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生態好了動物就會來,資金也是這樣」

2024-05-28財經

【文/觀察者網 王慧】「生態好了,動物就會來了,資金也是一樣,發展高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環境塑造好了,資金自然就會來了。」

5月26日,「新質生產力與數碼經濟發展對話」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做出上述表述。

他說,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許諾很多配套條件,包括各種財政補貼等。與其這樣做,不如塑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創新生態」比「創新資源」更重要。

他認為,地方政府還可以在基礎研究的投入上發揮作用,比如教育體系的建設、人才體系的建設等,而不一定要直接介入到具體的生產專案當中去,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 (主辦方供圖)

目前地方政府積極布局新質生產力,且紮堆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熱門領域。

針對這一現象,王一鳴提醒,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出現同構化。

「中國地方政府有很強的資源配置能力,那些地方政府積極鼓勵支持的領域,資源會大量流入,從而出現投資過度、資源錯配的風險。」他表示,不是每一個地方政府都需要在新質生產力上全力以赴。

「有些地方缺乏技術儲備、人才資源等等,如果不具備條件也硬著頭皮上,最後就會造成爛尾和資源浪費,這是需要警覺的。」

談及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產業的關系,王一鳴說,傳統產業占工業增加值80%,仍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放棄傳統產業,而是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對傳統產業進行重塑。研發、設計、工業生產、行銷網絡、物流配送等都可以給傳統產業賦能,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和產業生態。

「只有傳統產業能夠煥發出新質生產力,中國經濟才會更加強大。新興產業體量占比13%-14%左右,未來產業還是未來時,當然我們要前瞻性布局,搶占制高點。但就現在來說,基本盤還是傳統行業。」王一鳴說。

王一鳴提到,發展新質生產力還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經濟、科技、教育、金融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