性影響。即使是被吹上天的「富宋」,農業稅也依然是絕對的第一大稅種(事實上宋朝根本就沒富到哪去)。明朝的財政收入有很大的問題(士紳不納稅),但由於人口的巨大增長,財政收入依然是很可觀的。經過張居正改革的萬歷朝廷,能在王朝晚期還打贏「萬歷三大征」就是明證。

至於明末崇禎朝廷窮的當褲子,一是因為政治腐敗,二是因為天災連綿,災荒太嚴重。不能算作正常情況。

而清朝政府更是厲害,清朝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斷重新整理中國封建王朝的記錄,1911年前十個月甚至收到了3億兩!當然這個跟傳統的財政收入沒什麽關系。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是相對比較科學的,基本做到了人人交稅,所以康熙帝屢次征伐,乾隆朝的「十全武功」也都不至於打的傾家蕩產。如果說漢唐武功強盛的話,實際上比起疆域來,清朝才是穩定控制疆域最大的王朝。而到了晚清,當內憂外患不斷襲來的時候,清政府又可以使用金融工具了,這實在是個巨大的外掛,不然清朝是決然撐不到1911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