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好在了解電車,比亞迪的一個銷售是這麽給我解釋的。
這種快速叠代的產品,以比亞迪為例,車主換車的時限基本在五年左右。無論你買幾萬塊的秦,還是二十多萬的漢,都得把總價除以五,這個數是你每年用車的固定成本,用不用都是這個數。
他說你往前看18年左右的比亞迪元,已經很少有人開了,無論是外觀還是續航,都很難再滿足現在的要求。所以如果你往後看,一兩年內半固態或者固態電池一出來,目前這批車至少折價三分之二。
他說這個的確有道理,因為他是在勸我別買特斯拉。但很明顯,雖然特斯拉的折舊比汽油車快很多,但比起比亞迪來說五年後價值可能還高一點。
就像當年智能電話井噴的時代一樣,大量新品牌的出現必然意味著倒閉潮的到來,連錘子、格力、360這樣大佬參與的專案都做不下來,大家突出不同之處的目的還是為了掙快錢。
看了幾個電車品牌,給我的感覺也是一樣。質素沒有可吹的,那就開吹冰箱彩電,總之有熱點就行。不同的是,手機倒閉了還能用,電車倒閉了就成了廢鐵,開起來就是行走的炸彈。
潮水褪去的時候,才會知道誰在裸泳。別看今天門庭若市,沒準哪天就門可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