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大角羊( Ovis canadensis) 的公羊有著一對比頭還大的犄角。
![](https://img.jasve.com/2024-3/3d247b79dcf9b997d3a432eff40bccc0.webp)
長那麽大的角不為別的,就為了在繁殖期為愛而戰,只有勝者才能贏得美羊。在撞擊的一瞬間會發出巨大的聲響,施加約3000N的力 [1] 。
為了讓自己祖傳基因更好流傳下去,還有保護自己的大腦,它們已透過性選擇前進演化出了厚實的頭骨和大大的犄角。
![](https://img.jasve.com/2024-3/36d0b34d08eda6d75f882a49161f2137.webp)
大角羊的額骨大約有3厘米厚 [2] ,頂骨區域也有1.5厘米厚,相比下人類頭骨最多也就1厘米多點。它們的犄角內有著特殊的骨質結構。
![](https://img.jasve.com/2024-3/077b9316843d257a52f4803aa271cf2e.webp)
有這麽厚的頭盔,還會不會撞出問題來?
有科學家找來了4只被獵殺的大角羊公羊和3只麝牛(麝牛也很喜歡沖撞,不分公母,頭骨也很厚4cm),看看它們腦子有沒有問題。
![](https://img.jasve.com/2024-3/31c0c1396e8c8618101a32e8ed8d1c98.webp)
先做了一個核磁共振,發現大角羊基本沒啥問題。但下圖中麝牛的小腦發生了形變和損傷。
![](https://img.jasve.com/2024-3/c6f762837ba34c1d0a4877f388e791ad.webp)
然後做了MAP-tau 蛋白的 BLAST 分析,那得了阿智海默癥和慢性創傷性腦部病變人的大腦做對比。
tau蛋白和阿茲海默癥,額顳葉癡呆等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發病有關(有一種病變叫拳擊員癡呆(dementia pugilistica,DP)。如果大角羊tau蛋白比較多,說明它腦子有問題概率較大。結果發現那些大角羊的tau蛋白抗體染色的程度和人的比起來很輕,而麝牛卻和創傷性腦部病變的大腦很像。
圖中點點是tau染色蛋白,麝牛明顯比大角羊多很多。
![](https://img.jasve.com/2024-3/0aff2eaec3b4f84f16a412837e8dc6e4.webp)
下圖中a-c是晚期阿茲海默病的大腦前額染色組織、d-f慢性創傷性腦部病變的大腦、g-i是麝牛的、j-l是大角羊的
![](https://img.jasve.com/2024-3/d46ac8402bb0f2ada845d69388b50651.webp)
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 相比於麝牛,大角羊不容易撞出腦部創傷來,不容易腦震蕩。其中原因大概跟犄角的結構有關系。
正因為如此,才有人從大角羊的犄角那得到靈感,做出防撞的仿生材料。對大角羊的犄角結構進行分析,模擬了大角羊的帆狀骨架構,裏面由數不清的泡沫狀的骨小梁組成。
![](https://img.jasve.com/2024-3/986296aeb9cf752683044bb221d50abc.webp)
犄角在沖擊過程中,裏面的小梁結構可以儲存三倍多的應變能,減少了對大腦的沖擊力。
應變能 ( strain energy ),或稱 變形能 ,是指物體在發生形變時貯存於其中的能量。科學家在犄角上裝了3個加速計來測試。
![](https://img.jasve.com/2024-3/d3afd0225fd481473b7176fe2e356530.webp)
在沖撞的時候,受力最大的地方是下圖中的黑色區域。
![](https://img.jasve.com/2024-3/051603d176fc8336bde83c7e1684353c.webp)
大角羊犄角的網狀的骨小梁:
![](https://img.jasve.com/2024-3/4927ccbe48a69995e8ddee687a3d71c1.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3/4326dd51830bb81b54adc84a90aef556.webp)
生產出的仿生材料可以有效抗擊沖撞 [3] 。其他可以仿生的抗撞擊材料還有啄木鳥的頭骨、螳螂蝦的彈射鉗子和海螺殼……扯遠了。
![](https://picx.zhimg.com/50/v2-438ca51938a744ba287dc727912e7e4e_720w.gif?source=2c26e567)
參考
- ^ Smith T (2008) Muskox: 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Wildlife Notebook, ed. 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Alaska. 2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6021-5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