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汽豐田又開始「搞事情」了。
在廣汽豐田開放日上,豐田工作人員直接向國內的一些混動車型「開炮」,暗諷他們所采用的「大電池、大容量油箱」。
然後,直呼「 把油箱做大是套路,把電池做小才是技術! 」。
而且,還對比了比亞迪、長城、上汽、長安、吉利等5家國產新能源車企的電池容量、油箱大小、油耗等數據。
然後,得出了一個「技術高下,使用者體驗說了算」的結論。
對於這個邏輯,真的有點搞不懂,使用者體驗,那自然是看銷量啊,比亞迪一個月30多萬的使用者增長,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我們不否認豐田的混動技術,用一個特別小的電池,然後,主要還是依靠發動機的情況下,還能夠實作超低的油耗,這技術確實沒得說,也算是顛覆性的。
因為,總體來說,豐田混動技術的設計思路與國內混動車型完全不一樣。
豐田的混動設計思路是發動機的功率,要必須能夠滿足電動機使用。
比如,凱美瑞雙擎所用的豐田雙擎混動系統THS(ToyotaHybridSystem),屬於混聯x強混的模式,采用的是2.5L自然吸氣發動機+電機的動力組合, 匹配E-CVT變速箱,內燃機178馬力,電機120馬力,綜合功率218馬力。
這套系統同時兼顧了電動機和發動機的雙擎優勢,既能相互協作驅動,又能實作獨立運轉,這樣的好處不是像插電混動那樣直接為發動機減負, 而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燃油利用率。
所以,它的電池可以做到很小,只需要一兩度電即可,而且由於「供需均衡」,不管在什麽情況下,發動機都能夠工作在高效率狀態下,所以,其本質還是個燃油車,也不會出現「失速」問題。
因為,不管你技術有多牛,能量守恒定律是沒有辦法違背的。
如果,發動機與電動機的功率不匹配,比如,發動機功率只有80kW,電動機最大功率100kW,那麽,在某些極限情況下,比如,動力電池電量即將耗盡,但是, 又需要電機大功率輸出的情況下(比如,爬坡、正在高速行駛),可能會存在失速的風險。
當然,這種極限情況的出現,可以透過一些技術進行最佳化,然後,可以規避掉,比如,增加動力電池容量,增加到20度以上。
所以,國產新能源混動汽車,大電池、大油箱的策略也有自己的優勢。
比如, 搭載一個20多度的動力電池,就可以實作超過200公裏的純電續航 ,這個續航,作為日常代步完全足夠了,而且還能夠省油,長途可以用油,避免了續航焦慮。
但是,豐田混動車型卻不一樣,由於搭載的電池都非常小,只有一兩度電,所以,壓根就不支持充電,不管是慢充還是快充,都不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你的動力系統再怎麽省油,肯定也做不到像人家純電一樣省油吧。
所以說,混動車型,豐田混動與國產混動車型,設計思路不一樣,走的技術路線也完全不同,當然,目標使用者群體也不一樣。
在「油與電的深度融合上,確實豐田混動做得更好」,但是,那又怎樣?
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不一定能夠認可,畢竟,他們買車,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大部份人,可能壓根都不去關心你的混動技術, 購買像豐田混動這種車型,還不如直接買一個燃油車。
因為,豐田的發動機,更加可靠耐用,最關鍵的是,還很省油,那麽,為啥還要為了省那麽點油選擇更復雜,更貴,保養成本更高的混動車呢?
反正也充不了電,倒不如直接買個燃油車來的幹脆。
我想,這也是為啥國產混動車型更能夠得到消費者認可的主要原因。
最後,關於大油箱,我們再來掰扯一下。
秦L DM-i自從上市以來,以2100公裏的續航成績震動了整個汽車界,然後,就是各種續航測試,當然,也有不少人借此機會「抹黑」比亞迪秦L的,說什麽你一個新能源汽車,為啥要搭載65L的大油箱?
其實,這種抹黑完全沒有必要,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同級別的其他B級車,我們拋開什麽混動不混動的,然後看看秦L到底是真的省油,還是長續航依靠大油箱來實作的。
天籟,油箱56L,續航800公裏左右;
雅閣,油箱56L,續航800公裏左右;
凱美瑞,油箱60L,續航900公裏左右;
亞洲龍,油箱60L,續航800公裏左右;
帕薩特,油箱68.5L,續航1100公裏左右;
邁騰,油箱66L,續航1000公裏左右;
秦L DM-i,65L,續航2100公裏左右。
看到了嗎?秦L 的油箱並沒有比這些B級車大多少,乃至於比帕薩特、邁騰都要小,但是,續航卻整整長了一倍,達到了2100公裏。
所以說,秦L DM-i的長續航,可不是由大油箱實作的,現在的資訊非常透明,所有汽車參數都可以查詢到,不知道為啥這麽多人盯著秦L的油箱不放。
有本事,你也搭載一個65L的油箱,然後實作2000公裏續航啊。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