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之前,小鵬MONA M03有三個同級第一,即同級最強智艙、最強智駕、最大空間,也正是因為這三點,新車在過去一個月的訂單持續爆火,上市不到一小時,大定破一萬,48小時鎖單超三萬,最新數據是已經超過了八萬,而重點是,小鵬在今年一季度的全產品交付量也才不過2.18萬,一台車刷了品牌三個月的成績,總算是從「蔚小理」上半年銷量墊底的尷尬裏,找到了些慰藉。
在小鵬MONA M03爆火的同時,這個月對手們也沒閑著,先是有超級增程+華為乾崑智駕加持的深藍L07登場,後有15萬就能買到激光雷達的AION RT入局,還有東風本田技術背書的靈悉L,從價格看,火力都對準了10-15萬,而且從用料、空間再到技術,單拎一條出來都相當能打,這些都是小鵬新車正面交鋒的強勁對手,而且根據最新統計,AION RT上市24小時訂單已經破1.6萬,面對這一輪的較量,小鵬MONA M03爆火的日子,還能持續多久?
M03訂單超同期G6,小鵬又要卡在交付難?
訂單量爆起來了,能不能盡快交付出去,又一次成了擺在小鵬面前的一個難題。據小鵬汽車APP顯示,515長續航和620超長續航版,鎖單後預計交付時間在9-13周,580超長續航Max則在明年春節後,而在兩周前,低配版本的交付時間還在7-9周左右,若照此節奏推算,銀十月過後交付只會變得更久。
上一次,也就是去年6月,小鵬G6上市後成功搶占了智能B級SUV的風口,短期內獲得了大量訂單,但由於前期準備不足導致產能沒跟上,直接觸發了大量使用者退訂,原本有機會成為小鵬銷量的有力增長點,但結果截止到目前,小鵬G6的最高銷量一直停留在8750台,而這也已經是去年11月的事情了,對比同期起步的蔚來和理想,單車月均銷量最低也在2萬台以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小鵬甚至一度跌出新能源銷量排行TOP10。
所以,吃過交付難的虧,小鵬確實沒理由在同一個地方再犯一次錯,據何小鵬本人透露,目前小鵬MONA M03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同時期G6的表現,所以在上市10天內,小鵬針對肇慶工廠擴產了2次,要求工廠、配套商加班連軸轉,具體精確到全國的日交付量有多少,小鵬官方並沒有說,但何小鵬對接下來的發展,顯得相當自信,給出了下一季度小鵬MONA M03最低交付4.1萬台,最高4.5萬台的目標。
也就是說,往後小鵬MONA M03的月均交付量,至少要保持在1.5萬台以上,從肇慶工廠月產能1.8萬台的能力看,這個目標實作起來不難,但問題是,該工廠設計年產能20萬台,還負責G9、P7、P5、X9以及上市在即的P7+生產制造工作,算上MONA M03一共6款車,紮堆搶1.8萬月產能,這該如何合理分配產能提高交付效率呢?答案只能是讓廣州工廠(年產能12萬台)和武漢工廠(年產能10萬台)分擔G6和G9的產能任務,而加班擴產也只是暫時的,長期穩住MONA M03的產能才是更關鍵的。
短期內訂單量爆發式增長過後,是不是說交付就一定會變得舉步維艱呢?並不是,就拿比亞迪來說,元PLUS、海豚、秦PLUS、秦L的相繼推出,比亞迪已經完成了對A0級SUV、A0級轎車、A級轎車、B級轎車的銷量「屠榜」,這幾款銷冠的月均交付量基本都維持在3-4萬台,平均一天就能交付1000台左右,在如此規模的交付量之前,比亞迪又做了哪些工作呢?如果說八大工廠本身就占了數量優勢,但體量最小的濟南工廠,年產能力也在30萬台,比目前小鵬最大的肇慶工廠還多10萬台。
還有,坦克300在2021年的現象級爆火,雖然也一度曾讓重慶永川工廠陷入生產排期大量積壓的問題,但坦克的做法是,沒有采取加班擴產,而是用半個月時間對該工廠停線提產改造,年產能由之前的15萬台提升到25萬台,所以這就折射出兩個問題了,一是企業是否足有足夠的經費做改建支撐,二是產品是否具備足夠強的競爭力,在細分市場長期站穩腳跟,這對於在今年仍處虧損狀態的小鵬而言,加班擴產或許正是眼下的唯一不冒險的辦法,至於MONA M03能否能維持熱賣潮,還需要時間慢慢發酵,不過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對手們已經亮出了比它代替性更高的產品力,留給「鵬式爆款」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太多了。
從操控、技術再到空間,小鵬都打不過對手?
前面已經提到,這個月純電新車市場相當熱鬧,深藍L07、靈悉LL和AION RT,對應的起售價分別是16.69萬元、12.98萬元和11.98萬元,如果說小鵬MONA M03的熱銷,是因為價格足夠便宜,性價比高,那和這三款新車比較一番,就能發現不論是操控、技術還是空間,都有更強的可替代性,所以若是去談性價比,小鵬幾乎不在一個桌子上。
先來聊底盤。電動化時代,三電技術的表現固然不能忽視,但這也不代表像底盤這類核心部件不再重要了,恰恰相反,隨著智駕技術向端到端大模型更叠,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回到底盤部份開卷,華為的途靈底盤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即便是新能源汽車,底盤的表現依然直接關乎到駕乘感受,這一點是整車制造企業自始至終也繞不開的。
從定位看,小鵬官方將MONA M03定義為「智能純電掀背轎跑」,掀背可以理解,即車身結構不是傳統的三廂車,但「轎跑」估計就沒在指操控了,因為從底盤看,小鵬給出的布局方案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梁,對於十萬級的車來說,這套結構比較普遍,比如AION RT和靈悉L也用的這套布局,勉強夠家用但絕對談不上驚艷,同時這也直接決定了操控上限,另外,為了配合車輛外觀的審美要求,小鵬MONA M03的輪轂僅提供18英寸和19英寸,尤其是後者搭配的輪胎規格,扁平比只有40,這就給後排乘坐的舒適度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
價格往上提4萬多,深藍L07的底盤優勢就來了。後懸本可以用五連桿就足夠了,但是深藍卻用上了主打操控的H臂式多連桿,而且還采用了筒簧分離的結構,一方面是保證了後排的舒適性,另一方面則保留了操控穩定性,當然,還有設計構造的考慮因素,在允許後橋塞一台電機之外,幾乎沒有侵占後艙的乘坐空間,這三點我們拆來細聊。
首先,H臂式多連桿,可以看作是五連桿為了強調操控的變種產物,再往前倒就又是雙A字臂的衍生產物,相比起傳統五連桿,H臂式多連桿由於沒有拖曳臂結構,因此後排的座椅可以最大程度的向後挪,最多移到後輪拱處,因為無論如何座椅也不能直接放在後懸縱向受力的上方,所以輪拱對座艙空間的侵占就相對較少,換來的結果就是,後排腿部的空間表現會更加友好,再加上軸距比MONA M03多了85mm,就乘坐空間這塊,深藍L07顯然擁有更多優勢。
其次,H臂式多連桿的特性還在於操控。H形結構可以實作和縱向制動力的解耦,避免了後輪的扭轉和前束的變化,再加上H臂多連桿需要大量剛度更高的鋁合金材質鑄造,通俗些說就是過彎時後輪不發飄,整體底盤更緊湊、穩定,而筒簧分離結構的出現,則可以看作是神龍L07在舒適和操控之間的平衡,所以起售價貴4萬多,換來的體驗將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說小鵬MONA M03沒主打年輕人要的操控,就是強調一個舒適用車空間,那它真的做到了嗎?首先就可以說打不過前面提到的深藍L07了,後者車身尺寸不僅更大,第二排的空間還基於底盤技術奠定了較高的利用率,那和同底盤懸架的AION RT和靈悉L比呢?給出小鵬MONA M03能贏的答案,似乎也不太樂觀。
先搬AION RT的幾個參數來看,後排頭部空間940mm、腿部空間943mm,座椅高度320mm,臀部角接近95°,座椅內部除了用上雙層高密度海綿填充外,還給到了通風功能,這些就基本是一些B級車的表現了。靈悉L這邊,軸距雖然是這三款車最小的,但在空間分配利用上算是沿襲了本田MM空間理念,盡管沒有CTB一體化技術來降低車座高度,但在造型設計上做了些彌補,C柱傾角在轎車中算較直的,還有常見的全景天窗,這些在一定程度上給頭部創造了更多可能,另外後排還有同款淩派的小桌板,中控台有軟質搪塑工藝,AION RT也有大量軟皮質用料,就舒適度和做工細節來看,AION RT和靈悉L都沒有用太多的工業塑膠,在十多萬的價格帶裏,這兩款車型的產品力確是不止一個亮點。
至於新勢力最擅長的智駕,小鵬MONA M03只有售價15.58萬的頂配支持XNGP,和普通版本差價2.6萬,深藍L07帶華為乾崑ADS SE的版本,差價在1.5萬,AION RT帶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版本,差價在2萬,當然,對比哪套智駕系統更值的選,這還要看使用者自身的需求來看,但至少在操控、技術和空間上的表現來說,AION RT、深藍L07和靈悉L這三款車型對小鵬的圍剿,確實是機會能終結小鵬MONA M03的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