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中國式現代化奮進者|工行有支特種兵:破解科創信貸「看不懂、不敢貸」痛點

2024-10-02財經

近段時間,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紫光展銳)耗時一年多的40億元股權融資全部到賬,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專案研發。此次股權融資成功的背後,是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個時代機遇。

但這家擁有11000多項知識專利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龍頭企業,早期在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時並不容易。紫光展銳執行副總裁、財務長、董事會秘書楊芙向澎湃新聞表示,大家可能認為我們這類規模較大且具有先進性的企業獲得銀行支持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其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沒有自己的廠房和土地,核心資產都是無形資產,這對銀行的傳統信貸而言都是挑戰。

「通常首先獲得貸款的是制造型企業,因為他們報表上的資訊大家看得懂。我們雖然有11000多項專利且97%都是發明專利,但在報表上就只有一筆登記費,價值是無法顯現的。」楊芙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工行有專業的團隊來研究集成電路產業,真正從投行、投資的維度來看企業是有巨大價值的。他們能夠看得懂,並下決心去發放貸款給紫光展銳。

楊芙口中看得懂集成電路產業的團隊,指的是工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集成電路青年團隊。自2020年初紫光展銳將註冊地遷回上海後,工行上海市分行與企業開始接觸,並建立起了常態化溝通,密切關註企業各類金融業務需求。

該團隊負責人喬薇向澎湃新聞介紹稱,工行上海市分行在科技金融專營的戰略下,組建了一支專門服務集成電路行業的青年團隊。團隊共有5人,其中三名成員是90後,兩名成員為80後。

整個團隊成員雖然年輕,但他們深耕集成電路行業,為一大批硬核科技企業制定金融服務方案,為集成電路重大科技攻關專案提供資金支持。除了推動板塊業務,團隊還負責金融產品創新,滿足集成電路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他們還構築行業生態,匯聚各方力量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積極打造科技企業生態圈。

逐步理清產業鏈脈絡,解決集成電路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貸需求

工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始於2018年。隨著科創板上市起步,工行在上海組建了總行級的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全面開啟科創金融專業化經營。

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為一批科創企業和重大科技專案提供金融支持,集專業經營、派駐審批、產品創新、生態建設為一體,逐步探索出「五專四全三中心」的發展戰略。2023年末,該部門正式更名為科技金融中心。

「當年總行和市分行對我們的期盼非常高,將我們視為信貸領域的‘特種兵’。以往工行服務的客戶群體多為傳統工商業企業,服務新興的科技創新企業對銀行來說是一種挑戰。我們聚焦具有‘硬核’科技內容的科創企業,他們具有‘輕資產、高技術、高風險’的特點,團隊如不具備行業的專業判斷能力,是很難開展工作的。」工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負責人方奇如是說道。

方奇坦言,「我們要了解這些企業,尤其是集成電路這類專業性高的領域,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行業,查資料、看行研報告,向投資機構學習、向行業專家學習、向市場企業學習,提升對各科創行業的認知;從看財報、看過去轉為看成長、看將來。」

以紫光展銳為例,該公司是由展訊與銳迪科整合而來,展訊專註於行動通訊,銳迪科專註於物聯網領域。兩個公司的整合也最大地發揮了彼此的優勢,形成更全面的技術矩陣和積累。同時在這個基礎上,紫光展銳繼續拓展產品和技術領域,從行動通訊到物聯網,到AI、智能顯示、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經過20多年的技術積累,紫光展銳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平台型芯片設計企業。

像工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集成電路青年團隊這樣的專營團隊,常態化從技術能力、核心團隊、行業趨勢等分析指標套用科創企業專屬評級和授信模型,構建「外部專家+內部評審」協同機制,探索實施派駐制審查的機制,多措並舉有效緩解了對科創「看不懂」「不敢貸」的信貸「痛點」。

據方奇介紹,五年多來,工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截至2023年12月末,科創貸款余額已突破1400億元,規模同業第一,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貸款規模占比近40%;累計服務科創企業近萬戶,除了支持重大科技專案外,還相繼服務和扶持了一大批「卡脖子」關鍵領域的「硬核」科創企業從初創到壯大;根據上海市產業技術創新大會上釋出的【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榜單】,工行上海市分行已覆蓋了80%以上的科創企業。

喬薇則表示,在日常工作中,透過逐步的積累,團隊逐步理清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的脈絡,專業能力得到了不斷提升。團隊靈活創新地運用一些金融工具,去解決整個集成電路企業在0-1、1-10、10-N的全生命周期的信貸需求。

在專屬產品上,工行上海市分行創新專屬產品滿足科創類企業多樣的金融需求,打造了「興科貸」產品體系,形成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科創企業產品庫。例如,針對早期初創型科創企業,透過「興科孵化系」的產品,解決企業早期「股權稀釋」和資金周轉等痛點問題;針對科創企業的研發需求,有覆蓋5年期的研發貸,支持了一大批科創企業實作成果轉化、叠代開發和產業升級;推出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億元主動授信產品,快捷地支持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資金急需;創新的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貸款」,有效地解決了科創企業核心團隊股權激勵的融資問題。

「透過5年多以來的不斷積累,工行上海市分行集成電路板塊的貸款規模從最初的30多億元發展到如今的接近300億元。集成電路青年團隊為上海市分行的整個硬核科創貸款提供了50%的客戶基礎。」喬薇說。

積極打造科技企業生態圈,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

除了信貸支持外,工行上海市分行還積極推進金融生態的「融合」,透過提供全生命周期接力式服務,促進「股債貸保」多層次金融的整合,提升金融支持科創企業的質效。

2023年10月,在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指導下,上海科創金融聯盟正式成立,由商業銀行作為創始會員單位,整合政府、銀行、證券、保險、股權投資機構等資源,旨在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作為上海科創金融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工行上海市分行成功舉辦了踐行上海科創金融聯盟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暨「夥伴銀行」服務體系釋出會,代表上海科創金融聯盟與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等相關機構集體換約,共同踐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金融使命。

喬薇表示,在「夥伴銀行」體系下,工行上海市分行聯動了農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農商行、浦發銀行等同業機構,初步完成了首批100家「夥伴銀行」計劃企業的初選入庫。此外,今年7月,在人民銀行指導下,工行牽頭推出了「點心貸」產品新模式,將為符合條件的「硬核」科創企業提供微型聯合貸款,單戶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

她所負責的集成電路青年團隊,所面對的是一個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具有技術叠代快、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一家芯片企業想在市場上保持長久的競爭力,需要不斷研發叠代、產品升級,持續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這需要金融機構持續長期的支持,作為耐心資本,成為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陪跑者。

今年4月,工行上海市分行為紫光展銳牽頭組建5年期銀團研發貸款32億元,用於支持紫光展銳5G業務發展,助力企業在5G領域持續攻關,取得更大突破。工行上海市分行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在各部門的協同推動下,向工銀投資推薦紫光展銳債轉股專案業務,並於今年6月實作8億元股權投資業務順利投放。

方奇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就「投貸聯動」多層次融資支持科創企業提出了清晰的觀點,對於科創企業而言,股和債這兩種不同性質的資金在科技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在早期的研發階段,不確定性高,股權投資幫助企業實作0-1的技術突破;在成果轉化階段,債權的適當介入,配合股權的持續投入,幫助企業加速實作1-10的技術落地;在產業化階段,債權為主,股權為輔,助推企業實作10-100的飛躍式發展。

除此以外,在深化科技與產業「融合」方面,工行上海市分行跨前一步,主動利用大行的客戶資源優勢,積極為科技企業客戶搭建產業合作生態鏈,努力構建「金融-科技-產業」的生態迴圈鏈。比如,為高端智能化生產裝備企業對接制藥企業,幫助企業拓展業務合作領域;為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對接智能化升級專案;為國產GPU芯片企業對接AI超算中心等。

整體來看,工行上海市分行形成了「全周期、全主體、全產品、全球化」的科創金融服務特色,透過充分發揮現有牌照優勢、渠道優勢、品牌優勢以及全球化優勢,為科創企業提供了覆蓋各維度的完整金融產品和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