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蔚來車主,我對蔚來能不能持續開下去也心存焦慮。
從車主的角度上來說,真的非常糾結。
我對車本身是滿意,顏值絕殺,駕駛質感優秀,nomi使用感好,座艙體驗和快捷場景體驗很爽,用料紮實安全性高,旅行車也很能裝,沒有外放電有點遺憾;
我也認可蔚來的服務,無憂服務香爆,無限次上門補胎和取送車,400電話24h隨時能打通,不需要鑰匙、能滿足各種代勞需求的駕享服務(付費但不貴),全國各地的牛屋體驗很特別(外出必打卡),車主活動和社群營運是真的很多人在參加,蔚來商城也是經常光顧;
認可它換電的模式,4min換電的便捷性暴打所有充電體驗,2000km也能說開就開了,不用下車去拎沈重的充電槍弄得兩手臟臟,尤其是雨雪天氣;換電能夠解決電池損耗的焦慮,二手車保值率很友好,我自己用租電的車置換過,算算賬還是完全能接受的;2025年奇瑞星途新車將要支持蔚來換電,算是個向好的訊息吧;
補充一點,我是經歷過75度電池Baas從1060元/月降到728元/月同時補貼100元/期煥新券,當時還覺得蔚來真良心,主動給車主降租金,後來新車又有了Baas租4免1,甚至租3免1,現在已經有點搞不明白,到底是蔚來算賬算明白了覺得自己能盈利呢,還是變相地降價來提升銷量,有懂的大佬可以給解釋下;
總之,真的非常希望它能做下去,但是個人的感受上是很迷茫的。
先說產品問題吧,我最不能接受的是,號稱千人團隊的智能駕駛產品,激光雷達等硬件早就拉滿了,4 顆輝達 Orin X 芯片1016TOPS的算力,做出來的城區智駕體驗只能說是一坨,一大坨,並且毫無改進的跡象,只能說蔚來自己也知道是一坨所以一直不敢收費,這幾年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研發的費用在裏面,最近端到端都打得熱火朝天了,知道急了開始換負責人了;
蔚來團隊的薪資水平行業內算是中上遊的,fellow都用得起985研究生,李斌自己還大言不慚信賴團隊,不願意用激進的管理手段,你說這話的時候對得起投資人嗎?
繼NT1.0、NT2.0之後,NT2.0上的問題都還沒解決完,最佳化和反饋遲鈍得一逼,給服務管家反饋了體驗問題就是已經記錄了交給團隊研究,就再沒後續了,現在又有NT3.0了 ;甚至ET5T的改款又要做橫螢幕,你做得過來嗎?你成本和收益算清了嗎?
為什麽蔚來的電池和樂道不能共用?做個差異化的電池版本,除了直線拉升了換電體系的成本之外,意義在哪裏?如果說是因為技術的升級,那換電技術升級的規劃是怎麽樣的想清楚了嗎?靠樂道這個量根本支撐不了技術切換,樂道這個產品是不是成功,自己心裏有數嗎,拿什麽出去打呢?能換電、強服務是蔚來的標簽,樂道基本沒繼承上,你作為子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呢,就是車重比別人輕嗎?
螢火蟲你最好是個出口車型,能拿的國內市場份額夠不夠盈利的,蔚來自己心裏門兒清楚。
然後說說蔚來這套社區體系,相當相當相當燒錢,蔚來這麽多家牛屋全都開在核心商場,租金貴得嚇人,但是利用率非常低,周末人相對來時會多很多,甚至爆滿,工作日的大部份時間都是空置的,有的商場可能周末也非常空,每次進去都有種看著白花花的銀子流走的痛感;
另外,為了做好車主社群,每周每月每年的各種活動成本投入,就算你有幾萬的誌願者不計成本不計得失地願意發電,社群成本依然是相當高,不限於前面答主說的在牛屋裏面使用高端的洗護用品,逢年過節的大額抽獎,海心洲的萬人釋出會等等,車主在蔚來的這套社區體系裏面看到的每一個點、每一件事情,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真正發到車主手裏的禮品又很低廉,為什麽各種黃牛為什麽能倒賣出那麽多的車主福利和積分(蔚來積分在自己的體系裏是代用貨幣),內部是清廉的嗎是合理控制成本的嗎,這些成本有多少是真正用在車主身上了,還是更多的在於面子上的,在於豪華所定義的「浪費」上,甚至在於某些中飽私囊的渠道上?
最後,蔚來服務體系的優秀,是建立在一定的服務成本基礎上的,除了車價本身含了服務溢價意外,無憂服務也是有付費的,現在是499、1399和4999三檔,從服務內容和大部份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來看,蔚來肯定是貼了錢的,某些極端薅羊毛使用者數量不誇張的話,也不至於虧得非常嚴重;蔚來的駕享也是100元/小時起步(雖然可以積分抵扣),上門洗車129元起,正常經營的情況下,這些都算不上虧錢的專案吧?這些都是「豪華品牌」正常營運的範圍吧?蔚來對於那些一直「薅羊毛」的「使用者」到底有沒有合理的管控機制?你們的服務人員是不是在某些情況下,把營運的成本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參見小紅薯那些被過度服務的案例)?
作為車主,非常希望李斌能做好內部的管理,把蔚來的理念好好落地,考慮考慮長期的發展,蔚來使用者是最不願意看到企業倒閉,倒不是怕車砸在手裏的問題,而是如果沒有了蔚來,中國汽車品牌也沒有這一類別的代餐,對於認同新能源車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概念的使用者群來說,是非常遺憾的。
最後的最後,我對蔚來的輿論處境表示同情,不知道為什麽,一群利益並不相關(也可能是收了錢)、甚至不怎麽懂車的人,要孜孜不倦地四處表達期望蔚來倒閉的願望,用捏造的言論和偏激的語言去攻擊蔚來,大有一種逼著人跳樓的看熱鬧興致,我想說的是,不要到處彰顯自己狹小的格局了,對誰都沒有任何的好處,別那麽大的戾氣,不管哪家品牌都是有好有壞的,理性溝通才有助於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