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在智駕方面真的是一招慢,招招慢,說不定會因此斷送掉自己開創的碾壓般的大好局面。
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的,直到智駕的出現。
之前比亞迪憑借著秦和唐,奠定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領先的地位。雖然那時候還是油車的天下。但是因為有了這兩款車,大家只要想到新能源,第一反應就會想到比亞迪。
領先一步,步步領先。
到了漢出現的時候,比亞迪以極快地速度收割一大批因為新能源補貼而來的訂單。新能源領頭羊的地位更加穩固。
從那時候開始,比亞迪發新車的速度極快,產能擴張極快,銷售增長極快。
一切都是那麽順風順水。
我那時候因為好奇,也去看了比亞迪的車。
外觀不能說好看,但已經是一個主流車企該有的水準了。配置更是不用說,吊打當時一眾競爭對手。
但是當我上車實際體驗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比亞迪的車機很傻。語音互動反應慢,辨識率低,對於語意的理解非常機械。一個字就是,傻。手動操作界面又非常土,點選手感差,反應慢,跟他的車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那時候我還想的,比亞迪能把車做這麽好,做個好的車機還不是手到擒來。可能再過
沒想到後面各個新勢力車企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外觀、配置都不斷突破大家的預期,很快就把比亞迪趕超過去,而同時,比亞迪的車機進步很小。我實在搞不懂,以比亞迪的規模,研發投入,和先發優勢,怎麽會在這個不算太難的領域卡住了。
雖然比亞迪靠著物美價廉,橫掃了10-20萬這一檔的幾乎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斷崖式領先。但總給人一種很年輕的老年人的感覺。
到後來比亞迪推出了方程式豹,仰望,我一點點地算是有些明白了。
真正讓我確認我的想法的是王傳福2023年說出「無人駕駛是忽悠」。原話是這樣的
「無人駕駛那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無人駕駛)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
「比亞迪有60多萬員工,想用機器取代這些人工都做不到。因為,機器不可能模擬人工操作的每一種場景。連固定的生產線上的工作,都無法做到「無人」,更何況是變化無常的實際路況呢?」
這兩段話讓我意識到,以前我以為的王傳福很懂技術,其實是懂材料,懂化學,懂電路,懂機械。但是在軟件,人工智能方面,他可能懂得不多。
而因為王傳福在比亞迪有著絕對的影響力,於是軟件和人工智能這塊的投入和決心,可能受到了極大的抑制。
而正如比亞迪在電動化的領先一樣,智能化的落後也是一步慢,步步慢。
哪怕王傳福算是醒悟得很快的,但要追上就很吃力了。
不得不感嘆,比亞迪資源太足了。在智駕方面,內部搞了兩個團隊,內部賽馬。用的方案也是來者不拒,輝達,地平線都有開專案在嘗試。後來發現不太行,又把兩個團隊合並。
外部找了大疆,華為,momenta,都有專案在合作。
能把攤子鋪這麽大的也就只有比亞迪了。
但是即使是比亞迪,這種病急亂投醫的攤大餅,也很難出效果。
目前的情況是,比亞迪的車機和智駕任然遙遙落後。而他的主戰場,10-20萬的性價比車型,友商正在紛紛進入。20-35萬的主戰場卷到飛起之後,各個新勢力品牌又開始卷20萬以下的市場了。加上本來就在10-20萬區間的其他老牌車企也紛紛加碼新能源和智駕。可以說比亞迪面臨的壓力是最近四五年來最大的。
我覺得比亞迪要殺出重圍,還是要盡快聚焦,理清楚自己在智駕上的發展思路,集中資源搞。
好在比亞迪的血條太厚了,犯幾次錯,走幾次彎路,別的車企可能就倒了,但比亞迪還能接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