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找到未來行業發展方向,做出更好的人生選擇,我嘗試改進PEST分析框架,並以此為基礎從結構、形勢、行業機會三個層次進行分析。
結構、形勢、機會,發現未來行業機會的一種分析思路
本文就談一談我對於未來結構性變化的理解。這些結構性變化是形勢變化的總綱,可能影響一到兩代人。
一、政治角度的結構性變化
//保守與對抗
政治角度影響最為深遠的變化是地緣格局的變化,保守勢力擡頭,摩擦和對抗增多。如今中國的GDP早已經超過美國的60%,只要中國遵循其他東亞經濟體實作的「趕超」行程,經濟規模到2035年可能還會翻一番。面對經濟方面的此消彼長 ,美國已經開始戰略轉變,更多地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
以中美貿易戰為開端,政治越來越多地幹預經濟合作,走向逆全球化 。原來市場、技術等要素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流通,現在則更多地面臨著貿易壁壘,技術封鎖等阻礙。
以烏克蘭戰爭為代表,地緣格局也在發生變化,達利歐預測,未來10年,世界有35%的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
二、社會角度的結構性變化
//後新冠疫情時代
自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已經第3個年頭了,超5億人感染確診,超600萬人死亡,毫無疑問,它對整個人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成為一個誘因,推動我們在未來數十年間著手解決醫療保健、教育及房地產等重大問題。數碼技術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隨著封鎖措施的實施,新冠肺炎已成為加速使用數碼技術的催化劑,推動了技術進步以滿足市場需求,機器人、無接觸技術、物聯網 等技術發展迅速。為了生存和保持競爭力,許多企業被迫改變模式。人們的消費行為和工作方式隨之改變,即便未來疫情終結,世界也將永遠不會回到新冠肺炎之前的生活方式。量入為出,控制消費取代提前消費,透支消費,成為人們新的共識;居家辦公,遠端辦公,成為人們選擇工作時新的訴求。
//人口結構變化
人口持續增長。世界人口繼續強勁增長。到 2050 年,地球上的人口將達到 97 億,比今天多出近 20 億。這種增長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而已開發國家整體人口到2050年幾乎不會增加,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略有增長,而日本、德國等其他國家的人口則會下降。
人口老齡化。在全球範圍內,到 2050 年,一半的人類將在 2050 年超過 36 歲,比現在增加5歲。
持續城市化。世界上已有 5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 2050 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 68%。非洲的城市化程度增長尤為強勁,從今天的 44% 左右上升到 2050 年的 59%,亞洲從 51 % 至 66%。人們在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遷移,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強勁人口增長使這些市場對尋求新銷售機會或將大量人力資源用於新生產設施的公司具有吸重力。對於社會老齡化速度更快、勞動力即將短缺的已開發國家的公司來說尤其如此。[1]
三、經濟角度的結構性變化
//全球化停滯
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增長率幾乎減半,全球供應鏈 被削弱;在本國國內進行生產的趨勢初現端倪。2008年到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幾乎為零,再疊加上政治方面的影響,未來全球化將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政治層面上的逆全球化呼聲也越來越洶湧,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體現得尤為明顯。2016年6月英國透過公投的方式決定結束歐盟,成為首個退歐的國家,這是歐洲經濟一體化乃至全球經濟一體化行程中重要的開倒車事件。美國逆全球化的標誌性事件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