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形容過去一年中國創新藥行業,那就是:難。
從港股18A生物藥企就可窺見一斑。開閘六年多,18A生物藥企的分水嶺已顯。大多數還在現金流緊缺、盈利困境中無法自拔中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再鼎醫藥等超10家企業成功摘B,其中大多已經或即將實作自身商業化盈利。
過去一年裏,中國biotech也殺出了好幾匹黑馬。亞盛醫藥就是其中一家。過去的2024年,亞盛醫藥收獲了自身發展的多個裏程碑。2024年6月,亞盛醫藥與武田制藥就奧雷巴替尼的海外權益達成合作,亞盛醫藥可獲得 最高13億美元 的總收入, 創下國產小分子腫瘤藥對外BD的最高紀錄。
2025年1月24日,亞盛醫藥,這家港股18A生物藥企正式宣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至此,在美、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創新藥企數量增加到4家。
這些裏程碑式事件,讓亞盛醫藥在資本市場備受矚目。 2024年全年,亞盛醫藥成為股價漲幅在50%以上的六家創新藥企之一。 亞盛醫藥的逆襲之路或特許以給行業帶來啟示。
授權收入明顯增長
過去一年裏,大多數中國創新藥企都是依靠授權收入實作盈利。2024年,亞盛醫藥也成了幸運的那一個。
2024年上半年,亞盛醫藥營收達到8.24億元,其中,唯一的商業化產品奧雷巴替尼銷售額達到1.13億元 ,剩余的7億元則來自於武田的授權付款。這個品種是亞盛醫藥在2016年透過收購順健生物醫藥獲得的,就此開啟了在血液腫瘤藥物開發的道路。
奧雷巴替尼是主要用於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三代BCR/ABL抑制劑,這一領域最出名的藥物就是「格列衛」,即伊馬替尼。有這樣的成熟產品占據市場,奧雷巴替尼必須另辟蹊徑,於是亞盛醫藥將奧雷巴替尼聚焦在了伊馬替尼等一、二代抑制劑耐藥的市場。
2021年,奧雷巴替尼片成功在國內獲批,是中國首個且唯一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耐藥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
生存並不容易。總體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數量並不算多,市場空間本就不大。而且奧雷巴替尼正選適應癥十分狹小,只是一線治療後耐藥的常見突變之一。2021年,亞盛醫藥與同樣在血液瘤領域布局的信達生物簽署合作協定,共同推進奧雷巴替尼在國內的商業化銷售。 2023年奧雷巴替尼的累計銷售額做到了3.62億元。
2023年11月,奧雷巴替尼的適應癥拓展至治療對一、二代抑制劑耐藥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慢性期成年患者。2024年上半年,奧雷巴替尼銷售額就環比增長了120%。去年年底,這一新適應癥成功新增進入最新醫保目錄。患者群體擴大後,2025年,奧雷巴替尼自然會有明顯的銷售增長。亞盛醫藥的轉折拐點將更快到來。
投註海外市場
2024年,18A板塊僅迎來4家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生物醫藥企業的正選募資額、平均募資額均是2018年來的新低。
已經上市的18A生物藥企日子也不好過,一些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不足2億元。相比而言,亞盛醫藥現金流暫時還算充裕。 截至7月初,亞盛醫藥現金總額達到18億元。 但要想發展,亞盛醫藥肯定需要更多的資金。
美股上市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數據顯示,自2023年初以來,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僅上漲約 5%。據統計,2024年在美國上市且融資至少1億美元的醫療保健公司共23家,其中僅6家股價高於IPO價格。
把融來的錢用在海外市場的開拓,加強自身的造血能力,這才是亞盛醫藥最需要的。
此次赴美上市,亞盛醫藥透過發售ADR募資1.264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份是用於海外臨床的開展,如奧雷巴替尼、BCL-2抑制劑(APG-2575)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地區的臨床開發。
亞盛醫藥披露, 奧雷巴替尼將在2026年向美國FDA遞交上市申請。
美國作為全球藥品市場高地,把產品做到美國市場是很多國內創新藥企的目標。產品既能有超高定價,也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和黃醫藥的呋喹替尼、傳奇生物的BCMA CAR-T等已經創造出了好幾個國產創新藥出海的成功案例。
奧雷巴替尼被寄予厚望。武田制藥自身有在血液瘤領域的基礎,自己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泊那替尼因安全性問題受到詬病,專利也將在明年到期, 奧雷巴替尼正是武田對抗諾華的阿思尼布所需要的產品。 而對亞盛而言,產品的海外推廣交給武田,自己也能省去不少力氣。
撰稿丨楊曦霞
編輯丨江蕓 賈亭
營運|霧紀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特許請勿轉載