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超級中國縣|連雲港贛榆區:一張漁網與新產業的探戈

2024-08-27財經

海鮮電商與光伏,是贛榆如今的產業名片。

大海與網絡起舞,贛榆的海鮮電商全國領先,又以海頭鎮、石橋鎮為重鎮。尤其海頭鎮,近幾年來迅速發展為「中國海鮮電商第一鎮」。

世代以出海捕魚為生,時刻準備迎接風浪,海洋賦予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勇氣與「皮實」。伴隨電商的興起,這裏的人們抓住風口,生產了無數創富故事。

老縣新區,贛榆秦代置縣,有徐福東渡傳說,被譽為「黃海明珠·徐福故裏」,2014年撤縣劃區。豐沛的海洋資源為贛榆的海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資源稟賦條件。2023年贛榆全區漁業經濟總產值242.62億元,同比增長9.05%。全區現有漁港4個,包括海頭漁港、青口漁港2個國家中心漁港。

海洋捕撈能力強,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產值也較高。由高新區、海頭鎮、石橋鎮連片打造的海洋食品產業園已成為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的集聚區,年加工水產品制品量可觀。至2023年末,全區擁有水產加工企業188家,加工水產品14.51萬噸,加工產值24.05億元。

海州灣畔、黃海之濱,贛榆是江蘇省離海最近的縣級城區,城市臨海而建、逐海而生,45.71公裏黃金海岸線貫穿南北,是江蘇最適宜建港的岸線。

這裏不僅有一張漁網,一個鏡頭。港口優勢下,近些年,在原有產業基礎上,贛榆形成了以新能源光伏、石化新材料、鋼鐵冶金及裝備制造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作為連雲港市工業經濟強區,贛榆勾勒出蘇北縣域經濟的生命力。

海產品的貿易與加工

「早期也經歷了野蠻生長,大家摸索著往前走。」愷騏食品創始人仲崇慶這樣和澎湃新聞記者描述海頭鎮的海鮮電商發展。

摸索的正是秩序與活力的平衡。每年8月初,新一輪捕撈生產開啟。經過數月的等待,連雲港贛榆區的蔚藍海域再次煥發生機,沈寂幾個月的漁港碼頭熱鬧起來,漁民們揚帆出海。開海後各碼頭人聲鼎沸,一筐筐梭子蟹、皮皮蝦,各種海鮮被運上岸來分揀、稱重、裝車。除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外,這些海鮮還透過電商、批發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贛榆擁有網紅6000余人,電商交易額突破190億元,其中海鮮交易占比超六成,對蝦、帶魚、海參網上銷售量全國第一。

由於電商發展過於迅猛,「直播帶貨」行業在火爆的同時,品控、售後、價格戰等問題,都在行業行進中需要不斷面對。而過度的監管又可能壓制行業的活力,秩序與自由,在動態中平衡。與海頭鎮的海鮮電商網紅同步崛起的,還有海鮮供應鏈企業。

仲崇慶過去為外商開車時增長了見識,後來組建自己的車隊,運輸海產品。2016年,電商快速興起,摸爬滾打多年後,仲崇慶在2017年創辦了加工生產海苔、蝦醬、蝦滑的連雲港愷騏食品有限公司,並引入先進的食品加工產線,成為贛榆海頭鎮電商最大的供應鏈企業,與當地電商一同紅火起來。

愷騏食品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

仲崇慶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海頭鎮電商協會會長,他告訴記者,為了提升電商新業態發展的後勁,海頭鎮做了很多設施配套,實作貨源保障、批發零售、冷鏈物流一條龍配套服務,滿足電商產業貨源、儲運的需求。

「也是在網絡經濟的催化下,贛榆的海產品產業從過去單純的貿易延伸到投資建廠、生產加工。從下遊電商賣貨,逐漸往海鮮加工上遊延伸。」仲崇慶說。

與父輩們赤手空拳地出海捕魚、靠天吃飯進行海貨加工不同,年輕一代的思路也在前進演化。連雲港三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波濤從體制內回到市場,接手父輩創辦的海產品加工廠,從過去以傳統捕撈、粗加工為主,發展為以水產研發、養殖、加工為一體的專業型水產企業,下設占地800余畝的水產養殖公司,其中標準化養殖車間100余畝,拓展了食材並穩定了加工來料。

在海洋經濟3層5類15個具體產業中,贛榆區覆蓋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旅遊、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交通運輸6個海洋產業。海洋帶來的天然稟賦優勢使得贛榆海產品深加工企業快速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延伸強化自身的能力。其中,紫菜產業更是可圈可點。

地處黃海之濱,這裏適宜條斑紫菜的生長,做出的海苔味道口感佳。作為條斑紫菜主產區之一,贛榆紫菜養殖面積約9萬畝,建有全國最大的條斑紫菜交易市場——贛榆紫菜交易中心。

海頭鎮的連雲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是國內紫菜行業首家外資企業。1992年,神仙紫菜起步於粗淺加工幹紫菜,隨著市場需求量擴大,開始進行深加工。自1994年從日本引進一條產線,現已擁有5條生產線。目前,年加工烤紫菜、調味紫菜2.4億張,形成了幹紫菜、烤紫菜、調味菜、紫菜絲、紫菜粉及青海苔六大系列產品,遠銷歐美、加拿大、巴西、澳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神仙紫菜員工對紫菜進行包裝。受訪者供圖

「剛落地連雲港的時候,基本只有我們一家,到現在贛榆區的紫菜深加工企業慢慢都成長起來了。」神仙紫菜總經理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截至目前,贛榆區2024年累計銷售幹紫菜14.76萬箱(6.9億張),銷售額超3.22億元。

光伏新能源產業,珍珠要串成項鏈

贛榆區光伏新能源產業起步於201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下屬的上海航天汽車機電有限公司在贛榆經濟開發區成立連雲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太陽能光伏元件專案,經過14年的發展,光伏元件產能由最初的500MW擴產至5GW。

神舟新能源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

神舟新能源總經理何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作為光伏產業早期的先行者,母公司上海航天汽車機電從1996年開始做航天衛星的供電系統,1999年進軍民用光伏產品市場。此後,民用光伏產業的套用越來越多,過去以歐洲市場為主,國家政策扶持下國內市場也逐步開啟。上海航天汽車機電開始擴張產能,因產品以出口為主,選擇落戶出口便利的贛榆區。

神舟新能源見證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最初器材、原材料基本依靠進口,隨著中國制造能力的提升、工藝技術的進步,產業供應鏈也逐漸完善。神舟過去靠供應器材保證生產效率、品質,伴隨產業鏈的發展,生產線的改造及研發能力的提升,光伏元件產能實作躍升。

神舟新能源的落地與發展,為贛榆帶來了光伏產業的基因。

這一產業,處於產業鏈中遊、制造業末端,既能集聚產業鏈配套企業,又能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經過綜合研判,贛榆經濟開發區選定光伏新能源產業精準招商、鏈式發展,加速形成光伏產業鏈條。

產業鏈招商,對招商隊伍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現在專業化招商,需要懂產業發展、懂技術路線,了解企業的訴求和真實想法。」贛榆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宋莊鎮鎮長李光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確定好產業發展方向後,招商團隊對產業材料、制造、套用場景及產品技術路線進行全方位研究,成功推動橫店東磁落戶贛榆。橫店東磁投資建設的年產10GW太陽能高效光伏元件專案,一期5GW光伏元件於2023年8月份投產。二期5GW光伏元件於今年3月開工,預計今年9月份建成投產,投產後經濟開發區可實作光伏元件產能15GW。東磁新能源的建設投產,解決了周邊村莊勞動力就業問題,一期招引1100人左右,百分之七十為贛榆本地人。

橫店東磁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石英股份在贛榆投資建設太平洋金沙電子專用材料專案。李光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石英股份一期建設過程中,需要安全距離,要做好安全預案以及含氟工業汙水的處理,贛榆經濟開發區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工作提上日程,第一時間進行了配套。高效的服務和配套,讓企業堅定信心,二期和三期相繼簽約。

光伏企業產品以出口為主,為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提升貨物出口便利,開發區協調連雲港市港口集團,開通連申快航「天天班」,放大出口優勢,將連雲港港和上海港的資源進行嫁接,簡化報關環節,降低遠洋運輸成本。

珍珠串成項鏈,贛榆經濟開發區牢牢釘選光伏新能源這一賽道,圍繞橫店東磁、石英股份、神舟新能源等鏈主企業,出台扶持政策,榮發新能源、安安新能源、海天成新能源、美拓新能源等產業鏈配套企業相繼建成投產,光伏玻璃、光伏膠膜、光伏焊帶、光伏邊框等專案正在穩步推進,光伏產業鏈加速形成。

光伏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起步探索、快速發展、鏈式集群三個階段,逐步躍升為園區的主導產業、首位產業。截至目前,贛榆經濟開發區共有新能源企業14家,園區80%以上的出口由新能源產業完成,55%的工業總產值、29%工業應稅銷售收入來自新能源產業。與此同時,探索發展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推動健康醫療、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增資擴產、提升規模,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態勢。

鋼鐵產業升級,打造國內先進的智慧生產控制中心

作為贛榆區的經濟重鎮,柘汪的鋼鐵及化工產業也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並不斷升級。

柘汪境內的江蘇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作為江蘇沿海開發的北部門戶、蘇魯交界的臨港產業高地,規劃面積20.84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裏,擁有新海石化、鑌鑫鋼鐵等規上工業企業34家,2023年實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億元、工業應稅銷售收入496億元、工業入庫稅收32億元。

依托園區內龍頭企業江蘇省鑌鑫鋼鐵集團,贛榆的鋼鐵冶金產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主導產業之一。

鑌鑫鋼鐵處於產業鏈中遊鋼鐵冶煉和鋼材生產環節,橫跨工業氣體制造、超高壓煤氣發電等多個領域。與傳統印象中鋼鐵行業的「傻大笨粗」不同,鑌鑫鋼鐵已經從重汙染重噪音的環境裏人充當「傳感器」升級為透過智能化數碼化進行遠端操控。

走進鑌鑫鋼鐵智慧生產控制中心,現場空間的智能化程度還是讓人印象深刻,這是國內鋼鐵行業最先進的智慧生產集控中心之一。

鑌鑫鋼鐵智慧生產中心。受訪者供圖

鑌鑫鋼鐵董事長林滔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借助中冶賽迪在鋼鐵智能制造領域的先進技術,專案打造了國內首個基於原廠升級改造的統一平台全流程智能鋼廠。基於鑌鑫鋼鐵原有執行條件,構建了全廠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數碼化支撐覆蓋15道工序,連線了超1.8萬個器材,開發近千項智能套用。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及時性得到很大提升,同時也解決了工序間溝通效率的問題。

「以前很多人充當‘傳感器’的角色。國內大多數的傳感器已經比較成熟,能夠滿足大部份的要求。只有特殊領域,比如超高溫或者需要靈敏度和精確度比較高、穩定性比較強的,可能還需要進口。」林滔說,鑌鑫鋼鐵與外部合作也比較密切,很多系統都與外部企業共同開發,基於他們過往的經驗,融入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特點。

鑌鑫鋼鐵前身為徐州一家鋼鐵企業,當時往返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轉基地之一的山東港口日照港運輸鐵礦石,路途較遠運費高昂。為謀長遠發展,2008年企業落地離日照港更近的連雲港贛榆區。2017年,林滔來到鑌鑫鋼鐵之後,以資訊化為抓手,開始建立集團的各個系統。從最早的無人值守地磅系統到物流系統、倉儲系統再到管理上的OA系統,目前基本實作了數碼化在各個領域和板塊的覆蓋。

「鐵前環節完全從現場搬到了智慧生產控制中心,過去分散在廠區各個地方的燒結智能化料場等每個工序串聯起來,透過傳感器采集數據。工業互聯網平台再將數據進行分類及分配,實作生產、物流、能源、器材、安環各業務單元協同,打通資訊,遠端控制。」

林滔說,鋼鐵行業管理最大的痛點就是數據不真實不透明,長期下來會有很多資訊不對稱。「以前可能推諉扯皮,內耗嚴重。數據一體化以後不用扯皮了,所有的數據都留痕,就去解決問題就行。無形的價值是非常大的。」目前,平台上沈澱了近140億條的數據,隨著時間推移,數據越來越多,鑌鑫透過與高校及第三方自動化公司、模型公司合作,進一步發揮數據的價值,支撐經營可視、管理改善。從產品上,鑌鑫鋼鐵從早期建材用螺紋鋼為主逐步向優鋼、特鋼轉型。

依托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豐富的不銹鋼上遊產業鏈,贛榆也在大力發展下遊產業。

2014年,高新區通用零部件產業園啟動建設,依托鋼鐵原料和港口物流優勢,以緊固件產業及相關產業鏈為基礎,打造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產品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通用零部件產業創新孵化基地和生產基地。目前該產業集群已入駐企業19家,其中投產企業15家、在建專案4個,產品主要覆蓋各類高強度緊固件。2023年實作產能19.84萬噸,產值6.2億元,成為繼河北永年、浙江嘉興之後全國第三大緊固件產業集群。

鑌鑫鋼鐵目前在工業用材方面已達68萬噸,今年目標是達到100萬噸的工業用產品。「中國是工業大國,逐步要向工業強國邁進,這是必然的歷史趨勢。以前螺紋鋼主要是基建或出口,現在逐漸要轉向工業產品,增加附加值。低端的鋼材走向高端,要變成器材、機床、新能源汽車等。」林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