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兩者差了一個變現能力。
十年寒窗,苦讀數載。思考一下,這個過程得到的是什麽?是滿腹詩書,亦或是氣質超然。古人最終還得入仕途才算是鯉魚躍龍門,入了仕才會有俸祿,慢慢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這可能是大多數讀書人的途經之路。當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出川後,家裏的夫人病逝,經濟支撐就斷了,父子三人的生活很多年餐桌上只有蘿蔔和鹽巴,直到蘇軾為官後才有所改善。熟悉蘇軾的人應該知道,這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一生並不順遂。可見讀書變現過程是漫長而又艱難的。
再說三代從商,三代人就是本著money去的,目的非常明確,意願也十分堅定,不然也不會有三代人的堅持。第一代人已經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代人肯能研究出了復利的商業模式,第三代又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整個過程都是在圍繞著獲利來運轉,所以三代從商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高於苦讀數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