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LPL現在雖然外援核心挺多的,但距離CBA這種程度還很遠吧。
以iG和FPX舉例,這倆隊內都有兩個南韓主C,但iG的兩個C也需要其他位置來carry,當年的『iG三叉戟』,裏面也有水子哥給上中兩路托底的分量。更不用說FPX了,季後賽打到現在,除了牛古力的穩定壓制力和Doinb的『體系打法』之外,打野小天的狀態回暖和AD林煒翔的強力輸出也撐起了全隊的季後賽上限。
英雄聯盟這個遊戲,至少在中前期,是很考驗選手們的個人實力的。一旦被抓到突破口,雪球滾起來,再強的個體也無力回天。這就要求強隊不能有明顯短板,外援就算再強,也頂多是個『孤兒院長』,必須要有強力隊友配合。
而籃球不一樣,籃球是個比電競更徹底的團隊運動,這就意味著強力核心的影響力可以從第一秒就能輻射到隊友,換句人話:籃球外援能很容易地給隊友創造空位投籃機會,讓整個隊伍不至於過早崩盤。而電競外援可能要到比賽開始後好幾分鐘,才能輻射到其他路,這個時候,他的隊友可能已經被對手滾雪球了。
雖然CBA近兩年湧現出了很多強力的本土選手,但對大部份球隊來說,一個強力外援的價值依然是非常大的。福建隊的勞森、山東隊的哈德森都是如此,哪怕對本土球員層出不窮的遼寧和廣東隊來說,外援的能力和健康狀態也直接關系著球隊的上限。
說到本土選手的培養,這其實也是LPL更占優勢的地方。不過隨著LDL被停賽調查,對LPL的後備人才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現在也很難估量。
所以在同樣有外援名額限制的情況下,LPL的外援往往有同樣優秀的本土隊友,對比賽的影響力也比較有限。而CBA的外援對比賽的影響力更大,再加上本土同檔次球員的相對不足,就導致了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