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銀行市場上,工農中建交郵儲可謂是有名的六大行,這些大行的市場影響力極強,他們的成績單也代表著整個市場的發展方向,如今半年成績單都已經公布,我們該怎麽看六大行的市場表現呢?
一、六大行上半年有5家凈利、營收下滑
據澎湃新聞的報道,國有六大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交齊2024年上半年成績單:其中5家銀行出現凈利潤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今年前6個月,國有六大行合計實作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下同)總計6833.88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900.2億元,今年上半年合計日賺37.54億元。今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繼續集體走高;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因素影響,國有六大行的凈息差持續承壓。
今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的賺錢能力、資產總額的排名與2023年保持一致。以資產計,工行、農行、建行、中行、郵儲銀行和交行是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盈利方面,工行上半年實作凈利潤1704.67億元,建行緊隨其後。
農行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凈利潤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國有大行。
工行、建行、中行、郵儲銀行和交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9%、1.80%、1.24%、1.51%和1.63%,可對比的是,2023年工行、建行、農行、中行、郵儲銀行和交行去年實作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80%、2.44%、3.90%、2.38%、1.23%和0.68%。
二、銀行業當前的難關怎麽過?
上半年,六大行中有 5 家出現凈利、營收下滑的情況,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註。銀行業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其發展態勢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對整個經濟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該怎麽分析這件事呢?
首先,六大行中五家銀行凈利、營收的下滑,看似意外,實則在情理之中,這已成為當前銀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宏觀經濟環境的波動、金融市場的變革、以及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共同作用下,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現象背後,是銀行盈利模式的深刻變革和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
其次,當前伴隨著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寬松貨幣環境下的存貸利差收窄,持續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央行透過降低基準利率、降準等方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銀行的資金成本下降。然而,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不足,銀行的貸款利率也在不斷下降。存貸利差的收窄使得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受到挑戰,盈利能力下降。此外,寬松貨幣環境下的低利率還對銀行的理財業務、同業業務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低利率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吸重力降低,客戶資金流向其他投資渠道。同時,低利率也使得銀行同業業務的收益率下降,同業競爭加劇。
第三,面對上述挑戰,對於當前的銀行來說,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擺脫過去單純依靠存貸利差獲取利潤的發展模式,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這意味著銀行需要更加註重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比如手續費和傭金收入、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中間業務。此外,金融科技的套用也是提升銀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透過數碼化轉型,銀行能夠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從而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第四,長期來看,銀行要實作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自身定位。這不僅意味著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構建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有的銀行可能專註於綠色金融,有的可能深耕於科技金融,還有的可能在跨境金融服務上具有獨特優勢。透過差異化競爭,銀行能夠更好地滿足特定客戶群體的需求,從而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因此,面對凈利、營收下滑的現狀,中國銀行業正站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只有透過不斷創新和轉型,積極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銀行才能在未來實作可持續發展。這要求銀行不僅要關註短期的財務表現,更要著眼於長期的戰略布局,努力培養自身的特色優勢,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