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老婆1年炒股232筆,81歲董事長遭立案!

2024-04-23財經

妻子靠炒股賺丈夫2.5年年薪。

作者 | 劉欽文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因「不懂短線交易」的相關法律,董事長妻子買賣丈夫所在公司的股票,成功獲利58.98萬元。然而,錢還沒捂熱,就被要求歸還公司所有, 81歲的董事長還被立案調查。

4月20日,中科曙光(603019.SH)公告表示, 董事長李國傑因涉嫌短線交易中科曙光股票 ,於2024年4月19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

圖源:中科曙光公告

值得註意的是,李國傑除了是中科曙光的董事長,在學術上也有相當的成就,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電腦與控制學院院長。 也是國內首個在AAAI(國際先進人工智能協會)發表論文的作者,被稱為「中國AI大亨」。

究竟是董事長丈夫利用妻子賬戶炒股獲利,還是妻子的個人行為?

妻子獲利59萬,丈夫被立案

董事長親屬違規進行短線交易已經屢見不鮮,僅4月一個月,就已經有恒星科技(002132.SZ)、利歐股份(002131.SZ)兩家上市公司,因為父母違規買賣自家股票,而導致公司董事長被立案調查。

如今,又再增一家中科曙光。 4月12日,中科曙光突發一封關於董事親屬短線交易及致歉的公告。

事件緣於一年前。 2023年3月3日至2024年3月14日,中科曙光81歲董事長李國傑的配偶張蒂華,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買賣公司股票。

一年時間中,張蒂華頻繁買入賣出。累計買入公司股票334萬股(141筆),累計成交金額合計1.54億元;累計賣出公司股票334萬股(91筆), 累計成交金額合計1.54億元;扣除交易傭金、印花稅等稅費後, 張蒂華累計收益 58.98萬元。

從股價走勢圖上來看, 張蒂華開始買入的2023年3月,正是中科曙光股價上升的一個起始節點。 在張蒂華買賣後的一個月,知名遊資章建平也巨額買入中科曙光。

2023年4月20日,中科曙光封板漲停,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盤後的三日龍虎榜顯示,買一席位為國泰君安證券有限公司上海江蘇路證券營業部,累計買入20億元。該營業部是知名遊資章建平的常用席位。該買入資金量在A股近年來的龍虎榜中,都是較為罕見的。

圖源:百度股市通

除了遊資章建平外, 知名牛散葛衛東也在該時期進入中科曙光。 2023年半年報顯示,中科曙光新增一位股東為葛衛東,持股1097萬股,比例0.75%,躍升至第五大股東。

到2023年12月31日,葛衛東已拋售離場,但中科曙光的股東名單中,還有葛衛東的兩位家屬成員 葛貴蓮、葛貴蘭,分別持股1.09%、0.67%,位列第三大、第八大股東。

對於張蒂華短線交易的情況,中科曙光表示,「 張蒂華未能正確理解短線交易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存在主觀故意違規情況。 其交易期間未征詢李國傑意見,亦未告知上述交易行為,系個人根據證券市場已公開的資訊並基於個人判斷而獨立作出的投資行為。」

中科曙光還強調, 李國傑不知悉 其證券賬戶交易情況,不存在因獲悉內幕資訊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形,亦不存在利用內幕資訊謀求利益的目的。

但就在該公告釋出7天後, 4月19日,李國傑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原因正是涉嫌存在短線交易中科曙光股票行為。

「當證監會決定對某個個體或公司立案調查時,通常意味著監管部門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可疑的證據或線索,足以證明可能存在違規行為。這些證據可能來源於內部舉報、市場監控、審計發現或其他監管合作。立案調查是一個正式的監管程式,其目的是進一步核實事實,收集證據,並確定是否存在違法行為。因此,立案調查通常表明證監會對相關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天使投資人郭濤表示。

受此事件影響,中科曙光4月22日股價下跌4.84%,報收42.51元/股,總市值622.17億元。截至4月12日,張蒂華還持有中科曙光700股股份。

李國傑擔任董事長18年,年薪24萬

被立案調查的李國傑出生於1943年,如今已81歲。雖然已進入耄耋之年, 但李國傑始終活躍在工作一線,是現在火熱的人工智能方面的知名學者。

李國傑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81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畢業,1985年博士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從事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研究。

博士期間,李國傑在AAAI(國際先進人工智能協會)大會上發表了論文,是較早在AAAI發表論文的中國學者。

1987年李國傑回到中國,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1990年被選聘為國家智能電腦研究開發中心主任,該研究中心培養出3位院士、以及曙光、海光、北京君正、中科星圖、漢王等十幾家高技術公司的總裁。

1995年,李國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3月起,李國傑開始擔任天津曙光電腦產業有限公司(即中科曙光前身)董事長。2011年1月起,任中科曙光董事長。以此計算, 李國傑已在公司擔任18年董事長職務。

2021年,李國傑在科學網發表文章 【國內 AI 研究「頂不了天、落不了地」,該想想了】 ,刷屏了各大平台。李國傑因在人工智能領域研究頗深,也被稱為「中國AI大亨」。

圖源:罐頭圖庫

不過,李國傑的薪資始終不高, 2013年、2014年的年薪分別為20萬元、26萬元,2015年至今,一直為24萬元。

李國傑的配偶張蒂華因炒股 獲利58.98萬元,相當於李國傑兩年半的年薪。

中科曙光如今的總裁歷軍,也是李國傑的學生,李國傑為歷軍在中科院的導師。簡歷顯示,歷軍和李國傑一樣,2006年進入中科曙光前身,現任中科曙光董事、總裁。 和李國傑不同的是,歷軍的年薪飛速上漲,從2014年的72萬元,漲至2023年的497.77萬元。

此外,歷軍還在中科曙光持股4213.61萬股, 以最新市值計算,歷軍持股市值達到16.64億元。而李國傑持股數為0。

枕邊人長達一年時間炒股,李國傑作為董事長是否真能脫的了幹系?「限制短線交易就是為了防止董高監及大股東們利用資訊優勢或股票優勢特別是內幕資訊做出有利於己方同時失真於中小投資者的雙方交易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短線也容易形成市場波動和市場操縱,加劇市場的不穩定,放大中小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

股價半年大漲186%,AI是萬金油嗎?

被張蒂華「炒」了一年的 中科曙光,在過去一年得益於AI概念的火熱,確實表現不俗。

AI算力作為AI發展的基礎,是指用於處理AI任務的計算能力,包括數據處理、模型訓練和推理等。不僅直接影響AI模型的訓練時間和效率,也是是推動技術突破的引擎。 中科曙光正是AI算力龍頭股。

中科曙光主要從事高端電腦、儲存、安全、數據中心產品的研發及制造。產品包括高端電腦、液冷機房硬件器材、分布式儲存產品、網絡安全產品、大數據平台、雲端運算平台。已廣泛套用於營運商、金融、能源、互聯網、教育等行業客戶。

圖源:罐頭圖庫

2023年,中科曙光中標中國移動新型智算中心、華南理工大學液冷儲存等專案,為國內多個行業AI大模型提供全快閃記憶體儲平台,並攜手中國移動成功打造行業首個存力智能排程平台。 公司在AI芯片、雲端運算等方面都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據賽迪顧問【2023中國液冷套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科曙光控股子公司曙光數創以近三年平均58.8%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第一。

得益於AI市場需求的大量釋放, 2023年,中科曙光實作營業收入143.53億元,同比增長10.34%;歸母凈利潤18.36億元,同比增長18.88%。

中科曙光的股價也從2022年12月23日的21.37元/股,漲至2023年6月19日的61.12元/股。半年時間漲幅達186.01%。

圖源:東方財富網

漲幅驚人的背後,除了中科曙光自己為AI算力龍頭股外,也有海光資訊(688041.SH)的不少功勞。

2018年12月,中科曙光透過競拍獲得成都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手中的海光資訊合計10.92%股份,加上自己持有的25.52%,持股比例達到上升為 36.44%,成為第一大股東。

2022年8月,海光資訊成功上市,海光資訊主要從事研發、設計和銷售套用於伺服器、工作站等計算、儲存器材中的高端處理器。

最具有「含金量」的產品為海光CPU及海光DCU系列產品,可以全面助力AI在智慧城市、生物醫藥、工業制造、科學計算等領域的規模套用,推進 「AI+」產業落地。

截至目前,中科曙光共計持有海光資訊27.96%的股份,持股市值達到538.31億元。中科曙光的總裁歷軍也在海光資訊擔任董事。

不過,中科曙光並非一帆風順,二級市場上股價波動較大。2023年下半年,中科曙光股價回落,從60元/股的價格再次跌回20元/股區間。如今逐漸回升到42.51元/股。

圖源:東方財富網

如果說,中科曙光股價的上漲有AI概念的熱度支撐,那麽股價下跌,和其自身的基本面也有著離不開的關系。

首先, 目前中科曙光的動態市盈率為33.89倍。 市盈率亦稱本益比,=總市值/歸母凈利潤(TTM),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市盈率越高,股價越被高估。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0-13即為價值被低估,14-20為正常水平,21-28為價值被高估, 28+反映市場出現投機性泡沫。

其次,財報顯示,2021年占中科曙光營業收入79.28%的高效能電腦, 毛利率僅為16.2%。 2022年、2023年該部份毛利率未披露。同時,中科曙光還受客戶的制約較大。2020年-2023年,其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42萬元、8.65萬元和24.45萬元。

最後,中科曙光還有一顆隱藏的「雷」。2020年-2023年,其研發支出分別為15.34億元、24.72億元和24.44億元,雖金額較大, 但「資本化」的比例較大 ,資本化是指將本應計入當期費用的支出,轉為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分別為6.96億元、15.2億元、13.02億元, 占總研發支出的45.39%、61.51%和53.28%。

資本化處理的確認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彈性空間太大,嚴重幹擾公司的實際利潤 ,會導致企業的財務報表之間失去可比性。從美化財報角度,我總結‘將研發費用資本化’有三美:一美化利潤,二美化資產,三美化現金流。比如 一個億的研發支出,進入當期費用就是減少一個億的利潤,但是如果轉入無形資產,第一,‘憑空’多了一個億的利潤 ;第二,總資產增加了一個億;第三,資本化研發投入的現金流出不會記在經營性現金流出裏,就會讓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虛高一個億。」財稅專家馬靖昊表示。

在資本市場因財務造假而聞名的樂視網,就長期以來連續將60%左右的研發費用資本化。

一邊是因AI概念,公司的股價、業績上漲,另一邊,董事長夫婦帶頭炒作自家股票,違規短線交易。 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