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廣州電動車上牌量近 560 萬,將適時實行總量控制,可能會產生哪些影響?是否適合其他城市借鑒?

2024-12-06汽車

我認為中國城市一切的交通問題,根本原因都是大肆建設高層住宅這類錯誤的規劃導致的。電瓶車只是人民為了適應這種錯誤規劃而妥協的產物。

我在上海郊區隨便一個十字路口,看到的景象都是:高層,臨時房,建築工地,荒地。然後幾條街道的高層組成一個商圈,中間有商場配套之類的。幾個街區的居民休息的時候各種車輛非機動車全都聚集在一起,造成擁堵。

解決擁堵的最好方式不是限制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而是把人流分散,防止紮堆。即便是上海這樣的城市,市區外建成區面積也遠遠不夠,到處都是荒地,完全有條件建設低密度社區。如果把荒地拿去造低密度的townhouse;減少人員聚集的大型綜合商場/寫字樓,多增加臨街配套,那麽每個街區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社區內活動,根本不需要全部擠在一條路上。

拿寶山區顧村/劉行舉例,下圖中圈出來的高層周圍什麽東西都沒有,我在馬路上走半個小時看到的永遠是別人的小區圍墻,要麽就是北面的荒地。這裏所有人要購物娛樂都要去劉行地鐵站的商場。就導致那裏電瓶車特別多,再加上網約車等人下人占道,經常擁堵。而市區有些低樓層老破小街道由於足夠行人友好,大家下樓就能買菜吃飯跳廣場舞,車子和電瓶車反而沒那麽多,路況比郊區還要好些。

綜上所述,我認為錯的不是小電驢和騎小電驢的人民,錯的是把人逼到不騎小電驢寸步難行的城市規劃。相關負責人請多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人民。

ps. 我寫此文是以四輪車駕駛員視角,我本人甚至很害怕電瓶車。但造成四輪車擁堵和電瓶車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一樣的。如果不解決人為制造超高人口密度這個問題,任何限行政策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更新幾點

  1. 評論有人曲解我的意思,說美國大house攤大餅更堵,讓我出去看看。這屬於稻草人謬誤,反駁一個我全文根本沒提到的概念。我說的低密度住宅+臨街商業是把郊區建設成類似市區老城區的模式,只不過新社區的房子可以從xx五村那種老破小變成townhouse。而不是美國郊區那種容積率0.2 0.3的detached house社區。我在加拿大讀本科租的就是detached house的一室或一層,也偶爾開車去美國找同學玩,北美郊區這種買麥當勞都要開車去的模式本來就不適合中國 (當然如果持續推廣四輪新能源車,那倒是應該多造帶車庫的房子。。。)。
  2. 最近哈利波特重映,由於場次有限所以周末去了上海市區幾次,這幾次活動的體驗更堅定了我的觀點。比如:我去楊浦看電影,車子停在電影院的小商場裏面。看完電影走路去和平公園玩了兩個小時,然後去四平路看看重新裝修的四平電影院,最後穿過開放式的老小區(有一些和附近大學合作的創意底商),回到商場開車回家。一整天活動都是步行,也很充實。如果是在高層郊區本地,我的活動就是:看完電影在商場4樓吃個飯,然後回高層房子裏面刷知乎。我住的xx二期小區,二期四周圍墻,一期三面圍墻,只有西面有開發商配套的商業門面(目前僅有三家商戶:菜鳥驛站+便利店+房產中介)。我走到一期西出口買瓶水,其實已經走了一公裏了。所以我覺得低密度小區+街道商業+城市口袋綠化公園就是目前最合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