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郭宇鵬和顏奕填是我十年前的同事。那時候,我還在CCDI上海總部做經營經理,他們是深圳分公司公建事業部的設計總監,我們在不少專案上有過愉快的合作。後來,我離開了CCDI,他們也陸續離開了。彼此聯系不多,但我知道他們一直在深圳設計的前線繼續深耕於建築行業。
轉眼,他們創業開公司七年了,跟很多建築師一樣,踏踏實實的先把專案一個個做出來,等待厚積薄發的一天,所以這些年,他們很低調,沒有對公司和作品做過宣傳,盡管不少建成的專案也成為當地城市的地標建築。
受郭宇鵬的邀請,我到深圳拜訪AND和境設計,用9天的時間,對公司進行全方位的沈浸式的體驗感受,也對兩位前同事,如今的公司創始人和管理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公司的名字和願景
取名和境, 「和築品質,境創未來」 ,以和為貴,蘊含古老的中國東方的智慧,期許公司、專案、團隊,能達到「和」的境界,和諧、合作。一個專案的成功,外部需要專案與基地環境的「和」,設計團隊與業主的「和」。而在公司內部,領導與員工的「和」,同樣也是公司有序發展的基礎。
英文名 AND是「Architecture,Nature,Design」 的三個首字母,創新思維,關心城市,追求品質,與兩位創始人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於是AND和境設計的名字就定下來了。公司以 黑、白、「和境灰」 作為主色調,打造 理性優雅的專家型 設計公司的形象。
對於每個專案,郭的角色相當於 產品經理 ,從開始接洽客戶,到最終完成作品,全程跟進,使公司能在合理的周期,預算,人力下,做出好的作品。而顏,則是 產品設計師 ,從美學的角度去追求極致。
因為有了過往眾多專案經驗的積累,每個專案從勘察基地,觀察專案周邊情況開始,郭就對專案有了代入感和預判,腦中自動從過往經歷、學習、參觀的專案中,檢索出對標專案,很快找出專案的痛點,讀取客戶的需求。
專案要標新立異,成為地標性建築,還是自然而然的融入當地城市文脈?顏追求的,並不是形而上的地標性,他認為,合適的建築會呈現出合適的狀態,這是 水到渠成 的。每個專案會受到城市,區位,文化、業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他欣賞多元性的城市,紐約、東京、香港,城市能在展現多元融合的狀態下,呈現出建築的個性。大多數建築,或輕,或重,或古典,或現代,雖各具特色,但能很好的融入城市文脈中,變成了背景,突出了幾棟標誌性建築,整個城市 多元而和諧 ,有看頭有內容。
一個好的城市,就像 一篇娓娓道來的文章 ,不需要每句話都語出驚人,而是眾多語句互相聯結,有邏輯有觀點,而其中的幾句話讓你印象深刻。有些城市如杜拜,給人純粹的物欲和金碧輝煌爭奇鬥艷的感受,城市缺少了一致性,協調性。
市場布局
選擇 深耕大灣區 ,一方面是 先天的因素 ,兩位創始人都成長、學習於此,深刻了解這一方土地的人文、地理、生活、習慣和需求。後來的職業發展道路上,也是在這裏從稚嫩的初級建築師到成熟的設計總監,並積累了人脈和資源,在這裏創業是 天時地利人和 。
同時,大灣區現在發展迅速,正成為 全世界設計的舞台和競賽場 ,他們預判,未來5年內,大灣區還會繼續有大量的開發和建設,之後,建設速度會逐漸放緩。這裏雲集了來自全球頂尖的設計力量和開發機構,形成了多元化,不局限的市場環境。而這些良性競爭,也激勵著他們和團隊以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對於和境來說,這裏有巨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要抓住現在最好的機會,同時公司時刻有緊迫感,因為市場上充滿了競爭和挑戰。如何能在大灣區站穩腳跟,
能分到一塊蛋糕,還能持續的吃到蛋糕
,他們認為,高品質呈現每一個專案,做一份基業長青的公司和事業,是站穩腳跟的立足點,也是
唯一有效的競爭力
。
好的專案除了好的設計創意,也需要配備 完善的後期服務 ,才能保證細節,達到專案的高品質落地。相對於大型設計院對於產工比的約束,他們作為精品設計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在專案的人員配置上,有 更大的自主權 ,在同等規模的專案上配備更多的人力以達到更高的標準更好的出品。
除了大灣區,他們也布局了全國其他地方的市場,專案在湖南,海南,河南,江西,上海周邊逐漸落地,但 大灣區始終是核心的市場 ,因為物理距離會影響後期服務。
和境的主要專案類別是 商業綜合體 ,占70-80%的比重;同時也在高端住宅、文體、產業園方面有品質優秀的作品產生。未來將繼續走專業化發展路線,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專案類別進行深耕。近幾年,和既有的客戶以及一線開發商持續合作,同時也會開拓部份二線開發商以及非專業類客戶。
對於每個專案,和境都會配以 雙總監 ,經營總監負責客戶的對接,了解需求,而設計總監會協調設計資源,進行服務和管理。公司有技術決策委員會,對技術進行終極把關。每個設計作品,都是群策群力,在集體的智慧上逐漸豐滿後的結果。和境的目標是,做個 有口碑的設計公司 ,穩紮穩打,使公司能夠長遠的走下去。
產品研發、品牌打造
創業7年,基於創始人原有客戶資源的專案機會和個人品牌口碑來獲取專案機會,兩位創始人把精力都投入在具體專案的設計和落地上。
和境設計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對於產品的策劃思維,對於設計的創作能力,以及對於專案的總包管理能力,這些都可以為客戶提供價值,其中, 專案的品質保證 是重中之重。
今年開始,將從 品牌角度 對公司的資源進行梳理,將 「 和境設計AND」 這個品牌進行輸出和推廣,包括搭建網站和公眾號,對專案進行文案的撰寫和輸出推廣;梳理公司的歷史,形成明確的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觀。
並且,對於公司核心競爭力,進行沈澱,對內進行員工的培訓和提升,對外展現公司的專業度,形成 「洞見」 ,醞釀一片有文化沈澱、有核心價值觀的土壤。
公司成立的契機
郭和顏是在2013年陸續離開CCDI,沿著不同的職業軌跡發展。透過多年在不同的平台上,與一線地產開發商在眾多頗具規模的專案上的合作,他們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讀取客戶需求,捕捉專案痛點,還是管理團隊的能力。
7年前,他們都快到四十不惑的年紀,專案上仍經常受制於公司的約束和安排,對客戶、團隊的選擇缺少自主權,無法以自己的目標和要求操盤專案,內心經常有 糾結和不甘 ,想改變,等待著時機。
機會總是給思想上 謀求變化 的人準備。等待中,合適的機遇出現了,兩位之前的戰友聊了聊,郭的性格隨和,相對理性,擅長和人溝通交流,可以負責對外客戶的開拓和維護,同時對內負責公司的營運和技術;而顏更感性,對設計的美感有極致的追求和堅持,負責專案創作和品控,滿足公司品牌在設計高度上的追求。
兩位創始合夥人彼此互相了解,有 趨同的人生價值觀,相似的審美, 並且具有 包容性, 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可以達到 1+1 〉2 的效果。一拍即合, 2014年,在公園旁邊的一個小公寓裏,20多平米,6張桌子,一個茶席,和境設計成立了。
和境的第一個辦公地點
公司成立之初,團隊不大,專案也不多,相比於之前在其他大平台打工,受產值、業績和上級要求帶來的壓力感,創業之初的日子是輕松舒適的,可以選擇自己欣賞的客戶和感興趣的專案,可以透過與客戶深入溝通以獲得更合理的設計周期。那時候是顏最舒服自在的狀態,郭則一直醞釀著機會,希望公司能擴大規模。
和境的第二個辦公地點
隨著團隊的擴大和獲取專案的增多,公司也逐漸的變換了節奏和狀態,從之前輕松的狀態,到更快節奏更有序的擴大和運作,之前的公寓已承載不下新加入的成員,公司先搬到了廠房,後來又搬到園區,以工作室的形式與其他公司共享一個大的辦公環境。
和境的第三個辦公地點
3年前,公司搬到了現在的辦公室,深圳南山科技園核心區產學研基地,公司擁有 完全獨立 的辦公環境。產業園區周邊有很多的設計公司以及大學校區,既可以很方便的與合作夥伴進行合作交流,也能吸引到優秀的學生資源。
辦公室光線充足敞亮,完全敞開,局部兩層,視線通透,一樓有大會議室,二樓有茶室和小會議室,兩位老板沒有辦公室,流動辦公,營造出完全 開放、平等 的公司環境。
和境的第四個辦公地點
和境的人才觀
年輕的成長型設計師 在和境可以全方位的接觸專案,因為作為一個中小型精品事務所,公司對於角色定位和任務分配會更靈活,設計師可以參與各種不同類別的專案,也可以跨越不同的設計階段,既可以一個專案從草圖階段一直跟進到施工配合,也可以深入參與不同專案的某個階段,更紮實的鍛煉專業能力。
透過在不同類別、不同階段中去嘗試,了解到自己擅長的,或者感興趣而希望深耕的地方,深入學習,希望這裏成長的人才,是 全面且有一技之長 的。
而對於 高級的人才 ,和境希望自己能像很多知名的國際建築事務所一樣,透過創始人的努力,打造出公司的品牌,平台和土壤,而具有相似價值觀和目標的高級的人才就可以陸續的加入,並將品牌、設計理念、公司文化進行 繼承並行揚 。
未來幾年,公司會更註重人才的積累和團隊成員的成長,這是十分緊迫的任務。花拳繡腿無法在大浪淘沙的市場中長期立足。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練好基本功,在機會到來之前,要提前準備好。兩位創始人意識到,目前公司在創意、技術、服務、管理上仍有不足,迫切需要更大力量的投入,使團隊一起快速成長。
公司一個月一次的舉辦 " AND和境課堂" ,透過內部的同事和邀請外部的業內資深人士進行分享,提高大家的專業知識。就像手藝人,在打造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之前,先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前期的課堂主題非常的務實,包括辦公樓、學校、公共配套設施、幕墻、地下室等日常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我正好親身感受了一次「和境課堂」,氛圍很好。在周五下午,大家都停下手頭的工作。本來辦公室就是敞開式的上下兩層。大家或站或坐,有一樓的,也有二樓的,一起認真聆聽分享者的內容,有問題就直接喊出來進行交流。
這次的主題是「辦公樓的設計要點」,郭總結梳理了過往專案積累的經驗,平面上如何經濟的排布核心筒,如何保證凈高,立面處理上平衡造價和品質,都是非常實用的幹貨。而另一個同事,雖然並不算資深,但是一方面有留學背景,對外企有較多的研究,加上自己主動的搜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案例,他總結出超高層風格演變。 講好一個故事的表達能力 ,也是建築師能否成功的必備技能,而這,又是很多建築師缺乏鍛煉的部份,所以這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後記:專案考察
作為沈浸式的了解公司,專案考察必不可少。周末,郭和顏特地抽出時間,陪我走入他們設計的專案作品中,由他們親自當導遊,把當時設計的想法、理念、實作一一跟我介紹,讓我親身的感受他們對設計的理解和追求。不過,沒想到,第一個考察的專案是 郭居住的小區 。
能夠和家人住在自己設計的房子裏 ,這可能也是作為建築師的難得的福利了。另一位CCDI的老同事也置業在此,也算是作為同行用實際行動認可這個專案的設計和品質了。在自己的小區帶人參觀,然後一點點講述當初設計的考量,和每天的生活,郭的言語中充滿 自豪感和滿足感 。
萬科臻山道位於福田區香蜜湖半山蓮塘尾片區北環大道以北,郭和顏主導設計了專案的二期。他們很高興遇到了有情懷的開發商,希望能做出最好的房子 「The House on The Earth」 。十年磨一劍,客戶帶著設計團隊在世界各地考察豪宅,仔細琢磨最好的房子應該滿足住戶的哪些需求。專案三面環山,高差很大,顏開車帶著我進小區,沿著螺旋形車道一層一層的上坡,初來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轉了幾圈才到。
現場的景觀資源得天獨厚、渾然天成,但給設計師們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如何結合大高差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既創造人為的建築,塑造豐富的公共空間,營造豐富的生活、社交空間,又保持和強調專案的生態性?
整個小區裏設定了運動環廊,透過不同的運動主題,結合景觀電梯和公共樓梯,將樓和山、樹、各個圈層加以結合和關聯。小區以石材為主基調,穩重的風格,低調的奢華,來匹配甲方希望達到的 傳世住宅 的目標。時隔這麽多年,兩位設計師,還不時回憶起當時設計每根線條,後來如何慢慢變成現實的點滴不易。
深圳鴻榮源壹成中心也是他們比較滿意的作品。周末下午,我們一起驅車來到這個商業購物中心,周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氣很旺。作為設計師,在人群中走動,看著市民們喜歡自己的作品,願意在周末過來利用這個城市會客空間,非門可羅雀,內心一定是自豪的。
他們向我介紹了當時對於這個專案的用心,在非常受限的基地環境內,設定流線型的商業空間,既保證商業建築的效益,又提高顧客購物的趣味性,創造豐富有活力的購物空間環境。H型的辦公樓,整體大氣端莊,不張揚,低調實用耐看。
番外篇:踢球
說實話,本以為四十多歲的男人都快是中年油膩大叔了,聽到原CCDI老同事這群男設計師們還能相約每周一次踢球, 我內心其實是懷疑的 。以為只是象征性的場上跑個五分鐘,然後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首先沒想到的是,他們基本風雨無阻的每周一次,節假日也不例外,堅持了好幾年。對於忙碌的設計行業來說,真的很難得,一方面釋放壓力,放松大腦,同時保持健康和體力,找回年輕態 (更好的加班) 。
周末到綠茵場圍觀他們踢球,真的出乎我的意料,絕對不是玩票,居然真的很有活力很有競技的沖勁,體現了男人競爭的天性。他們認真的對抗,進攻,投射,進球,得分,而且 像學生一樣的在意排名 。每周的揮汗如雨酣暢淋漓,輪流上場踢兩個來小時,然後擼串聊天,談笑風生,把平時專案的壓力都暫時拋開,只談球,很開心。
事業上常合作,球場上死對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