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車前:窄路會車貼著路邊邊就是掉不下去,也不會擦到來車,老司機們車上肯定偷偷劃了輪胎位置線。
開車後:空間感和直覺才是基本。總之一條路上,其他那麽多車能交會,那麽我們控制好左邊和來車的間距,右邊自然能過。
2. 開車前:車越慢越省油越安全。
開車後:研究表明大多數家用車的省油時速區間為70-90km/h。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慢速行駛的車輛會引發後車大量的超車和變道行為,俗稱「移動路障」,反而造成了不安全的駕駛環境。
3. 開車前:交通規則一大堆根本記不住。
開車後:常用的規則和指示牌就幾個,混個眼熟後也不用特意去記。一些小眾陌生的規則,在收到罰款的通知後,我相信無論在哪都會記憶猶新。
4. 開車前:司機看中間後視鏡時再偷偷盯後排。
開車後:只是看尾窗和路況而已,調整到位的後視鏡反而看不了太多後排的狀況。
5. 開車前:坐副駕上總喜歡探頭看右後視鏡。
開車後:這樣很影響駕駛員的視野和判斷,甚至可能引發交通事故。
6. 開車前:駕駛很輕松,搖兩下方向盤的事。
開車後:開久了真的能累癱,脖子酸,肩膀痛,屁股抽,腳趾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